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譚振山民間故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譚振山民間故事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譚振山民間故事

地理標誌;遼寧省新民市

批准時間;2006年5月20日

非遺級別;國家級

遺產編號;Ⅰ-20

遺產類別;民間文學

申報地區;遼寧省新民市

譚振山民間故事,遼寧省新民市地方傳統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譚振山家族有「說書講古」的傳統,家族中的一些長輩都擅長講故事,許多故事都已在其家族中傳承了許多代。譚振山廣采博收,對其前輩傳承人的故事精心打磨,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故事特色。譚振山民間故事具有鮮明的區域與農耕生計特徵,反映了遼河平原農耕民眾的生產生活、理想與願望。譚振山民間故事主要有闖關東故事,道德訓誡故事,遼河流域的山水風物風俗傳說精怪故事生活故事東北地區歷史的各類人物傳說笑話等。譚振山民間故事其情節曲折、生動感人。故事不突出形體渲染,而注重語氣和表情,風格質樸而具有感染力,語言生動鮮活,幽默風趣。

2006年5月20日,譚振山民間故事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Ⅰ-20。[1]

歷史淵源

在遼寧省新民市羅家房鄉太平莊村,有一位民間故事家譚振山老先生,遼河流域豐腴的民間文化沃土,為譚振山民間故事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滋養。生長在農耕文化氛圍里的譚振山,祖上是1799年從河北省永平府樂亭縣譚家莊遷移到關外的,在關外遼河平原定居200多年,到譚振山這輩已是第七代。譚氏家族素有「說書講卉」的傳統,受到家庭的薰陶,譚振山家族前輩們,如祖母孫氏、繼祖父趙國寶、三伯父譚福臣、兄長譚成山、舅父崔文作等至親都是當地講故事能手,那些充滿民間色彩和習俗的精狐鬼怪故事對他產生了深刻影響。他腦海中匯集的大量民間故事信息中,除了家族故事外,還有當地教書先生們,包括國生武李玉樹劉萬信,以及鄉鄰沈斗山張學富劉萬祥陳國相等人的故事,既有歷中人物傳說也有揚蓋征亞故車還右道德訓誡故事。譚振山自幼喜歡聽故事、講故事,小時候還曾讀過四年書,此後一直存家務農,他從小就具有過人的記憶能力和講述能力,對於社會上流傳的故事過耳不忘。14歲時已經開始在村里講故事。他的一生經歷了清末民初、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三年困難時期、改革開放多個歷史時期,這也為他的故事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其中對譚振山影響最大的是祖母孫氏,譚振山遵循奶奶用故事講述的,人要有德有義。說來也怪,只要一聽奶奶給他講故事,他就變得特別溫順聽話,而且聽一遍就能記下來,並能學得活靈活現。正是從那個時候,民間故事開始深深紮根在譚振山的心中。

譚振山在70多年的講述活動動中,廣采博收,不僅對前輩傳承人的故事精心打磨,而且自覺地將自己的成長經歷、生存環境、生活閱歷、精神信仰和價值取向融入故事內容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故事特色。

1992年7月,譚振山走出國門,應邀赴日本參加「世界民間藝術博覽會」,成為第一個走出國門的民間故事家。

譚振山所講述的民間故事,蘊含着濃重的戀鄉情結,反映了遼河平原農耕民眾的生產與生活、知識與智慧、理想與願望。其故事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種類繁多,主要有闖關東的故事,道德洲誡故事,遼河流域的山水風物、風俗傳說,精怪故事,生活故事,東北地區歷史上的各類人物傳說、笑話等。如《望韋台》、《老黿報恩》、《柳河水不淹老爺廟》等家鄉的山水風物傳說。譚振山在養育了他的黑土地上生活勞作了80多年,在田間炕頭街口門前給大家講故事也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對年輕人進行前人奮鬥歷史的教育,要後代永遠記住祖先的業績和歷史。

藝術特徵

譚振山故事具有鮮明的區域與農耕生計特徵,蘊含着濃重的「戀鄉情結」,其故事全方位反映了遼河平原農耕民眾的生產與生活、知識與智慧、理想與願望。譚振山的「拿手故事」也即他的「看家段兒」,主要是一些情節曲折、生動感人的道德訓誡故事。其中有些故事在其他區域鮮見流傳,是譚家獨有的家傳故事,極其珍貴。以這些故事的內容劃分,主要有闖關東的故事、道德訓誡故事,遼河流域的山水風物、風俗傳說、精怪故事、生活故事、東北地區歷史上的各類人物傳說笑話等。這些故事情節大都離不開身邊村莊與家鄉的山水人文緊密相聯、相映生趣。因此,他的故事是以「別一種的」口述

史的方式,反映了近現代我國歷史上中原移民闖關東和開發遼河平原的重大歷史事件,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譚振山講述的民間故事貴在口傳心記、原汁原味,一個人能講千個故事,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罕見的。

傳承方式

譚振山民間故事的傳承可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散文形式整理成書冊,一種是家族形式的傳承——譚振山老先生的孫女譚立敏繼承了爺爺的傳統,正逐漸成長為新一代的民間故事傳承人。

如今,譚振山民間故事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譚振山被命名為該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他現在擔心的,是這些民間故事很有可能失傳。只有四兒子譚文海和孫女譚麗敏還愛講故事。但是他們也只能講百八十個故事,比起譚振山的1000多個故事還有很大差距。

2010年在遼寧省文化廳舉辦的文化藝術薪火傳承拜師會上,譚振山首度收徒,收其孫女譚麗敏為正式弟子。譚麗敏很小的時候,就能把爺爺譚振山講述的民間故事繪聲繪色的講出來。譚麗敏語言講述能力又好,具有超乎常人的表達天賦,深得譚振山民間故事真傳。她在繼承祖父民間故事講述風格的基礎上,賦予每段故事的完整性,按照故事內容情節緩緩道來,使故事聽起來有頭有尾。隨着譚麗敏天天長大,她的故事越積累越多,而她講故事的場地也逐漸從家裡的炕頭挪到院裡,又從院裡挪到了小學、中學、高中和大學校園。她同學沒有人不認為她的故事好聽。由於她會講故事,無論是小學還是到大學,她始終在同學圈裡占據着核心地位,同學們都很喜歡她。隨着她講故事水平和能力日臻提高,加之她很善於與聽眾之間進行情感互動,故事自然而然地摒棄了那些沒必要的贅言,保留了精美段落和民間優秀傳統習慣,聽起來更加流暢。

表現形式

譚振山所講述的民間故事基本通過家族、親朋傳承以口頭白話的形式講述,在田間炕頭街口門前給大家講故事他很質樸,善於駕馭聽眾,營造講述氛圍,具有高超的講述技巧,不突出形體渲染,注重語氣和表情,以情節曲折生動見長,風格質樸而具有感染力。

譚振山故事講述遼河平原農耕民眾的生產與生活、知識與智慧、理想與願望等內容具有重要的文化史價值。繼續的傳承能夠使傳承人或更多的人從故事中活動更多的認識、啟迪、升華等如何充分挖掘故事講述與故事講述者背後的文化涵義等一系列的啟示。

傳承人物

譚振山,1925年農曆十一月十日生於遼寧省新民市羅家房鄉太平莊村,男,民間故事講述家,祖籍河北。2007年6月5日入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遼寧省新民市申報 。項目名稱:譚振山民間故事。

保護措施

隨着非物質文化遺產熱潮的到來和文化意識的覺醒,政府及相關部門也在採取措施保護民間文化。

1986年對譚振山民間故事文學的整理就已經開始,1988年瀋陽市和新民縣共同編輯的《譚振山故事選》出版,新民縣印刷廠印製(內部發行)。

2006年5月,「譚振山民間故事」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譚振山民間故事」成為國家級非遺項目後,瀋陽新民市就成立了南市長掛帥的保護小組,派專人對譚振山的故事進行文字整理、錄音錄像、建設數據庫和網站等。錄音錄像工作消耗了老人大量的精力,身體抱恙,文化館送來了4000元安排老人體檢。

2007年1月,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譚振山老先生口授江帆教授整理的《譚振山故事精選》。作者對譚振山做了22年的跟蹤調查,這本書不僅收錄了譚振山講述的1040個故事,記述了遼寧省新民縣故事的流傳生存情況,分析了優秀故事家個人在故事傳承中的作用,而且回答了許多大家關心的民間文化在現代化走勢下的問題。2009年5月至10月,遼寧省新民市文化館為保護好譚振山民間故事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錄製了1062個故事。2010年,《譚振山及其講述作品》在台灣出版。

2010年在遼寧省文化廳舉辦的文化藝術薪火傳承拜師會上,譚振山首度收徒,收其孫女譚麗敏為正式弟子,為中國民間文學血脈相成搭建起了傳承的橋樑。

2015年瀋陽市政府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納入了全市創建文化先進縣區的評估內容及縣區文體局年度工作目標責任制,並成立了「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這一專門獨立保護機構。國務院、省政府和市政府先後共撥出1400萬元專項經費用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可以說,政府對於「非遺」保護工作下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瀋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已取得初步成果。「非遺」保護中心已出版《譚振山故事選》、《奉天落子明星》等書籍。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新民市文化館獲得「譚振山民間故事」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988年,瀋陽市為四位民間藝人各出版了一本書,其中就有譚振山。那一年,《譚振山故事選》選入了譚振山長、中篇民間故事53則。1989年,譚振山受邀進入遼寧大學,為學生們講述民間故事,譚振山是民間故事家中進大學講學的第一人。

1992年,譚振山應日本元野市市長邀請赴日參加"世界民間藝術博覽會",並登台為到會的等國學者們講述了中國3次民間故事,分別是《老龜報恩》《洞房認義女》《三忍救妻女》。台灣中正大學教授陳益源及其學生曾兩次到譚振山家進行採錄。

2007年在瀋陽市舉辦的以「保護文化遺產,構建和諧社會」為主題的國家第二個「文化遺產日」紀念活動中譚振山走上了瀋陽大舞台,譚振山和他的民間故事贏得了人們的關注進入的人們的視野。

2008年為紀念第三個「文化遺產日」,譚振山把民間故事帶進了瀋陽大學新民師範學院,給在校上千名師生講訴民間故事,贏得了好評,並且被聘請為瀋陽大學新民師範學院校外輔導員。同年北京奧運會期間,譚振山民間故事參加由奧組委和文化部聯合舉辦的「奧運吉祥小屋」展示活動,向世界各個地區和國家的代表們展示中華民族民間文學的偉大魅力,贏得了主辦方和來自世界各地友人的高度評價。對於民間故事家譚振山,國家和省市各大媒體都進行了大量報道,《遼寧日報》、台灣《更生時報》、《台灣聯合報》等媒體刊登了多篇文章。

榮譽表彰

1989年,譚振山被遼寧省命名為「優秀民間故事家 」。

2007年,江帆採錄整理的《譚振山故事精選》出版,同年獲得「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

2010年,江帆與台灣成功大學教授陳益源聯合採錄整理的第二部《譚振山及其講述作品》在台灣出版。2010年5月,在「台灣文學館」舉行新書發布會,引起轟動。

參考來源

  1. 譚振山民間故事,世界文化遺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