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諸葛亮退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諸葛亮退敵》是一則哲理故事[1]

故事是指過往發生的事,包含真實發生過歷史,也包含了從未發生過的虛擬故事。

哲理故事往往篇幅很短,閱讀故事,能緩解你的壓力,同時給你一些思考及感悟[2]。這些故事雖然篇幅短小,只有50字、100字、200字、300字、500字不等,但這些經典人生哲理故事深入淺出地詮釋了許多人生大道理[3],為你的成功指明方向,提供動力,激勵你的人生每一天!

內容

諸葛亮(公元181~234年)在陽平時,派遣魏延整合大軍向東進發,自己只留萬餘人守住陽平。

此時,司馬懿帶領二十萬大軍要與諸葛亮作戰。派出去的軍探回報司馬懿說:「諸葛亮城裡面兵力很少,力量很小,我們大軍進攻肯定可以取勝。」

諸葛亮也知道司馬懿大軍即將來到,怕他逼迫自己一戰,因此想要趕往與魏延的部隊會合。但由於距離遙遠,看來一定趕不到,將帥士兵都非常驚恐,一時間人心惶惶,不知如何才好。

一天,諸葛亮的神色態度完全如平常一般從容自在,命令軍中將軍旗戰鼓收拾一邊,不可隨便出城,又命令將城門大開,四處打掃乾淨。然後自己坐在城門之上,面帶微笑,悠然撫琴,沒有絲毫的慌亂,旁邊只有兩個小童陪伴。

司馬懿已經率領大軍到達城下,看到此番情景,一時間竟然不敢攻打。他一向認為諸葛亮為人謹慎莊重,現在突然展現兵力弱小,疑心有伏兵,於是率部眾往北到山間去。小故事大道理全集

第二天吃飯時刻,諸葛亮與參謀佐吏拍手大笑說:「司馬懿一定認為我素來膽小,此次大開城門,可能城裡有重兵埋伏,於是沿着山路離去了。」

軍探回報,情況果然如諸葛亮所說。後來魏延率領部隊與諸葛亮會合,情勢好轉。

司馬懿後來知道了,但已經失去了這大好時機,懊悔不已。

【大道理】:

面對強敵時,不能一味慌張,而應該急中生智,擊退敵人。

小故事大道理

小故事是一種篇幅短小,故事情節簡單而又富於哲理的故事[4],因其每個故事都能給人以啟迪,成功做人之道而受到廣大讀者特別是在校學生的喜愛。雖然小故事並不是一種獨立的文體,但有其自身的特點,每個故事都能說明一個道理,或者總結一次教訓,大致可分為哲理故事,勵志故事名人故事成功故事失敗故事[5]

讀故事,講道理,使人明白故事中蘊含的哲理[6],心靈得到沐浴,閱讀一些短篇故事,你可以從生活道路中獲得很多靈感。

視頻

諸葛亮退敵 相關視頻

兒童哲理故事
小故事的哲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