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象鯊 |
---|
學名 Cetorhinus maximus 命名者 Gunnerus, 1765 英文名 Shark 別名 Cetorhinus blainvillei、姥鯊、象鮫 觀賞魚/食用魚 否/是 最大體長 980 cm |
分類 |
綱 軟骨魚 Chondrichthyes 目 鼠鯊 Lamniformes 科 象鮫 Cetorhinidae 屬 象鮫 Cetorhinus |
象鯊,體呈紡錘型,軀幹較粗壯。頭大,略側扁。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窪;尾柄具側突。吻短而圓突。眼略小,圓形,無瞬膜。前鼻瓣短呈圓形;無口鼻溝或觸鬚。口裂寬,廣弧形,下頜短,口閉時不露齒;頜齒小向多,有形,邊緣光滑,齒頭向後,無小齒尖,4-7列在使用,每側每行100餘個。噴水孔微小。鰓孔5個,很寬,由背上側延伸至腹面;鰓耙細長密列。
背鰭2個,第一背鰭大而略呈等邊三角形,起點於胸鰭及腹鰭間,後緣凹入,上角略尖圓,下角微尖突;第二背鰭頗小,起點在腹鰭後端之後,後緣凹入,上角尖圓,下角微尖突;胸鰭寬大型,鐮刀狀,後緣微凹入,外角鈍圓,內角鈍圓;尾鰭叉形,尾椎軸稍上揚,上尾叉較長大,近尾端處有一缺刻,下尾叉較短小。
體背側灰褐色;腹側白色。[1]
棲地環境及深度
大洋、深海、近海沿岸。棲息深度0 - 570公尺
大洋性大型鯊魚,是魚類中體型第二大者。棲息於外海之大陸棚及島棚水域,但時常會出現於岸邊、潮間帶外圍、或內灣。通常1-3尾或多達百尾成群在水表面緩慢的巡遊,背鰭會露出水面,或翻身曬腹。濾食性,以浮游無脊椎動物、小魚或魚卵為食。具有季節性洄游習性。 [2]
分佈
世界性的,經常在寒冷到溫暖的溫帶水域中;在赤道水域中很少見。高度遷徙的物種。[3]
繁殖
具有擁抱的獨特配對。空中觀察記錄了與彈性分支繁殖有關的求愛行為模式,包括「平行游泳」,「胸口咬」,「撫摸」和「雄性在雌性之上」。在同一次空中觀察中,該物種特有的其他交配行為包括從尾到尾的跟隨;側面法 接近入路,包括鼻翼接觸或接近,胸鰭,通風孔和背部;和梯隊游泳。表現卵卵胎生(胎盤胎生),卵黃囊被吸收後,胚胎以母體產生的其他卵為食(卵生)。預計妊娠期12-36個月。
保育
瀕危(EN) (A2ad);評估日期: 2005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