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深處的北苑(游雪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記憶深處的北苑》是中國當代作家游雪蓮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記憶深處的北苑
「北院」又作「北苑」,即自貢市關外的市委機關大院。根據相關資料記載,北苑原為「川康鹽務管理局」辦公地點,始建於1935年。我有幸曾隨父母居住在大院裡,而今依然清晰記得她曾經的模樣。
北苑內的建築依山就勢,高低有致,且綠樹掩映,曲徑通幽,奇花異草,四季花開,芳香宜人,令人心曠神怡,陶然忘歸。它身處城市卻遠離喧囂,有點世外桃源的感覺。
一進大門,往右,沿着一條幽靜的青石板小路下坡,往前走幾步抬頭就能看見一座高高的山,小時候最愛去山上摘果子嘗鮮。隱隱約約還能想起上山的入口,然而那條熟悉的小路早已被淹沒在瘋長的山草叢中了。
市委大院的正中央是一個大大的草坪,草坪旁邊是大禮堂,現在叫「鹽都會議廳」,全市的重要會議通常在這裡召開。
沿着會議廳旁邊一條蜿蜒的公路往上走,就來到原市委講師團。門前有一株參天的梧桐樹,「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每當經過此處,都會駐足仰望,欣賞它濃密的掌形葉子。夏季,樹蔭下是乘涼的好地方。
記得講師團旁邊是個養豬場。小時候常去附近割兔草。豬場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為改善機關食堂伙食興建的。隨着物質條件改善,豬場閒置起來,長期無人看管,雜草叢生。
圍牆外叫關刀石,從龍井上山,山高坡陡路狹窄,那裡的房屋大多數為低矮的平房,房屋由於建築久遠,破敗不堪,有些已開始坍塌。下雨天,居住在那裡的群眾更是苦不堪言。
院內的市人事局辦公樓也因年久失修,不適宜繼續辦公,為更好地發揮其職能職責作用,更好地服務社會,方便群眾辦事,率先從大院內搬遷出去。
隨着房地產業的興起,政府轉變觀念,盤活資產,為老百姓辦實事。2000年,引來房地產開發商,調整市委講師團辦公地點,並將緊鄰的關刀石居民區的舊房屋一一拆除。在原來的地址上重新規劃,修建了現在環境優美的住宅小區——「北苑新區」,還在附近新修了滿足市民休閒、娛樂、健身、觀賞需要的山地公園——「龍井公園」。
經受幾十年風吹雨打的老舊建築,幾經市委大規模的翻新改造,調整大院內辦公機構布局,合理功能分區,使其更加符合現代辦公需求。大院內安裝了地埋燈、庭院燈、彩色射燈。每當夜幕降臨,五彩斑斕的燈光交相輝映,映照出一派美麗的夜景,賦予機關大院濃郁的文化氛圍和都市氣息。
改革開放以前,北苑內實行封閉管理,只有院內工作人員和極少數居住在大院裡的居民憑通行證才能進出,人們只能從旁邊遠遠地觀望,繞道而行。記得有次周末放學回家忘了帶通行證,結果在大門口被盤問了許久,門衛師傅反覆核實,與大人通電話,最後讓父親來大門接我才總算過關。
現在,市委、市政府順應民心、滿足市民願望,將「北苑」向市民開放。每天早晨、傍晚、周末,數百市民徜徉草坪、綠道,欣賞點綴其間形態各異的文化石和四周賞心悅目的風景。市民穿梭其間,勝似閒庭信步,坐看雲捲雲舒,靜聽花開花落。魚戲蓮葉,百鳥酬唱,孩子們在大草坪的小徑追逐嬉戲。過去只能遠觀不能近玩的市委大院,如今成了市民休閒的好地方!
看到市委北苑日新月異的變化,心裡總是暖暖的。踏着夕陽的餘輝,故地重遊,伴着微微的涼風,三十多年前在北苑裡生活的那些一草一木的情景,以及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不斷湧現在腦子裡,一種說不出的情愫油然而生。[1]
作者簡介
游雪蓮,四川省榮縣作家協會會員,榮縣農民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