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詹裕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詹裕農

詹裕農,出生於中國江西,生物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教授[1]

1967年詹裕農畢業於台灣大學物理系;1968年進入加州理工學院學習理論物理,1970年轉到戴爾布魯克門下學習生物;1974年獲得博士學位;1977年到哈佛大學醫學院繼續從事博士後研究;1979年進入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執教,先後擔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84年被霍華德·休斯醫學院聘為研究員;1996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98年當選為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2004年獲得生物物理學會頒發的Cole獎

詹裕農的主要是研究人類神經系統如何形成及工作。

人物經歷

詹裕農,江西省玉山縣冰溪鎮人,父詹騰蓀,母鄭美珠,均畢業於中正大學。1945年,父母遷居江西泰和縣,詹裕農生於泰和。建國前,隨父母定居於台灣。詹裕農出生在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1967年,畢業於台灣大學物理系,邀請比他小一個月、低一個年級的同校同系的葉公杼,參加畢業旅行。

1968年,詹裕農服完了一年兵役,葉公杼畢業,他們同時被加州理工學院錄取,學習理論物理。

1970年,對生物學產生興趣的詹裕農和葉公杼雙雙轉到戴爾布魯克(1969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門下。

1974年,獲生物博士學位,此後一直從事神經生物領域的科研工作,夫婦倆在生物系另一位搞物理出身的教授班瑟(Seymour Benzer)實驗室進行博士後研究。

1977年,夫婦倆到哈佛大學醫學院庫夫勒(Stephen Kuffler)教授實驗室繼續從事博士後研究。他們一路由西海岸的加州開車到東海岸的波士頓,車上帶着的除了剛出生的女兒之外,還有實驗材料:各種各樣的突變種果蠅和培養皿。

1979年,共同轉到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執教,詹裕農是該校的生理學及生化教授。1983年,同時晉升為副教授。1984年,同時被著名的霍華德·休斯醫學院(HHMI)聘為研究員。1985年,同時晉升為教授。

1996年5月初,在美國國家科學院舉行的第133屆年會上,他被選為國家科學院新院士,其妻葉公杼於1995年的第132屆年會上獲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他們夫婦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唯一的華裔夫妻檔。

1998年,同時當選為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2004年年初,又同時獲得了生物物理學會頒發的Cole獎[2]

主要成就

詹裕農對理解果蠅神經發育有貢獻,而且這些信息可以使用於脊椎動物。發現Numb蛋白質作為神經發育和非對稱性細胞分裂的細胞內命運決定因子(Cell 76:477-491, 1994; Nature 392:775-778, 1998)。他發明了一個簡單的檢測體系可以尋找影響樹突生長和分支的許多基因。

個人生活

1971年,詹裕農和葉公杼結為百年之好。

人物評價

詹裕農夫婦主要是研究人類神經系統如何形成及工作,對此,他們共同作出了傑出貢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