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浪漫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論浪漫派》,文學批評著作。亨·海涅(見「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著。1832—1833年寫成,1833年出版。中譯本197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張玉書譯。
海涅寫此書的目的,在於批駁德·斯太爾夫人在《德意志論》中對德國文學的錯誤看法,向法國讀者(當然也包括德國讀者)闡明他對德國文學、尤其是對德國浪漫派的看法。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全書分3卷,第1卷概述了從中古高地德語文學至以歌德為代表的德國近代文學。指出,中世紀的德國史詩,不管是神聖的還是世俗的,都充滿了那時全部基督教的觀點和企圖,全是基督的史詩。中世紀的藝術作品,表現了精神制伏物質的過程。和這種對中世紀文學藝術的否定態度相反,高度評價了啟蒙運動、狂飆突進運動的傑出代表萊辛、赫爾德、福斯等人的文學活動。把萊辛稱作文壇上的阿米尼烏斯,是他把德國戲劇從法國古典主義戲劇統治下解放出來,「在萊辛的全部著作當中,都貫穿着同一個偉大的社會思想,同一個先進的人道精神,同一個理性宗教…萊辛在政治上也十分活躍,活躍得出人意表」。高度評價了赫爾德反封建的民主精神、人道主義以及對民間創作的熱愛。把福斯稱為萊辛之後德國文壇上最偉大的市民,「福斯不僅和德國語言搏鬥,還和耶穌會專制主義的怪物搏鬥」。對歌德、席勒有褒有貶,「不能無保留地稱讚他」,因為歌德和歌德派把藝術看成超越一切人間活動的第2世界。和歌德相比,席勒更加靠攏真實世界,他高擎時代精神的大旗,「為偉大的革命思想而寫作,他摧毀了精神上的巴士底獄,建造着自由的廟堂」。第2卷集中分析了耶拿浪漫派的代表施勒格爾兄弟、蒂克、諾瓦利斯以及哲學家謝林等人的思想和創作。把弗·施勒格爾叫做「朝後看的先知」,把他的長篇小說《路琴德》的女主人公稱作「機智和肉感這兩種抽象的概念的討厭的結合」。指出奧·威·施勒格爾是一個對中世紀的精神領會很深的蹩腳透頂的詩人,他「從卷帙浩繁的故紙堆中,把埋葬着往日的詩歌發掘出來,大加讚揚」。指出,蒂克和施勒格爾兄弟一樣,惋惜天主教的衰落,「他們希望在眾人身上恢復這種宗教信仰」,為此他們猛烈攻擊啟蒙主義和理性主義。指出,謝林的哲學無非是為天主教辯護。把諾瓦利斯稱作神秘主義者,在他的小說《亨利希·封·奧夫特丁根》中,「虛幻的人物融化於自然之中,最後和大自然同知覺共感受,不分彼此」。尖銳地指出,耶拿浪漫派的目的,在於在德國把中世紀從墳墓里挖掘出來,以此危害德國的自由和幸福。第3卷分析了以阿寧和布倫塔諾為代表的海德堡浪漫派的思想和創作。指出,阿寧是歌頌死亡的詩人,但另一方面,高度評價了阿寧和布倫塔諾合編的民歌集《男童的神奇號角》,稱它是德國文學中的一座重要的紀念碑。對艾興多爾夫和受浪漫派影響的霍夫曼、沙米索和富凱,給以實事求是的評價。
本書繼往開來,從文學史中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繼承和發揚了德國文學的進步傳統。本書宣告了以歌德和席勒為代表的「藝術時期」和以施勒格爾兄弟等人為代表的浪漫派在德國文學中的統治地位的結束。本書直到現在仍有一定的閱讀價值。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1]。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2]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