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詩意梅花(吳聯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詩意梅花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詩意梅花》中國當代作家吳聯平的散文。

作品欣賞

詩意梅花

時令剛進入大雪不久,就見宋文先生在微信朋友圈曬了幾幅梅花盛開的艷麗照片。這些梅花或單朵獨放,或兩朵一枝,或多朵齊放,讓人看了憐惜而艷羨。真想去梅花盛開的現場,去一睹它的芳姿芳容,去感受一下梅園盛大的場面。如若能捧一枝梅花在手,慢慢品讀梅花,慢慢感受梅花,那是多麼愜意而舒心的事情。

從小讀過王安石讚美吟誦梅花的詩句:「牆角數枝梅,凌雪獨自開。」就知道梅花骨子裡天生就富有一種倔強倔傲、剛毅剛強的品行和性格。進入冬季,大地一片閒適恬靜,梧桐樹裸露着粗壯遒勁的樹幹,河流曬着光禿禿的河床,蘆葦花閃着白茫茫的羽毛,小溪無精打采地淌着水,只有梅花獨樹一幟,依然傲然地凌雪凌寒而開。

冬天,是離不開風雪的,也是少不了冷寒的。萬物在冬天的洗禮下,不得不倦怠、萎縮、凋敝和蕭瑟,只有梅花還打起二十分精神,我行我素與冬天抗着衡,與風雪斗着志,與時光賽着跑,與季節拼着勁。不管風雪再大,溫度再低,氣候再寒,時光再快,季節再強,除了田野的麥苗還綠油油一片,那就屬梅花最艷麗、最光彩、最奪目、最耀眼了。

梅,屬於薔薇科杏屬植物,別名春梅、千枝梅、紅梅和烏梅。梅花居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和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一起並稱「歲寒三友」。《書經》中說:「若作和羹,爾唯鹽梅。」《禮記·內則》中記載:「桃諸梅諸卵鹽」。《詩經·周南》也云:「縹有梅,其實七兮!」據記載,梅花歷史悠久,大約有三千多年歷史。同時,古時梅子代酪作為調味品,是祭祀、烹調和饋贈時不可或缺、不可多得的好東西。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是北宋詩人林逋《山園小梅》中的詩句。林逋一輩子既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個人常年在西湖之畔的孤山上種梅養鶴,過着隱居生活,一生恬淡安逸。林逋在閒時,總是離不開觀賞欣賞讚賞梅花。梅花是一種觀賞品,一種觀賞花。就如林逋一樣,欣賞觀賞梅花成為了很多人的志趣和雅興。

梅花作為欣賞品被人們大興觀賞,大致起於漢代初期。《西京雜記》就記載:「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朱梅,姻脂梅。」這時的梅花品種,既能觀花又可結實,一般有江梅和官粉兩種。西漢末年揚雄撰寫的《蜀都賦》有云:「被以櫻、梅,樹以木蘭。」可見,大約在兩千年前,梅就成為了城市園林樹木,棲息生長於各大小城市。

古時,梅花也曾成為藝術之品登上大雅之堂,人們稱之為藝梅。藝梅在隋、唐、五代漸盛,隋朝浙江天台山國清寺主章安大師,就常在寺前種植梅樹。多年來,梅樹梅花環繞着國清寺,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迎來了眾多燒香拜佛、祈願許願的香客。唐代名臣宋景作《梅花賦》,對梅花就大為讚譽讚賞:「獨步早春,自全其天。」《全唐詩話》中也有「蜀州郡閣有紅梅數株」的記載,紅梅即指當時四川的硃砂型梅花。

時至宋代,藝梅達到興盛鼎盛時期,其技藝顯著提高,品種明顯增多。宋代詩人范成大所著的《梅譜》,搜集了12種梅花品種,介紹了梅花的培植栽培方法,堪為中國乃至全世界第一部藝梅專著。書中介紹了江梅型、官粉型、硃砂型、玉蝶型、綠萼型、單杏型等品種,後三種可謂前所未有、史無前例。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是元代詩人王冕《墨梅》中的句子。王冕愛梅、詠梅、畫梅成性成癮成癖,曾在九旦山上種梅千株,晚年隱居浙東九里山賣畫為生。他畫梅以胭脂作梅花骨體,花密枝繁,別具風格,其畫充滿生意,富有生氣,常將畫格、詩格、人格融為一體,字面雖讚譽梅花,實則自詡立身之德。如果去過昆明曹溪寺的人就會知道,寺內有一株700多年前的元代梅樹,雖老態龍鍾,虬曲萬狀,仍年年開花,歲歲結實,實屬一個奇觀。

明代更勝一籌,種植梅花達到了繁榮昌盛的地步。明朝王象晉所著的《群芳譜》,記載梅花品種達19種,並將梅花分成白梅、紅梅、異品3大類。同時,劉世儒的《梅諸》,汪怠孝的《梅史》,皆記梅花甚詳。

清代陳昊子的《花鎮》,記載梅花21種,其台閣梅、照水梅皆屬上品中的新品佳品。龔自珍的《病梅館記》云:「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梅。」揚州八怪中詠梅、畫梅的名家的李方膺,其畫梅以瘦硬見稱,老乾新枝,欹側蟠曲,著有《梅花樓詩鈔》。

「筆底春風揮不盡,東塗西抹總開花」,是李方膺《題畫梅》中的名句,而「冰花雪蕊家常飯,滿肚春風總不飢」,是其《墨梅圖》中的句子,其功底可窺見一斑。鄭板橋在《題李方膺畫梅長卷》中評價道:「梅根齧齧,梅苔燁燁,幾瓣冰魂,千秋古雪。」

李方膺在《題畫梅》詩中還寫道:「揮筆落紙墨痕新,幾點梅花最可人。願借天風吹得遠,家家門巷盡成春。」在《梅花卷》也說:「予性愛梅,即無梅之可見而所見無非梅。日月星辰梅也,山河川岳亦梅也,碩德宏才梅也,歌童舞女亦梅也……知我者梅也,罪我者亦梅也。」袁枚評價其梅稱:「傲骨郁作梅樹根,奇才散作梅樹花,孤干長招天地風,香心不死冰霜下。」

今日冬至又款款而來,想必梅花作為冬之驕子又必將傲立於風雪。那些成片栽植的萬株梅花,必定會疏枝綴玉繽紛怒放,它們艷如朝霞,白似瑞雪,綠如碧玉,形成梅海凝雲,雲蒸霞蔚的壯觀景象。它們呈現俯、仰、側、臥、依、盼等各種雅姿,無不直立、曲屈、歪斜,樹皮漆黑多紋而粗糙,枝條虬曲蒼勁而嶙峋,給人一種飽經風霜、威武不屈的陽剛之美。

如果你徜徉在梅花叢中,當微風陣陣掠過梅林,穿過梅園,你就猶如浸身香海,會通體蘊香。古梅一樹雪精神。如果在形若游龍、遒勁倔強的枝幹上,綴以數萬朵凌寒傲放的淡梅,再兼覆一層厚厚的積雪,那就儼然天成一幅水墨大寫意,讓你沉醉其間、迷離其間樂不思蜀而又流連忘返。 [1]

作者簡介

吳聯平,筆名巴山異人、喳西泰,男,1970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湖北省巴東縣人,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