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訥河往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著名作家 麥家 作序推薦

王旭烽、張文宏、施展、李鴻谷 誠意推薦

5省20市300餘人次採訪,全網40億次閱讀

中國警察故事:日常的偉大、身邊的英雄

一本向中國普通警察致敬的書

以人性做底,讓善意回應正義

我們的安全有他們守護,他們的悲歡與我們相通

一部為「平安中國」建設保存記憶與溫暖的採訪實錄

作者以「前警察」和公益基金會創辦人的身份,用自己做過警察的體貼之心,採訪了數量眾多的普通警察,警種涉及刑警、交警、緝毒警;此外還有警察的得力助手警犬也難得地進入了書寫視野。全書冷靜客觀又真實溫暖地記錄普通中國警察為維護國家和社會安全所做的貢獻,書寫他們不事張揚的奉獻精神以及埋藏在日常工作中的英雄主義情懷。《訥河往事》是其中影響最大的一篇,在讀者中產生了很大反響。

作者簡介

作者黃蓉,真名李堅。杭州人。杭州大學中文系畢業。警齡22年。一直從事警察相關內容寫作。2018年6月1日,創建「真水無香」公益平台,致力尋訪中國警察故事,傳播溫暖人性力量。

原文摘錄

好在屬地派出所警察的內勤熱心。平時,她和徐葉一起跳廣場舞,幫我們做了很多動員工作;後來,她告訴徐葉,我們是從杭州專程趕來的,當年想替地妹妹申請立功贖罪的警察也一起來了。徐葉這才不再猶豫,直接跟着屬地警察到派出所來了。剛走進會議室,黃國華立即站了起來。這是黃國華第一次見到徐葉,他很自然地開口叫她:「大姐,你和你妹蠻像的。」徐葉馬上答:「我妹妹個子還要高,她是我們家最漂亮的。」黃國華間:「你想她嗎?」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句再平常不過的問候,立刻讓徐葉淚如雨下。抬起眼睛看着我們,說:「我當然想她,但是我不敢告訴別人我想她。我也沒法怨她,只能自己硬撐着。你們來之前,我還夢見她了。」

書評

流行文化中的警察形象,往往帶有許多傳奇色彩,側重展現他們如何英勇睿智、膽色非凡,屢屢破獲大要案。但真實的公安工作中,警察日常經歷的大多是繁瑣的勤務、無盡的報告、連續的加班和由此導致的病痛,而這些往往被「英雄」濾鏡過濾掉了。《訥河往事》收錄了曾經從事公安工作的黃蓉撰寫的幾篇警察故事,作為一名「前警察」,黃蓉在書中難能可貴地呈現了平視視角,帶讀者看到了警察這份職業背後作為普通人的他們,真實展現了他們和他們的家人如何看待這份特殊的職業。

不認命就是這位刑警的命》講述了因身患重病在死亡線上掙扎的刑警,如何在家人、戰友的支持鼓勵下,於困境中發現了希望之光,戰勝命運、戰勝自我。《「爸爸,這一次我沒法再帶你回家了」》以女兒的視角講述了一個平凡民警的職業生涯。《我生命的創口,長出了翅膀》講述了正在讀大學的杭州姑娘沈悅如何因為姐姐的命案從此改變了人生軌跡,她帶着這份傷痛進入了警察隊伍,從此經歷了別樣的人生。《漫長的告別》則講述了一群警犬的故事。

書中篇幅最長、刑事元素最多、也最為震撼的是《訥河往事》。我曾在微信公號上讀過這段故事,這也成了我閱讀本書的因由。這段塵封已久的大案至今讀來仍令人毛骨悚然。上世紀90年代初,幾名案犯流竄至浙江杭州,實施了麻醉搶劫,之後因形跡可疑被蘇州火車站民警細心盤查,導致案發,結果在案件訊問過程中竟牽扯出了在東北犯下的驚天大案,其駭人程度連辦案民警都懷疑其真實性。最終,根據杭州警方提供的線索,黑龍江警方經勘查,從案犯家中地窖發現了41具屍體,一起連環搶劫殺人案浮出水面,甚至驚動了公安部。一定程度上,訥河的這起案件只是一個引子,作者並沒有聚焦這起大案及其偵破過程,而是通過這起案件,着重講述了當時剛參加刑偵工作不久,偵破了此案的杭州民警黃國華與案犯徐驪的交集,以及這起案件對黃國華的衝擊。而黃國華的人生也因這起案件走向了意想不到的方向。徐驪自首後對黃國華說:「我肯定是死,你肯定是立大功。」她當時說過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表情,都像烙印一樣刻在了黃國華的腦海里,怎麼也忘不掉,他的餘生就被困在這個案件里。直到多年後,他前往訥河,與辦案民警和徐驪家屬見面,試圖解開這個心結。而當時在杭州和黑龍江參與案件辦理的多位民警、法醫的故事也在這條主線外逐個展開。在《訥河往事》續中,作者鋪陳了更多與此案有關的警察的故事,其中有人甚至已不知姓名。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接到蘇州警方協查通報後,刑偵處的一名老民警發現派出所沒有報案記錄,他懷疑是麻醉搶劫案的電話報警人最終沒有報案,於是在周末放棄休息,人工翻找人口登記卡,最終找到了受害人。對他來說,這也許只是職責所在,但如果沒有他的這番舉動,也許案犯就不會被移交杭州警方,最終被放虎歸山,從此真相不為人知。

文字帶來的衝擊力使人震動,應該說這還是個很適合影視化的故事——90年代初東北的冰封小城,誤入歧途的女孩、深藏不露的殺手、層層疊疊的屍體、初入警界的民警,令人震驚的恐怖罪行,一波三折的辦案經過,絕望中的人性掙扎……通過這一切,時代和人性都展現了出來。

這本書中的故事也讓我們反思,什麼是好的公安報道。其實無需拔高,我們無需刻意將公安隊伍塑造為一個特殊的群體,這只會產生距離感。不妨平視——他們在工作以外是父母、是兒女、是夫妻,有普通人的牽掛,有柴米油鹽帶來的煩惱,但最終面對罪惡挺身而出的正是這些普通人,這更容易使公眾產生共鳴。正如在這個故事裡,責任感、悲憫、善良乃至糾結就這麼如實地呈現在讀者面前,讓人們感受到這些守護着公眾安全的人們的忠誠與敬業、苦樂與悲歡,堅強與脆弱,某種程度上,更能讓人感受到公安工作的不易,從而多一份理解。


《訥河往事》:一位警察文學者筆下的非虛構中國警察系列故事 這篇書評可能有關鍵情節透露

「在所有的心靈表達中,最能揭示真相的是個體的記憶。世上沒有「偶然的記憶」。人們只會記憶自認為與個人問題有關的人生故事。」《訥河往事》就是一部作者深刻記憶的作品,也是單個警察深刻記憶的人生經歷歸納。

《訥河往事》的作者黃蓉,原名李堅。杭州大學中文系畢業。從警22年。一直從事於與警察相關內容的工作。中國警察及與之息息相關的故事自然就成為了她筆下娓娓道來的文字。如作者所說:「這是一個警察和嫌犯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執着和救贖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尋找和安頓的故事;同時,這也是一個人性碰撞與糾葛的故事。」作者正是從這些悲痛的、遺憾的、執着的……記憶中攝取出的溫暖 才有了這些浸透着悲憫與情懷的優秀真實作品,也因而才有了此書後記中稱之為「真水無香」的公益平台——一個致力於尋訪中國警察故事的公益平台——這是記憶「孕育」出的帶有特殊意義的溫暖之光平台。

「說吧,記憶………」——跟隨着作者封皮的這話,讓我們一起走進慘不忍聞的《訥河往事》;走進有關普通警察真實寫照的《不認命就是這為刑警的命》;走進英雄緝毒警察精彩世界與無奈的《我生命的創口,長出了翅膀》;走進平時少提及有關警犬故事的《漫長的告別》等故事中……

《訥河往事》中的案例,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大興安嶺邊上的一個訥河小鎮。這是一個偏遠僻靜的東北小城鎮,但這裡有優質的大豆和馬鈴薯吸引了外來的商人們。那時因交通及為不便,能抵達這裡靠的是反覆轉車或者步行,更別說有配套住宿設施了。商人到這裡一般是借宿到農戶家裡。《訥河往事》中的這個農戶家的門就似《水滸傳》中的孫二娘開的人肉包子店一樣,敲開進去的人,都是有去無回,來一個殺一個。憑藉這大雪封山的茫茫天地,在這裡消失的商人就像空氣一樣幾乎沒有留下痕跡。他們的屍體沒有被做成包子餡賣掉,而是堆積在了後院的地窖里。書里敘述現場的文字,好似透出深深寒氣,令我不寒而慄,噴嚏連連。

「多行不義必自斃」用在《訥河往事》案例里比「天網恢恢 疏而不漏「更恰當,我認為。此案不是被偵破的,是嫌疑犯中的女犯自己主動招供的。不然,他們在杭州所犯的案件就只是小案。這個沉寂在「訥河」慘無人寰的地窖也許還會堆積更多的屍體,悲劇還將會繼續………

「善舉」是人類最美好的品質。女犯的主動招供源於經辦警察對她的一個暖心的小小舉動。你給了我「人」的對待,我就該以「人」的面目重新回歸這人世間。這樣說這個女犯的人性回歸我覺得是最貼切不過的了。有了這些在警察與囚犯之間所產生出來的人性良知,我們就不難理解後面這個經辦警察想為這個本是一個悲慘的受害者,而後又是犯下這滔天大罪的幫凶的女犯申請不要死刑的行為了。但這樣不可饒恕的罪行,法律要彰顯它的理性,不單單只顧慮人心的不忍。隨後,此警察的內心從此進入了「愧疚」與「疑惑」的壓抑人生………悲劇的承受者往往不是製造悲劇的人,人生就是這樣的無常。

發生在親人身上的痛苦或不幸遭遇的記憶往往會影響到我們以後的人生目標。家裡人如有因病無法醫治而死亡的,他們常常會渴望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認為這樣可以更好的對付病痛。家裡人如有因被暴徒傷害甚至致死亡的,他們往往會勵志做一種可伸張正義的偵破類工作,認為通過自己可以更有效的懲罰犯罪行為。

《我生命的創口,長出了翅膀》就是姐姐遭遇不幸而妹妹成了一名優秀警察的典型故事。「上個世紀的最後一個冬天,廣東某地一個地方電視台播出這麼一條社會新聞:一名年輕女子在一間出租屋被人割喉,作案手段殘忍。兇手留下遺書,實則是畏罪潛逃,此後,一直未被抓逋歸案。這條播報只有30秒………「20多年過去了,當年轟動街巷的新聞早已從城市集體記憶中消失。但對於我來說,這則新聞是我心尖上永遠翻滾的疼痛。因為被害的那位年輕女子,是我的姐姐。」這是作者採訪她——沈悅,現履職於公安部禁毒局,仁緝毒行動處副處長——時,她用記憶回答作者的話。至今這個案子都沒有偵破,但這個塵封的刻骨銘心的傷痛記憶鑄就了她的人生目標:全力以赴努力工作,不讓更多的家庭處於這種長期的哀痛之中而遺恨終生。

「在人們的印象中,警察是堅強的、樂觀的,他們有鐵的紀律,他們似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通過閱讀這類有關警察的非虛構作品,可以讓局外於這個行業的我們更加理性的看待警察這個職業,其實他們跟我們一樣:是父母的孩子,是孩子的父母,是丈夫,是妻子,是兄或弟,是姐或是妹。這樣人與人之間就多了一份理解和寬容,少了一些苛責與抱怨。無限還原真實這也是紀實文學作品給我們讀者的意義所在。

願世間遠離傷害,一切安好!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