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調順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調順街道地處海島,位於廣東湛江市赤坎區東部,與赤坎城區、波頭區龍頭鎮、遂溪縣許屋村隔海相望。轄區面積6平方公里,人口7405人(2010年)。調順村是革命老區,為解放戰爭時期游擊根據地。街道辦事處設在西安路38號,距赤坎區政府6公里。下轄:調港社區居委會、調順村委會[1]

中文名: 調順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廣東湛江市赤坎區

面 積: 6 km²

電話區號: 8208820

郵政區碼: 524000

人口數量: 7405人(2010年)

歷史發展

調順祖先黃昱於元朝天曆二年(1329)從福建莆田來石城(今廉江市區)任縣宰,任滿定居於石城上縣村,其孫黃文舉於明朝建二年(1400)率家屬南遷首先開發調順島,建立調順村。調順島於元朝隸屬海北道化州路吳川縣,明洪武九年降化州路為縣,調順島歸屬廣東承宣布政使司嶺西道高州府吳川縣,歸吳川縣南一都七甲。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法國租借廣州灣,調順島劃入法租界內歸赤坎公局管轄。民國34年(1945)國民政府收回廣州灣建立湛江市,調順島歸湛江市東營(今麻斜圩)。1949年12月湛江市解放至1971年,調順島屬湛江市郊區管轄,設調順鄉。1972年春調順鄉劃歸赤坎人民公社,設調順農副業生產大隊,1973年改稱調順管理區,1986年10月建立調順街道辦事處,作為赤坎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管轄島內的調順村(原調順管理區)和調順、調港、沙尾等3個居民委員會。

景觀與設施

調順島四面環海,歷史上信息閉塞,基礎設施較差,交通落後,島上居民進出海島要乘小船。1966年起,根據周恩來總理指示建設了湛江港第三港務區調順碼頭,修築了鐵路,建設了火車站。同年修建調順北大堤(團結大堤),1969年修建調順南大堤(軍民堤),軍民堤和團結大堤均可連通325國道,結束調順島沒有公路直通赤坎市區和遂溪的歷史。1998年赤坎至調順8線公共汽車開通。2000年調順港務三區建有萬噸級以上的深水泊位6個,碼頭岸線1200米,鐵路專用線39公里,倉庫面積6萬平方米,堆場面積30多萬平方米,堆存能力200多萬噸,已與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委內瑞拉及香港、澳門、台灣等約近8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往來。湛江漁業公司擁用可停泊10000~50000噸各類船舶的碼頭670米,萬噸級冷藏庫1座,千噸級以下冷藏庫4座;湛江火車東站通過黎湛線與湘桂、南昆、黔桂、京廣和三茂線相連,使之成為中國西南各省區對外貿易的重要門戶;調順島的郵電、電信、網絡等通訊暢達,固定電話1000台,手機500台;1990年投資裝機容量為120萬千瓦的湛江發電廠,是湛江的納稅大戶,為地方和城市經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港三區建有水廠一座,為居民的生活、生產和經濟發展提供了方便。

資源優勢

調順島具有港口、鐵路、區位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港三區是中國西南及粵西地區通向全世界的主要水運陸運樞紐之一。中國加入WTO後,區位優勢尤顯重要。駐島工商企業單位60多家,其中大中型企業10多家,經濟發展迅猛,形成了火力發電、港口貨運集散產業、農海產品加工出口、餐飲業等4個基地。

教育設施

調順於20世40年代就興辦了調順小學。新中國成立後,調順街道先後辦起2所中學和1所小學。

2000年,調順小學與湛江港務局第三中學合併,現島內有港務三中、漁業一中等2間中學,在校學生2800人,任職老師250人,有小太陽幼兒園、春暉幼兒園(前中英文幼兒園)、港務三區幼兒園等3間,在園兒童300多人。全島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調順街道認真貫徹落實湛江市關於「創建生態文明村」的指示,積極抓好改路、改水、改廁、綠化、衛生等方面工作,添置了新的文化、體育設施,建起了藍球場、文化樓、文化室、科普長廊、計劃生育宣傳欄。建設了2條總長2400米,寬6米硬底化水泥路,使調順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生態環境不斷優化,特色文化迅速發展,社會治安逐步好轉。

民俗風情

調順島的民俗風情濃郁,供奉三面石狗、舞草龍網龍、划艇仔龍舟、拜蔗搶蔗祈福等民俗風情傳承至今,成了調順的特色文化。

視頻

赤坎調順祖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