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讓-皮埃爾·里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讓-皮埃爾·利奧照片來自

讓-皮埃爾·里奧(Jean-Pierre Léaud )出生:1944年5月28日,法國巴黎Jean-Pierre Léaud 肯定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喝的茶,但仍將是電影史上的重要人物。作為一名演員,他可能被崇拜或討厭的原因完全相同:他是導演允許即興創作的少數演員之一,這讓某些觀眾感到緊張,而另一些觀眾則著迷。他非常個人化的斷斷續續的措辭和口才以及他的許多舉止也是如此,最明顯的是他的手穿過長發的方式。但不可否認,Léaud 不僅僅是另一個演員,無論你愛他還是對他過敏。作為女演員 Jacqueline Pierreux 和編劇/助理導演 Pierre Léaud 的兒子,讓-皮埃爾很早就開始表演。永遠年輕,叛逆,不安,煩人的浪漫,動人的讓-皮埃爾·利奧Jean-Pierre Léaud)的第二個青春,永遠不會忘記在「400擊」的最後一個鏡頭中盯著相機的圓臉。[1]  從他早期表演的青春活力到對衰老、疾病和無情的死亡的優雅晚年,Leaud 理所當然地獲得了電影不朽的地位。60 多年來,77 歲的 Leaud 鞏固了他作為他那一代最有成就和多才多藝的演員之一的聲譽。[2]

職業生崖

編劇兼演員之子,14 歲的 Léaud 被選為被誤解的少年 安托Doinel在弗朗索瓦特呂弗第一特徵長度的膜,四百擊(1959;400 次打擊)。Léaud 出現在另外四部特呂弗電影中,這些電影追溯了 Doinel 通過身體成熟、求愛、婚姻、父親身份和最終離婚的進步: L'Amour à vingt ans (1962;二十歲的愛情),Baisers volés(1968;Stolen Kisses ), Domicile conjugale (1970;Bed and Board ) 和L'Amour en fuite (1979;愛在奔跑)。Léaud 非常適合扮演 Doinel 的角色,Doinel 是一個引人入勝且天真無邪的年輕人,並沒有特別適合履行成年生活的責任。Léaud 出現在特呂弗的其他幾部電影中,包括Les Deux Anglaises et le Continent (1971;兩個英國女孩;安妮穆里爾),和La Nuit américaine(1973 年;晝夜交替)。Léaud 在多個角色中扮演過角色 讓-呂克·戈達爾最重要的電影:男性女性(1966;男性化 女性化),La Chinoise (1967) 和Le Week-End (1967; Weekend )。他還在 Jerzy Skolimowski 和Bernardo Bertolucci 的電影中扮演角色,出現在後者的巴黎最後的探戈(1972)。作為一個範圍有限的演員,Léaud 卻賦予了一個散漫的年輕人的角色,同時具有強烈的情感和諷刺的潛在幽默。Léaud後來出現在Détective (1985)、Corps et biens (1986; With All Hands )、36 Fillette (1988) 和I Hired a Contract Killer (1990)。他在Irma Vep (1996)、法國電影製作的諷刺片和The Pornographer (2001)中都扮演了一位年邁的電影導演。在La Mort de Louis XIV (2016;在《路易十四之死》中,Léaud 擔任主角,他在Le Lion est mort ce soir (2017;獅子今晚睡覺)。[3]讓-皮埃爾·里奧Jean-Pierre Leaud)應該不是受最多人歡迎的演員,但這並不抵消他在影史上的重要地位。顯而易見的是他個性化的特點:那極為不同的談吐,標誌性地將手指穿過長髮的動作。無論你怎麼看里奧的說話方式、即興演出、動作,這些都將留給你難以抹滅的印象,使我們將他從其他演員中區別開來。他第一次做演員是扮演一個小角色,當時他13歲。一年後,14歲的他在報紙上看到了尋找年輕演員的廣告,飾演一位問題少年,這份廣告是由法蘭索瓦·楚浮François Truffaut)刊登。而這部電影正是他的半自傳作品《四百擊》(Les quatre cents coups)讓-皮埃爾·里奧以自己清晰自然又極其天才的氣質從數百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四百擊》主角,以及接下來四部楚浮的自傳電影。楚浮幫助他認識了新浪潮中的其他電影工作者,尤其是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他隨後參加了高達的八部電影以及一部電視電影,並逐漸的成為了他們作品的標誌。而讓-皮埃爾·里奧曾因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能把戲演好,打算改當導演,而他確實當過特楚浮、高達等人的副導。楚浮希望他不要執意當導演,繼續當一位演員。因其左派電影的代言人形象與楚浮善勸下,終於讓他下定決心繼續演戲。讓-皮埃爾·里奧從很小就開始表演,他與楚浮的認識就是因為他的即興演出,14歲得天獨厚的天賦,使楚浮著迷。這種感覺很難解釋,天生會表演的人就是能散發吸引力,讓我們愛上他,因為他的表演而感動不已。在《四百擊》中飾演問題少年的讓-皮埃爾·里奧,他的爆發力使我們看到人生的迷惘,不僅讓人害怕自己的人生是否跟少年一樣,而不斷思考自己與角色,讓-皮埃爾·里奧不是在影像中做出一個角色,而是將角色帶進我們的生命──完整淒美的真實。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楚浮不斷力勸讓-皮埃爾·里奧繼續演戲。[4]

讓-皮埃爾·里奧照片集

演出作品

《戲夢巴黎 2004年) 《你那邊幾點?》(2002年) 《Diary of a Seducer》(2001年) 《Orphic Trilogy》(2000年) 《Irma Vep》(1996年) 《My Man》(1996年) 《36 Fillette》(1988年) 《Detective》(1985年) 《愛情逃跑》(1979年) 《La Nuit americaine》(1973年) 《The Mother and the Whore》(1973年) 《Last Tango in Paris》(1972年) 《兩個英國女孩與歐陸》(1971年) 《婚姻生活》(1970年) 《Porcile》(1969年) 《偷吻》(1968年) 《Weekend》(1967年) 《Masculine-Feminine》(1966年) 《Pierrot Le Fou》(1965年) 《二十歲之戀》(1962年) 《四百擊》(1959年)[5]

讓-皮埃爾·里奧相關視頻

'The Death of Louis XIV' Press Conference | Jean-Pierre Léaud & Albert Serra | NYFF54

讓-皮埃爾·利奧 (Jean-Pierre Léaud) 的《The 400 Blows》試鏡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