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說不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說不得倚天屠龍記人物,人稱「布袋和尚」,與冷謙張中彭瑩玉周顛並稱明教五散人。輕功很不錯,性格愛說笑,與明教四大護教法王之一「青翼蝠王」韋一笑是好朋友。擅長用布袋出其不意地裝敵人進去,曾以此技擒住不少高手,包括張無忌,但任何利器均刺不穿的「乾坤一氣袋」被張無忌以「九陽神功」衝破了。

1人物介紹

身份:明教五散人之一

裝備:乾坤一氣袋功能布袋質料奇妙,非絲非革,乃天地間的一件異物,尋常刀劍難傷

2人物經歷

原著第18章初登場,只聞其聲,「……你叫甚麼名字?」那人道:「說不得。」張無忌道:「為甚麼說不得?」那人道: 「說不得就是說不得,還有甚麼道理好講……」

原著第19章,訴說明教起源,說不得道:「小兄弟,我明教源于波斯國,唐時傳至中土。當時稱為祆教。唐皇在各處敕建大雲光明寺,為我明教的寺院。我教教義是行善去惡,眾生平等,若有金銀財物,須當救濟貧眾,不茹葷酒,崇拜明尊。明尊即是火神,也即是善神。只因歷朝貪官污吏欺壓我教,教中兄弟不忿,往往起事,自北宋方臘方教主以來,已算不清有多少次了。」

3神功蓋世能將乾坤一氣袋脹破

回到《倚天屠龍記》,當張無忌問布袋和尚的名字時,布袋和尚道:「說不得。」可憐的張無忌未能領會,繼續問道:「為什麼說不得?」布袋和尚回答:「說不得就是說不得,還有甚麼道理好講!」此種封建專制體制下「說不得」的闡釋遊戲,頗似布袋和尚的隨身法寶乾坤一氣袋,袋口大張,隨時就會套在別人的頭上,而且還不許口袋中的人有任何追問。在這種情況下,語言禁忌的象徵意義遠遠超過了那幾個詞語本身,有效地製造一種了無處不在的威脅,再加上闡釋構建關聯的隨意性以及朱元璋「治亂國用重典」的指導思想,形成了對明初士人獨立精神和人格的強烈擠壓,造成「天下股慄」的局面。

明初士人若想明哲保身,自當謹記布袋和尚對張無忌的告誡:「你已落入我乾坤一氣袋中,我要取你小命,你逃得了麼?你只要不動不作聲,總有你的好處。」據《堅瓠集》記載,朱元璋有一次進入一座寺廟遊玩,發現裡面悄無一人,只看見壁間畫有一個布袋和尚,墨跡猶新,旁邊題有一偈:「大千世界浩茫茫,收拾都將一袋藏。畢竟有收還有散,放寬些子又何妨。」世上沒有幾個人像張無忌那樣神功蓋世,能將乾坤一氣袋脹破,那些喘不過氣來的明初士人們所祈求的,也僅僅是將袋口放寬些而已。

4人物出處

布袋和尚的原型,是五代後梁的僧人契此, 號長汀子,浙江奉化人,在岳林寺出家。他身材矮胖,長相猥瑣,常以杖背一布袋,四出化緣,隨處坐臥。天將下雨,他便着濕鞋;天將乾旱,他便拖木屐。人們據他穿鞋着屐,便得知晴雨的變化。他雖瘋瘋癲癲,但與人談禍福吉凶,卻很靈驗。他死前口占一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時人便據這佛偈,把布袋和尚看作是彌勒佛的化身。因此寺院門口的彌勒佛,塑造的就是蹲坐大笑的布袋和尚的形象。彌勒像旁常有這樣一副對聯:「肚大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口開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聯語詼諧幽默,是頗合身矮腹胖、笑口常開的布袋和尚的造型的。說不得大師的布袋,名叫乾坤一氣袋,質料奇妙,非絲非革,乃天地間的一件異物,尋常刀劍也無法把它刺穿。《西遊記》中的彌勒佛有一個人種袋,法力巨大,神妙無方。黃眉童子盜去後,竟使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及諸天神將也束手無策。乾坤一氣袋雖無人種袋那樣的無邊法力,但其神異之處也是不可思議的。

5人物評析

金庸塑造布袋和尚說不得這個人物,比較符合當時元末的歷史事實。元末的農民起義,大都以白蓮教宣傳組織群眾。當時的白蓮教,是個混合有佛教、明教、彌勒教等內容的秘密宗教組織。其教義是崇尚光明,認為光明定能戰勝黑暗。各地起義首領,便常以「彌勒降生」「明王出世」相號召,發動起義。因此作為彌勒佛化身的布袋和尚,被金庸選作明教五散人之一,是很合情理的。在《倚天屠龍記》中,布袋和尚說不得因指責周顛不肯同上光明頂,而被周顛一掌打落幾枚牙齒時,竟是一言不發,淡淡一笑。這正是「肚大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的具體表現。


以上內容來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