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貂鼠式步兵戰鬥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貂鼠式步兵戰鬥車
圖片來自mdc.idv.tw

貂鼠式步兵戰鬥車(Schützenpanzer Marder)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西德研發的步兵戰車[1] ,貂鼠式步兵戰鬥車在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研製,1969年4月正式批量生產,1970年進入西德陸軍服役。

1969年到1975年間,西德陸軍向萊茵鋼鐵公司和克魯伯馬克公司的預定計劃全部完成,期間萊茵鋼鐵公司生產了2,136輛,克魯伯馬克公司生產了975輛,在21世紀之前,貂鼠式步兵戰鬥車是德國聯邦國防軍陸軍機械化步兵師的主力步兵戰車,現在正在被Spz-3美洲豹型裝步戰車取代。

實戰

貂鼠式步兵戰鬥車在1990年兩德統一後繼續用於德國聯邦國防軍中,而隨著兩德統一和冷戰結束後的形勢,德國聯邦國防軍變得積極參與國際維和行動從而令貂鼠式步兵戰鬥車去到科索沃和阿富汗等地方。

基本資料

  • 乘員:3人(車長,炮手和駕駛)+6名士兵
  • 車長:6.88公尺
  • 車闊:3.38公尺
  • 車高:3.02公尺
  • 重量:33.5噸
  • 最快速度:65公里/小時
  • 續航距離:520公里
  • 武裝:1挺20毫米Rh202機關炮(1,250發子彈)和1挺7.62毫米MG3機槍(5,000發子彈)和5發米蘭反坦克飛彈
  • 發動機:MTU MB833 Ea-500水冷式柴油發動機(660匹馬力)

設計

貂鼠式步兵戰鬥車的車身由焊接鋼板組成,能抵擋步槍子彈和炮彈碎片,車前的裝甲能抵擋20毫米口徑機炮彈的攻擊,車身前方左側為駕駛艙,駕駛配備3個潛望鏡而其中央的那個可改為微光夜視鏡,駕駛艙右側為動力室,貂鼠式的動力為一部由MTU出品的MB833水冷式柴油發動機(660匹馬力),搭配一個前進4檔後退2檔的變速箱,其動力系統所需要的冷卻器在車身尾門左右兩側,其承載系統為扭力桿式,其中除了第3對和第5對車輪外皆配有油壓減震器。

貂鼠式步兵戰鬥車的車身中央為一個雙人炮塔,右側為車長而左側為炮手,車長有8個可作360度視野的潛望鏡而炮手只有3個潛望鏡,兩人皆配備有一個測距儀作為攻擊之用,其武器為20毫米口徑Rh202機炮一門和MG3同軸機槍一挺,必要時可加上米蘭反坦克飛彈發射器和5發米蘭反坦克飛彈。

貂鼠式步兵戰鬥車的車身後方為步兵艙,能載運6名背對背載坐的士兵,步兵艙兩側各有2組槍孔和潛望鏡從而令士兵可在車內向所見目標開火射擊,步兵艙後方為尾門。

參考文獻

  1. 裝步戰車,mdc.id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