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論語《父母之年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相比於前三章,此章對親情的體會更加細微。

原文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解讀

自古及今,中國就有「五福」之願,即《尚書·洪範》中講的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長壽列第一。父母高壽是兒孫之福,正如諺云: 「家有一老,黃金活寶。」只是父母年事日高,也意味着來日無多,故樂憂交集。

這種且喜且懼的情感,時而浮上心頭,時而疏忽淡忘。孔子將它標示出來,使得這種情感獲得彰顯並定格,讓天下做兒女的能夠意識到年邁父母的年紀,留意父母的日常起居,以儘自己的孝親之心。[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今河南),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