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論語《子路·第十三·共三十章》6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論語

《論語》以一個人物,即孔子為中心描繪各種人物形象,這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是個首創。這些人物來自十分廣泛的社會階層,包括執政者、貴族、各種等級的官吏、軍隊首領、學者、隱士等。書中寫得最多的是同孔子關係最密切的弟子。

原文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譯】

孔子說:「君子莊嚴而不驕傲,小人驕傲而不莊嚴。」

【注】

《康注》:泰,安坦也。驕,放肆也。

【記】

有另解、另譯。本譯仍取A≠A±解,即強調無過無不及的「度」。這是孔學的一貫思想。

原文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譯】

孔子說:「剛強,堅韌,樸實,寡言,接近於仁了。」

【注】

《朱注》楊氏曰:剛毅則不屈於物慾,木訥則不至於外馳,故近仁。

《康注》:剛者無欲,毅者果敢,木者朴行,訥者謹言。四者皆能力行,與巧言令色相反者,故近仁。蓋聖人愛質重之人,而惡浮華佻偽如此,蓋華者不實也。《漢書》稱周勃木強敦厚、尹齊木強少文。惟厚重質樸者,乃可任道。

【記】

再一次突出少言語。與摩登時代一任語言夸巧、主宰一切恰是兩種境界。

原文

  子路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謂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譯】

子路問道:「怎麼樣便可以叫作知識分子?」孔子說:「相互督促幫助,和睦愉快相處,可以叫知識分子了。朋友之間要督促,兄弟之間重和睦。」

【注】

《朱注》胡氏曰:切切,懇到也。偲偲,詳勉也。怡怡,和悅也。……兄弟有賊恩之禍,朋友有善柔之損,故又別而言之。

【記】

「士」如何表現在日常生活的倫理關係中?為何只提兄弟、朋友兩倫?可能因為其他三倫(君臣、父子、夫婦)為所有人所應遵守,而「兄弟」、「朋友」二倫中,個體獨立性和自主性較強,可能才更顯示「士」之不同於常人所在。朋友之所以更重批評督促,因為朋友經常是由於氣味相投而成交,便容易或言不及義,或阿私偏袒,或純酒肉交;兄弟之所以更重和睦,因為自然血緣,關係親密,言行直率,反易因細小事故而吵架成仇。均經驗談。可見孔門講述人倫秩序,不只重外在的社會關係或生活位置,更重與責任感相關聯的內在情感—心理的形成。朋友與兄弟,便有彼此不可替代的不同的情感關係或情理結構。

原文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譯】

孔子說:「好人教導老百姓七年,也就可以去應付戰爭了。」

【注】

《正義》包曰:即,就也。戎,兵也。

原文

  子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譯】

孔子說:「不對人民進行軍事訓練,叫作拋棄他們。」

【注】

《正義》馬曰:言用不習之民,使之攻戰,必破敗,是謂棄之。

【記】

上註解作「用未經訓練的人民去作戰」,不從。總之,這兩章都講練兵習武之必要。孔夫子並非書呆子,只講修養、文化之類,大不同於後世腐儒。[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今河南),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