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詼諧及其與潛意識的關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此卷包括三篇論文。《詼諧及其與潛意識的關係》發表於1905年,該文深入探討了詼諧的技巧、目的、動機、心理起因及其與夢、潛意識的關係。《精神分析中潛意識的注釋》發表於1912年,該文簡明扼要地揭示了潛意識的含義及其在精神分析中的地位和意義。《論潛意識》發表於1915年,是弗洛伊德關於潛意識的一篇重要論文,也是他論述心理學基本理論方面的代表性文章之一。

作者簡介

弗洛伊德:奧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弗洛伊德主義的締造者,西方心理學第二勢力的領導者,20世紀影響最大的思想家之一。

弗洛伊德作為深蘊心理學的開創者,他的潛意識心理學說、精神分析治療方法技術以及對人類心靈深層隱秘王國的揭示,不僅為心理學研究整個人類精神世界開闢了全新的領域,而且對西方當代文學藝術、宗教、倫理學、社會學、歷史學、民族學、哲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主編車文博:心理學家、哲學家,中國理論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開拓中國潛意識的哲學心理學研究,中國「給弗洛伊德『平反』的人」,中國學術界公認的弗洛伊德研究權威。

書評

弗洛伊德對於詼諧的研究是從其形式與目的兩方面進行的,挖掘出詼諧結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更為重要,因為它更貼近本質。首先撇開思想內涵從形式入手,他發現詼諧的話語總是存在着可以遵循的「技巧」,這些技巧是那些被稱為精巧的部分,語音或者語意在某個部位打了結,我們總能夠「get到那個笑點」,「笑點」是詼諧結構中的結點所在。它就像是蝙蝠,一伸翅膀就成了鳥的姿態,一瑟縮又成了老鼠的模樣。鳥與鼠交匯於蝙蝠一身,這類似於詼諧的特點。弗洛伊德稱詼諧話語是多條信息被「擠壓」後而形成的,在語言構成的技巧上詼諧總能夠為聽者提供了心理能量的「節省」,正是那些被節省的心理能量轉化成了愉悅。(這種心理節省主要這對於心理防禦機制而言,比如相聲中的捧哏常常扮演着批判的角色,捧哏處於防禦對方「言行過火」的審查位置。捧哏被挖苦是相聲的快樂來源之一,因為對抗壓制是獲得快樂的原始訴求。捧哏挖苦逗哏也是快樂的途徑,這來自於克制危險出現的安全操作。捧哏替代了觀眾的心理防禦,他本身幫助觀眾節省了心理消耗,觀眾把注意力放到逗哏就好了,他們不必擔心「失控」,逗哏處於替代觀眾釋放壓抑幻想的位置。相聲的兩人關係仿佛本我與超我的分裂,單口相聲則可以依靠模仿對立角色的方式構建出這種分裂。)

弗洛伊德將詼諧話語進行拆解與分析,他發現詼諧的核心工作原理與夢境研究中所揭示的「夢的工作」過程幾乎是等同的。就像是把癔症研究與夢境研究進行結合一樣,將詼諧與夢境進行嫁接也是弗洛伊德關鍵的寫作思路。

「不管是否形成了替代作用,這些凝縮過程,或者藉助於胡說和相反之物而產生的表徵過程,迂迴的表徵過程等等,我們發現,都在詼諧的產生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這表明他們與『夢的工作』過程的類似性,另一方面還要考察由此而引發的詼諧和夢的共同因素。如果我可以假定,對這種比較的兩個課題之—『夢的工作』已經為我的讀者所熟悉的話,那麼我認為進行這種比較就容易多了。」(摘自《詼諧及其潛意識的關係》)

弗洛伊德分別研究了神經症、失誤行為、詼諧以及夢境(《癔症的研究》、《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學》、《詼諧及其潛意識的關係》、《釋夢》),它們屬於無意識運作的各個效果(症候),共同構成了無意識理論的統一體,無意識機制支撐起了這張「症狀之網」。

對於心理內容從無意識層向意識層轉化的研究是精神分析理論的一個關鍵維度,「潛抑的返回物」是破解無意識的入口,也是分析治療的着手點。通過對改頭換面的症候來偵探無意識的結構,這個過程就像是通過辨認斑駁的樹影來解讀枝葉的分布一般,研究從光到影的轉化原理是通過影來破解光的鑰匙。

詼諧話語針對語言的運作方式本身就會帶來快樂,它屬於一種玩弄語詞的快樂,就像是兒童胡亂說話的衝動一樣。這種表達快感可以比喻為咀嚼行為帶來的快感,嚼口香糖就提供了單純的「嚼的快樂」。假如咀嚼的是肉乾,那麼咀嚼快感就融合了第二種快感—「味覺的快樂」,味覺快樂可以對比於詼諧的第二種快樂—「內容快樂」(詼諧的目的性)。

詼諧常常被用來表達那些難以言表的內容,借用巧妙的話語方式將本來是難聽的話、難說的話說出來,此過程可以繞過聽者的心理防禦從而直接跳躍式的釋放出被壓抑的心理內容。就像是憋着尿沒有廁所的情形,突然出現的移動廁所讓人感到喜悅,憋尿的過程是釋放過程的心理準備階段。脫口秀的表演就是運用機智的言語來釋放觀眾那些淤積已久的內心感受的,它提供了發泄渠道。

詼諧是跨越禁忌的便捷小道,傑出的詼諧常常因為表達了人們被壓抑的痛感而讓人獲得強烈的情感釋放。

就心理目的而言,弗洛伊德區分了夢境與詼諧的不同,前者是為了製造快樂後者卻是意在迴避不快。詼諧帶來心理能量的節省,就像徒步行走疲憊不堪的人突然可以搭乘便車一樣,節省的體力轉化成了愉悅,所以「笑」的原材料常常來自痛苦與壓抑。

另外一種情形里,我們聽到兒童的童言無忌會發笑,「天真」製造的笑來源於天真者相對於聽者而言無需克制。所以童言無忌的話只能由兒童說出才會可笑,無知者無罪,無知者也最為輕鬆。

內心受到壓制的部分通常是文明所禁止的本能,也常常是那些無能為力的現實壓迫,前者會促成大量葷段子,後者會產生對於世道的「公憤」與挖苦(譏諷與挖苦的詼諧),很多流行文章是以「機智的挖苦」為特徵的,它替代了人們表達出受阻的反抗意志。此二者是圍繞着詼諧的目標性特徵而產生的類型化分。

關於節省心理能量的原理也會涉及到滑稽的機制,滑稽是通過觀察者對於滑稽對象的預判產生的,滑稽的言行讓預判中認為本該有的行為消耗量產生了偏差,它們不是太多就是太少了,這個在漫畫中尤為典型。(喜劇明星巴斯特基頓總是能夠製造出很多突破想象力的軀體動作,比如他曾在熒幕中展現出不可思議的徒手抓住快速行駛的汽車的情景,他的身體在空中漂浮擺動,這造成了強烈的滑稽效果。)

兒童化的軀體行為也是滑稽感的內在來源,看到他人摔跟頭或者沒站穩經常引發觀者的笑,因為滑稽的動作展現了觀察者自身曾經的兒童記憶以及通過對比當下而獲得的對於兒童動作的超越,可以理解為「軀體優越感」的體驗。

對於那些繞過心理防禦的詼諧是最值得精神分析研究者關注的,因為它的工作原理指明了它隸屬於無意識研究素材的有效範圍。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