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將北上述志一首荅蘇從仁恩王子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言將北上述志一首荅蘇從仁恩王子衡》明代大臣、文學家楊慎的作品之一。楊慎,字用修,新都人,是少師楊廷和的兒子。二十四歲那年考取正德六年殿試第一名,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職。
楊慎從小警惕機敏,十一歲就能作詩。進入京城後,寫了《黃葉詩》,李東陽讀後嗟嘆不已,大加讚賞,讓他在自己門下學習。他曾經奉命出使經過鎮江,拜見楊一清,閱讀他收藏的書籍。用不懂的地方詢問他,楊一清都能背誦。楊慎非常驚異,於是更加努力學習古學。被流放邊境之後空閒時間較多,更博覽群書。他曾經告訴他人說:「個人的天生資質不值得依靠,每天新修德業,應該從學習中來。」所以他酷愛學習,窮盡文理,到老而更加嚴重。明代背誦之廣博,著作之豐富,當推楊慎第一。隆慶初年,被封賜為光祿少卿。大啟年間,追贈諡號為文憲[1]。
“ |
我辭承明直,矯志青雲端。 銷聲絕車馬,臥痾對林巒。 甘此皋壤怡,謝彼飆靄干。 晨夕詠鑿井,春秋歌伐檀。 奔曦豈不疾,國火三改鑽。 遊子戀所生,不獲常懷安。 微尚何足雲,弱質良獨難。 衡門坐成遠,塵冠行復彈。 已負濩落性,更從樗散官。 進阻岩廊議,退抱江湖嘆。 矌哉宇宙內,吾道何盤桓。 |
” |
— [明]楊慎 |
軼事典故
楊慎的政治生活雖然十分坎坷,但愛情生活卻很幸福美滿。他的夫人黃娥,善詩詞,尤為擅長散曲。婚後他們夫婦感情非常融洽,在桂湖之濱過着詩情畫意、相敬如賓的甜蜜生活。他倆經常在湖畔散步,榴閣賦詩,相互酬答。楊慎夫婦雖然情投意合,但並未陶醉於卿卿我我的兒女之情。婚後第二年,在黃娥的支持和勸促下,升庵就動身進京復官。
楊慎與黃娥的忠貞愛情是經得起嚴峻考驗的。因為在他倆的生活旅途中,春光明媚的順境是很短暫的,而更多的是漫長的急風暴雨的逆境。當楊慎因仗義執言,遣戍滇南時,黃娥對丈夫不僅毫無怨言,而且深表同情,曲意勸慰,殷勤照顧。黃娥不辭風霜之苦,千里跋涉,親自護送楊慎從北京到雲南。嘉靖三年(1524年)十二月十五日的寒夜,黃娥陪伴着骨瘦如柴、身戴枷鎖的楊慎,行至江陵的驛站門前,他看到妻子風塵滿面,疲憊不堪,再也不忍心讓她向前護送了,力勸妻子回四川新都老家。臨別之際,楊慎填寫了一首《臨江仙》[2]詞云:「楚塞巴山橫渡口,行人莫上江樓。征驂去棹兩悠悠,相看臨遠水,獨自上孤舟。卻羨多情沙上鳥,雙飛雙宿何洲?今霄明月為誰留?團圓清影好,偏照別離愁。」(《戍雲南·江陵別內》)。情辭淒楚,催人淚下。黃娥回到新都,看到桂湖景物依舊,物是人非,寫了一首懷念丈夫的《七律·寄外》:」雁飛曾不度(一作"到")衡陽,錦字何由寄永昌?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詔風煙君斷腸。曰歸曰歸愁歲暮,其雨其雨怨朝陽,相聞空有刀環約,何日金雞下夜郎?「感情十分真摯。此後,黃娥曾越山涉水,到雲南永昌探望楊慎,並在戍所住過兩年多的光陰。
嘉靖八年(1529年),因父親楊廷和去世,楊慎趕回新都治喪 ,夫婦才得短期會面。相見時難別亦難。臨別時,黃娥寫了《羅江怨》散曲,與楊慎送別。曲雲:「青山隱隱遮,行人去也,羊腸鳥道幾回折?雁聲不到,馬蹄又怯,惱人正是寒冬節。長空孤鳥滅,平蕪遠樹接,倚樓人冷欄乾熱。」以冷與熱的強烈對比,反映自己內心的一片深情,淒婉動人,遂成千古名句。
視頻
言將北上述志一首荅蘇從仁恩王子衡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書法 | 明代第一才子楊慎書法詩文欣賞,搜狐,2017-02-14
- ↑ 楊慎《臨江仙》,隨口而出全是大白話,為何能成為經典中的經典?,搜狐,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