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斬馬謖?馬謖失街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諸葛亮為何斬馬謖?馬謖失街亭,三國故事。[1]
故事內容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家喻戶曉。《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描寫,諸葛亮為奪取天下大業,於公元228年發動了一場北伐曹魏的戰爭。此次戰役,諸葛亮兵分三路:一路是由趙雲、鄧芝帶軍占據箕谷;一路由諸葛亮親率十萬大軍突襲祁山;另外一路由馬謖鎮守戰略要地街亭。
街亭一戰對於蜀魏都至關重要,而且領軍的人偏偏又是諸葛丞相十分賞識的人,因為當時街亭失守,整個蜀國就處在危險中,為了安撫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馬謖的人頭來換取民心。諸葛亮此舉意在說明馬謖雖然重要,但是卻不唯一,蜀國雖然失了街亭但是還能爭霸天下。馬謖被斬,是必然的原因。
馬謖出兵街亭之前,曾立下軍令狀,表示「若有差失」,則「乞斬全家」。但是,馬謖率兵到達街亭之後,忽視了諸葛亮「靠山近水安營紮寨」的囑咐,不顧副將王平「魏軍斷我水源」的警告,屯兵于山頭。反而還自信地說:兵法有雲「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後生」。最終,馬謖被曹魏名將張合圍困于山頭,斷其水糧,馬謖兵敗而回。
馬謖失守街亭,戰局驟變,使諸葛亮被迫退回漢中。諸葛亮北伐曹魏的計劃也隨之破產。為此,諸葛亮下令將馬謖革職入獄,斬首示眾。斬首之時,全軍落淚,諸葛亮也失聲痛哭,這就是有名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但是,根據正史《三國志》記載:「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馬謖兵敗街亭之後,並沒有回營領罪,而是畏罪潛逃了。
歷史學者朱大渭在《馬謖被殺真相》一文中也指出,馬謖被斬的主因就是失街亭。馬謖自作主張,以至於最後慘敗而歸,並直接導致此次出擊祈山的戰果——隴右三郡得而復失,無奈之下大軍退回漢中。對於一個軍隊來說,「軍紀如山」,違反軍紀的人必須被處死。況且,按照軍中的法規,如果將士臨陣脫逃,也是必須要被處死的。馬謖所犯的錯誤並不是一個小小的錯誤。馬謖的失敗來源於對軍紀的藐視,再加上兵敗潛逃之罪,所以「罪在必誅」。
對於朱大渭先生的觀點,許多人並不認同。他們認為,諸葛亮斬馬謖的主因不在於失街亭,失街亭只是一個導火索而已。真正的原因在於馬謖在戰前、戰時、戰後的頤指氣使、妄自吹噓的表現。馬謖戰前還立下軍令狀,表示若失街亭,自願領罪而死,但戰後卻畏罪潛逃。
此外,史學界對諸葛亮斬馬謖的真實性也提出了質疑。據《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戮謖以謝眾」;《王平傳》中又載,「丞相亮即誅馬謖及將軍張休、李盛」。可知,馬謖的確是諸葛亮下令處死的。但是據《馬謖傳》記載,「謖下獄物故,即病死獄中」,馬謖被下令斬首,但是在斬首之前就病死獄中。這才是真正的馬謖之死。
視頻
《三國演義》之馬謖失街亭
參考資料
- ↑ 諸葛亮為何斬馬謖?馬謖失街亭 中國歷史故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