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李常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王令的詩風,或清新,如《舟次》;或豪放,如《暑旱苦熱》《龍池二絕》等。其古詩,大都格調高古,詩語奇險,深受唐代詩人韓愈、孟郊詩風的影響。《四庫總目提要[1]》評王令的詩道:「磅礴奧衍,大率以韓愈為宗,而出入於盧仝、李賀、孟郊之間,雖得年不永,未能鍛煉以老其材,或不免縱橫太過,而視倨促剽竊者流,則固倜倜乎遠矣。」這可謂一語中的。王令的《張巡》酷似韓詩,而《秋居》等則分明是受了孟詩的影響。
“ |
人從東南來,忽得連紙詩。 行義不赫曄,名聲無萎蕤。 雖嘗誤見辱,旋則拜席歸。 別久謂已忘,不圖猶記之。 長封大書字,顧我已忸怩。 開縢把之讀,推與果失宜。 剝虎蒙羊豬,借使出類奇。 見豺先自奔,遇豢還群隨。 是故古之人,為己賤若斯。 有聞未之行,季路終不嬉。 名浮過所實,孟氏恥以非。 今而承所賜,乃此亦可噫。 賢者寧過哉,當是我有欺。 忍愧讀終篇,喜驚改肝脾。 嚀嚀教誨言,舉舉仁義辭。 初令探本根,喻以海與池。 乾坤老六經,遺編爛孔姬。 尚恐惑異說,教之無遷移。 強聞終日乾,仁不三月違。 卒以二者終,要我勉不疑。 百誦百再拜,下淚如掛糜。 交朋百愚諛,此語聞之誰。 憶初從粹翁,睡耳忽得提。 震驚破百昏,寐覺悼前迷。 今而去之久,茅塞心叢茨。 驟承夫子言,快斧加芟荑。 舊穢忽劃削,新除坦平夷。 念當不捨去,戴服同冠衣。 猶恐免袒間,復作須臾離。 且將鑱之心,不止涅之皮。 二者苟一能,終死庶不遺。 平生苦嗜詩,此篇況驟馳。 喁哦夜不休,齮嚼午忘飢。 仰嗟天骨雄,俯嘆人莫為。 星明有常高,日圓無食虧。 讀久口益嚵,舌軟涎流垂。 想當措意初,嚼雲吐虹蜺。 唇牙哆華鮮,肺腸涌光輝。 故其紙上言,飄有霄漢姿。 何可對酬謝,約海量珠璣。 |
” |
— [北宋]王令 |
人物生平
王令七八歲時進書塾讀書。他常是白天與眾學童一起嬉戲,晚上回家獨自讀書,有時通宵達旦而不眠。少年時代的王令,好助人,氣盛放縱,對他人不義行為好當面指責而無所顧忌,眾人都很敬服他。
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朝廷舉行科舉考試[2],二十一歲的王令不顧眾人的勸說,決然放棄了進取功名的機會。他本希望「生太平世,讀書學古,自少壯期切切以自奮進,裨補當世之萬一」,可「不幸窮蹇顛倒,不得比常流」(《壬辰三月二十一日讀李翰林墓銘雲少以任俠為事因激素志示杜子長》)。在這以後幾年間,王令從未參加科舉考試。黑暗的社會現實,寄居他人籬下的孤貧生活,使他徒有濟世救民之宏願,卻又不甘願「將六尺軀,賤易五羖皮」(《答黃藪富道》),他以為人生只是暫就天地舍,「百歲只如梭過機,安能侷促努筋力,眼穿仰望丹桂枝?」(《快哉行呈諸友兼簡仲美》)就在這一年除夕,在萬家歡笑聲中,王令哭作《送窮文》,敘述自己悲慘的人生,以泄心中苦悶:「自我之生,迄于于今,拘前迫後,失險墮深。舉頭礙天,伸足無地,重上小下,卒莫安置!刻瘠不肥,骨出見皮,冬燠常寒,晝短猶飢……」
從十七八歲開始,王令就獨自一人為養家糊口而四方奔走,飽受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他常以孤雁自喻:「萬里常為客,飛飛豈自由?情知稻粱急,莫近網羅求。……哀鳴徒自切,誰謂爾悲愁。」(《雁》)他感嘆「笑面惡肝脾」(《交難贈杜漸》)的險惡人心;他渴望有朝一日,「買田結歸廬,種樹屋四周,子居課桑蠶,我出鞭耕牛,教妻績以筐,使兒餉東疇,坐笑忘歲時,聚首成白頭」(《山陽思歸書寄女兄》)。
嘉祐四年(1059)六月初二,年僅二十八歲的王令便在貧病交加之中離世而去。
視頻
謝李常伯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古典目錄學的集大成之作,個人圖書館,2018-12-04
- ↑ 科舉制度簡介,華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