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來我家吃枇杷(蕭啟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請來我家吃枇杷》是中國當代作家蕭啟權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請來我家吃枇杷
快到仲夏,又該是桃紅李黃,水果成熟,美味飄香了。我家的枇杷雖經年末春初的乾旱,依然可算是碩果纍纍。清風徐來,肥碩碧綠的枝葉和一抓一抓金黃鮮美的果實頻頻點頭微笑。這一刻,我想起許多的甜美往事來。
我的家鄉夷陵分鄉,不僅山美水美,東岩西嶺,水雲相濟,道路河流,田園山莊,風景如畫;而且還物產豐厚,不僅有碩大甜美的黃金枇杷,還有不少美名遠揚的四季水果。比如從古到今獨樹一幟的金竹貢梨,曾作為朝廷的特產,遠銷至東南亞一帶;南埡至界嶺交通要道邊沿線上的田邊上的櫻桃,又紅又亮,晶瑩剔透,甜蜜誘人;紫草河邊一帶的柑橘,色澤金黃,肉汁甘甜;高家堰一帶的石榴丶李子,又大又甜,聲名遠揚;桃子園、劉家山一帶的白桃,色澤鮮艷,肉質厚軟,美味無窮,聞名遐邇。
這些水果都可點可贊,但我對於家鄉的枇杷更加情有獨鍾,久久難忘。
分鄉盛產枇杷。從東岩到西嶺,從山脊到河谷,遠處的山林、近處的田野,莊戶農家住宅周圍,隨處可見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枇杷樹。真是山山有,田田生,家家栽呀。初冬開花夏季黃,春季濃蔭秋傲霜,那是四季可觀可賞的靚麗風景啊。嫩綠的枇杷葉和盛開的花還是重要的藥材,加蜂蜜剪過,熬成汁液,可醫治感冒和支氣管炎,淸熱化痰,防止咳嗽。枇杷果,能生津止渴,清熱化痰,又是滋潤心肺的上品佳果啊。家鄉人遇到感冒咳嗽,常常喜用單方,自采枇杷花、枇杷葉,煎制湯藥。世面上賣的成品藥則有枇杷止咳露、川貝枇杷膏。
我家房前屋後、園田邊上,就有五六棵枇杷樹。大的枇杷樹高五六米,洗臉盆那麼粗,每年可產枇杷200一300斤;小的呢,也有茶碗粗細,每年產果在100斤左右。由於母親一生養了六個孩子,兒孫們自然多,這些枇杷樹上的果子啊,順理成章就成了兒孫們常來聚會的口中佳寶。
我家的枇杷,果大肉厚,澤色金黃,皮薄味甜,芬芳馥郁,甜美飄香。頭年秋後就開花,來年春天才成果,然後經夏天陽光的照射和雨水的滋養,便由小變大,由青變黃,然後由澀變酸,慢慢積澱糖分,最後變甜變香,成熟分享。枇杷一年一熟,生長周期長,孕育過程相當緩慢,但自然之物的生命頑強和奉獻精神,恰恰體現在這周而復始、不肯停歇的堅持之中。頭年夏天成熟采果之後,不用多久,枇杷樹又長出新枝,然後生出花蕾,在秋後放花。秋風蕭瑟之中,樹動枝搖,葉片深綠,花蕊飄香,一群群蜜蜂,大大小小的蝴蝶,飛來飛去,為秋色增添了難得的秋韻。來年春天,寒冬已盡,草木開始萌芽,我家一棵棵枇杷樹上的果子啊,青青的如滿樹綠珍珠,在陽光雨露之中,一天天發育壯大起來。風一吹枝動果晃,像一串串泛着青光的翡翠珠寶,又經過數月風雨的洗禮和日光照射,最後變成一串一串成熟金黃的珠子。讓人一看,頓生口舌之欲,一品難忘。
至今我還記得這樣一件有趣的往事:大概是前年快五月中旬的時候,遠在小溪塔城裡上學的孫子瑋瑋和冉冉,有一天晚上竟然給我打電話,發短信,問家裡的枇杷黃了(即成熟)沒有,他們準備六一兒童節放假回家看太婆婆,要吃樹上枇杷。我笑着回復他們說:「呵呵,你們看太婆婆是假,吃枇杷是真的吧?」,他們在電話里也發出一連串的「呵呵」笑聲來回音。六一兒童節那天,兩個孫子一大早就起床了,開始催着他們的父親快給單位請了假,用專車把他們送回家。車剛一到住屋後的公路上停下,幾個孩子就急不可耐地匆忙地下了車,也顧不上去關好車門,就徑直趕到屋後的一株大枇杷樹下,望着樹上黃燦燦的枇杷果,大聲地嚷了起來道:「哇塞,好黃好黃的枇杷,快把我們想死了。」
我的女兒女婿呢,雖為兒孫父母,也許是受到孩子們響望吃枇杷情緒感染了吧,也迫不及待地趕到枇杷樹底下,伸手摘下一串又黃又甜的枇杷果,先除去枇杷果上薄薄地果皮,然後送到口中,輕輕的一吮,香甜的汁液就順喉入肚,情不自禁地說:「哇噻,好甜好甜的枇杷呀。」
一句話,把兩個面前的孩子呀,引得口水快冒了出來,於是,急不可耐地央求道:「爸爸媽媽,快給我們摘下一些來吧,我們快饞死了。」於是,我女婿開始摘枇杷,女兒用薄膜袋子裝,兩個孫子在旁邊吃,他們連家門都還沒進啊!
還有一回,我兩個孫子,在飽饞了一頓枇杷之後,要寫一篇《回家記事》的作文,他們把「看枇杷,摘枇杷,吃枇杷,以及吃枇杷後的感受」的過程都寫得可圈可點。但是,在交給我看的時候,竟然把「枇杷」二字寫成了「皮巴」,我不禁啞然失笑。
為此,我就把當年從古書《笑林廣記》上看到的一則故事講給他們聽:「傳說古巴州地帶甚產枇杷。其味甚甘,色澤金黃。一地方土豪劣紳為了巴結權貴,特地選送了本地幾筐上好的枇杷送給當時的縣令。在呈送的禮單上這樣寫道:「上稟父母縣官大人鈞鑒:日前正值盛夏之期,暑熱難當,特挑選上等琵琶數筐進呈,以解大人夏熱之苦,望乞笑納。」縣令的司爺忙把禮單呈送給縣太爺。縣令大人一看,不覺滿面生疑:這是什麼寶貝,還數筐琵琶呢。於是命下人把禮物送至面前,親自點視。原來是幾筐黃橙橙的「枇杷」,又甜又香,十分新鮮,才恍然大悟,不禁哈哈哈大笑起來。於是,命司爺準備筆墨,親自在呈送禮單上題上了這樣一首七言絕句來回復道:「欲送枇杷寫「琵琶」,只因當年識字差。要是琵琶能結果,滿城簫管盡開花」。
當我把這個故事講完的時候,我的兩個小孫子,不禁笑得捧腹莞爾。自此以後,他們也記住了「枇杷」二字的正確寫法,也糾正了自己把「枇杷」寫成「皮巴」的錯別字。
我家的枇杷不僅樹大根深,枝繁葉茂,果大味甜,色澤金黃;而且品種也多。既有人工嫁接的品種,又有野生的樹苗。時間早的五月下旬就成熟了,遲的可以吃到七月初。自然引來遠近路人採摘品嘗。
前後一個多月的時間,我家的路邊和田頭地角的枇杷樹下,成了人來人往的聚集地,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好幾回,我家附近好幾位鄰居女士,早上過路摘幾串,晚上到街上跳舞摘幾串,舞罷回家又摘幾串。她們邊走邊吃,說是嘗鮮,說能去熱解乏止渴,還說:「這家的枇杷真好吃。又在路邊,伸手可摘,真地方便我們品嘗啊。」
我屋後有棵粗大的枇杷樹,正處在交通要道邊上。樹有臉盆那麼粗,枝繁葉茂,果大味甜,金黃誘人,產量也多,自然成了遊客們最親睞的對象。不管是左鄰右舍的鄉親,還是素不相識的遊客,只要是枇杷成熟的時候,只要是從此經過,沒有不伸手去摘果去的。美味的果實究竟滋養了多少人,誰也難以說淸。
我家的枇杷如此之好,連我遠在浙江杭州西湖工作的侄女侄婿也特別喜愛。每每到枇杷成熟,可以品嘗的時候,他們就特別地向單位請十來天的假,把年終的探親假用來做調休,就是要嘗家鄉枇杷之鮮美。他們一回家,從早至晚,就在我家每一株枇杷樹上,爬上攀下,不是用籃裝,就是用袋提。總之一點是:「百吃不厭,情有獨鍾」。探親假完,臨走之時,還要帶上幾袋在路上吃,還說:「大伯的枇杷真好吃,我年年就選這個時候來回家探親,好嘗枇杷之鮮」。我家的枇杷太招人喜愛了吧?成了遠方親人的"探親樹」"探親果"呢!
由於我家枇杷優良絕倫,是客人們最喜歡吃的水果,自然也成了我家攬親待客的絕佳果品。夏天一到,來我家來走動的親朋好友們剛落座,我們敬了茶煙,就會從樹上摘下來一盤一盤枇杷,用清涼的水沖洗一下,端到客人們面前。客人們開始還有些拘謹,待一粒入口,美味難忘,就毫不客氣地動起手來,還不時贊道:「這枇杷真好吃」。三下五除二的一掃而光之後,還情不自禁地說:「再來一盤,再來一盤吧!」於是,我們不由得再上一些來,索性讓客人們吃個飽。
我已出嫁幾十年的幾個妹妹們,如今都六十有餘了,她們仿佛小時候在家時這枇杷沒有吃好過。每年枇杷剛剛泛黃時,家裡事再忙,也要一次次抽時間回娘家。說是來看看母親身體怎麼樣,還特別地問我:「哥,你家的枇杷怎樣了?成熟了沒有?我們想回娘家來吃。」為招待她們,我自然一定要準備好他們喜歡吃的飯菜,還要特地準備許多上好的枇杷讓她們吃夠。臨走的時候,我母親還要悄悄給他們打包,生怕他們沒吃好。而我的那些外甥侄兒們對我家的枇杷更是情有獨鍾,只要有足夠的枇杷讓他們吃飽,他們連飯菜都不怎麼愛吃了。我家的枇杷就是這樣逗人喜愛,枇杷樹成了「聚親樹",枇杷果成了「團圓果」。
我家枇杷有如此魅力,我當然喜不自禁。一次聚會,看到客人歡天喜地吃枇杷的快樂場景,大筆一揮,寫下兩首詩,將我對家鄉枇杷的讚美之情轉發給親朋們欣賞:
一 枇杷樹下
樹上枇杷又泛黃,果大味甜更溢香。
農家田園美景致,天熱樹下享清涼。
展望前景更遼闊,情飛四海到五洋。
二 詠枇杷
夏日好風光,處處特鮮靚。
屋旁兩果樹,高大又粗壯。
樹上掛滿果,枇杷盡珠黃。
引來許多客,摘果去品嘗。
遊人尚未走,雀兒更紛忙。
你來我又去,爭把果分享。
果大似珍珠,味甜如蜜糖。
顏色賽黃金,氣息更芬芳。
誰知夢境裡,清奇滿柔腸。
請到我家來吃枇杷吧。我家枇杷已經黃了,味道也甜了,來往的遊人已經多了起來。我家遠近的客人們也會與往年一樣,絡繹不絕來探親訪友,再次品賞我家特有的枇杷。來晚了,可就沒有了。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枇杷新黃,香飄如聞。君何來兮,我樂我迎。
我有嘉賓,鼓瑟鼓琴。枇杷熟透,甜美誘人。君何不來,讓我憂心?[1]
作者簡介
蕭啟權,筆名蕭源,男,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分鄉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