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謁老君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謁老君廟》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謁老君廟》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此詩通過對老君廟環境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道家創始人老子的無限崇敬之情。

此詩寫作時間不好判斷。按道理,在唐朝開元和天寶(均為唐玄宗年號)時期都很崇尚道教,而李白拜謁的應該不是一般地方的老子廟,面對如此冷落的道觀則可能是安史之亂以後的事情,也許就在李白流放回到安徽的時候。

"草合人蹤斷,塵濃鳥跡深"兩句好手筆,觀察力和描寫能力均顯示出高超的水平。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謁老君廟》[1]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

《謁老君廟》

先君懷聖德,靈廟肅神心。

草合人蹤斷,塵濃鳥跡深。

流沙丹灶滅,關路紫煙沉。

獨傷千載後,空餘松柏林。

詞語注釋

⑴《宋書》:"靈廟荒殘,遺象陳昧。"

⑵《列仙傳》:關令尹喜與老子俱游流沙,化胡,服巨勝實,莫知其所終。

⑶《太平御覽》:《關令內傳》曰:真人尹喜,周大夫也,為關令。少好學,善天文秘緯。登樓四望,見東極有紫氣四邁,喜曰:"應有異人過此。"乃齋戒掃道以俟之。及老子度關,喜先戒關吏曰:"若有翁乘青牛薄板車者,勿聽過,止以白之。"果至,吏曰:"願少止。"喜帶印綬,設師事之道,老子重辭之。喜曰:"願為我著書,說大道之意,得奉而行焉。"於是著《道德經》上下二卷。

作品譯文

老祖宗李耳心懷慈悲,憐憫百姓,留下一部《道德經》。如今,當我步入他的寺廟時,不禁心神肅靜。

這廟已經很久沒有人來過了,荒草茂盛幾乎把路掩蓋,台階上落下的灰塵很厚,所以,鳥爪子的印跡深深。

老子出函谷關就到流沙國去了,所以,丹爐的香火無人傳承,出關的道路上紫煙迷茫,哪裡還有他的行蹤?

你走後一千年,我獨自面對着這清冷的寺廟,蕭瑟的松柏林,怎麼不叫人心痛萬分?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2]。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讚,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進宮。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唐玄宗大為讚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遊, 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3]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詩富於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

視頻

「最」低調的大詩人:一首詩擊敗李白杜甫

參考資料

  1. 《謁老君廟》 詩詞名句網;
  2. 李白簡介 古詩文網
  3. 李白是唐朝大詩人,名聲絕對一流,為什麼唐玄宗那麼喜歡李白 騰訊視頻,發布時間;2019年09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