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讀音:yì,總筆畫數:13。儒家謂人對事物的思想情態和對事物態度。先秦儒家非常重視意對外界事物的看法,認為人對事物與行為好壞的看法都是由意造成的。故漢 劉向 《說苑·修文》:"檢其邪心,守其正意。"

字形結構

[ 首尾分解查字 ]:音心(yinxin) [ 漢字部件構造]:立日心

[ 筆順讀寫 ]:點、橫、點、撇、橫、豎、橫折、橫、橫、點、臥鈎、點、點。

漢字演變

"意"字的演變過程。[1]

字義釋義

1、 心思:~思。~見。~義。~味。~念。~志(為了達到既定目的而自覺努力的心理狀態)。

注~。同~。~在筆先。~在言外。[2]

2、 心愿,願望:~願。願~。~向。~圖。~皆。好~。"醉翁之~不在酒"。

3、 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態:春~。詩~。愜~。情~。~境。

4、 料想,猜想:~料。~想。~外。

5、意大利國的簡稱。

哲學

正心誠意儒家倡導的一種道德修養境界。《札記·大學》:"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正心,指心要端正而不存邪念;誠意,指意必真誠而不自欺。認為只要意真誠、心純正,自我道德完善,就能實現家齊、國治、天下平的道德理想。為後儒所推崇。宋代程頤說,進修之術,"莫先於正心誠意"(《遺書》卷十八)。朱熹也贊之為"萬世學者之准程"(《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八《復齋記》)。明王畿以先天與後天區別正心與誠意:"正心先天之學也,誠意後天之學也。"認為"心本至善",而"吾人一切世情嗜欲,皆從意生","始有不善",故須在"先天心體上立根",則"意所動自無不善"(《三山麗澤錄》)。王守仁以為"心之本體,本無不正,自其意念發動,而後有不正",故強調意誠為心正的前提,"意無不誠,而心可正矣。"(《大學問》)劉宗周則強調"心之主宰日意,故意為心本"(《學言下》)。認為"意"是至善無惡的,主張"不沿良知而揭慎獨"(《思復堂文集》卷七《候毛西河先生書》)。

詳細註解

[名]

⑴ (會意。從心從音。合起來表示發自內心的聲音。本義:發自內心的聲音。)

⑵ 同本義 [meaning;idea]

意,志也。--《說文》

心之所謂意。--《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史記·項羽本紀》

通其意。--漢·賈誼《過秦論》

此中有真意。--晉·陶淵明《飲酒》

不快我意。--明·魏禧《大鐵椎傳》

輔臣以上意為辭。公(袁可立)於末坐抗聲曰:"特相公不肯耳!"--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無意則已。--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蔡倫立意造紙。--《齊民要術》

醉翁之意不在酒。--宋·歐陽修《醉翁亭記》

其意深長。--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⑶ 又如:文章大意;詞不達意。亦指念頭,想法。如:意投道合(心意投合,志向一致);意故(意思,緣故);意定(認定);意頭(心意;想法);意馬(意念的馬。比喻意念像野馬般奔馳,難以駕馭)

⑷ 意志;願望。亦引申為志向 [desire;intention;will]

明君在上,便僻不能食其意。--《管子·君臣下》

應聖主求賢之意,而公(袁可立)不待矣!--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公(袁可立)才兼數器,心運四慮。藉令一再出不於毛帥、魏璫之時,得行其意,展布四體,韓范之業,豈顧問哉!--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⑸ 又如:意緩心勞(冀求不執着;三心二意);意足心滿(非常滿足);意樹(喻意念。佛教認為人的一切善果、惡果都由意念所生);意憲(意志,意思);意望(願望,希望)

⑹ 胸懷;內心 [heart]

除爾貪圖,祗慎意業。--《雲門頌》

⑺ 又如:意業(佛教語。指內心的貪、淫、痴等心理行為);意氣超邁(器宇軒昂,抱負遠大);意概(氣概,胸懷);意會(內心領會)

⑻ 情意;感情 [affection;emotion]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宋·歐陽修《醉翁亭記》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齋志異》

⑼ 又如:意蕊橫飛(非常高興);意得過(過意得去);意孜孜(情意纏綿);意不過(情意上過不去);(交情,情分);意好(感情);意孜孜(情意纏綿貌);意性(情態);意情(情意)

⑽ 意氣; 氣勢 [will and spirit]

意色舉止,不異於常。--《世說新語·雅量》

⑾ 又如:意大(傲慢);意小(小氣,氣量小);意局(氣度);意脈(氣質;情態);意量(氣度);意貌(神色);意調(意境);意界(意境,境界)

⑿ 意圖 [intention]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楚辭》

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聊齋志異·狼三則》

⒀ 神情、態度 [expression;manner]

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齋志異·狼三則》

意少舒。--《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動]

⑴ 思念;放在心上 [miss]。如:意懸懸(忐忑不安;提心弔膽);意懸(掛念);意顧(掛念)

⑵ 意料;猜測 [anticipate;expect]

而小人善意。臣意之也。--《管子·小問》

何意致不厚。--《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意北亦尚可以。--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當其為里正、受撲責時,豈意其至此哉?--《聊齋志異·促織》

不意作緣。--清·周容《芋老人傳》

多以意構。--蔡元培《圖畫》

⑶ 又如:意定(猜定);意度(揣測;設想)

⑷ 懷疑 [doubt]

於是天子意梁。--《漢書·梁孝王武傳》

⑸ 又如:意意似似(意意思思。猶猶豫豫;吞吞吐吐);意疑(懷疑);意忌(疑忌)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於記切《正韻》於戲切,$音䔬。志之發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為情所意念謂之意。《禮運》非意之也。《注》意,心所無慮也。《疏》謂於無形之處,用心思慮也。無慮,卽慮無也。

又與抑通。《徐鍇曰》見之於外曰意。意,猶抑也。舍其言,欲出而抑之。《大戴禮》武王問黃帝,顓頊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見歟。意猶抑。《論語》抑與之歟。《漢石經》作意,抑猶意,古通用也。

又《轉注古音》於宜切,音醫。《前漢·韓信傳》意嗚猝嗟。

又葉乙力切,音億。《秦之罘刻石文》大矣哉。宇縣之中,承順聖意。羣臣頌功,請刻於石,表垂乎常式。

又與臆通。《賈誼·服賦》請對以意。《史記》作臆。《師古曰》叶韻音億。 《魏校曰》從心從音。意不可見而象,因言以會意也。

說文解字

【卷十】【心部】 意

解釋:志也。從心察言而知意也。從心從音。於記切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