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角形玉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角形玉杯,是中國西漢時期的玉器精品,1983年6月出土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象崗西漢南越王墓。現藏廣州市越秀區解放北路西漢南越王博物館[1]

形制

該角杯出土自墓主棺槨頭箱。用一整塊和田青玉雕而成,微透明.局部有紅褐色沁色。外形呈犀牛角形,口橢圓,微折,腹中空。通長18.4厘米,口徑5.9-6.7厘米,口緣厚0.2厘米,重372.7克。

角杯紋飾是一條夔龍盤繞杯身,由杯口的陰刻線(亦稱遊絲刻),向杯底逐漸過渡為淺浮雕,高浮雕,圓雕和透雕,且在空隙處以單線勾連雷紋補白。整體過渡自然,構思巧妙。

出土時有殘留的包裹用的紅紗,加之出土於墓主棺頭箱可見墓主人生前珍愛此杯,但未發現底座,而此杯並不能立放桌面,對此杯用途有兩種看法,一是認為這是罰酒的酒杯,因為不能立放桌面,因此必須一飲而盡;二是認為這只是一件把玩的器物,並非實用酒具。 這是少有的集所有玉器雕琢技藝於一身的玉器,因此極為珍貴而入選國家文物局2002年公布的第一批禁止出境展出的64件/套文物名錄。

外形介紹

杯形如獸角,口橢圓,杯底有細軟彎轉的繩索式尾,纏繞在杯身下部。杯口沿陰刻弦紋一周,杯身以淺浮雕和雙鈎法飾勾連雲紋。器體輕薄,拋光琢制俱佳。 口沿上微殘,青玉質,半透明,局部有紅褐色浸斑。仿犀牛角形,中空。口呈橢圓形,往下漸收束,近底處成卷索形回纏於器身下部。紋飾自口沿處起為一立姿夔龍向後展開,紋飾繞着器身迴環卷纏,逐漸高起,由淺浮雕至高浮雕,及底成為圓雕。在浮雕的紋飾中,還用單線的勾連雷紋作填空補白。一夔龍纏繞器身,集淺浮雕、高浮雕、圓雕藝術為一體,是明代以前唯一一件漢代遺作,在玉器史是占絕對重要的地位。漢代之絕品1983年西漢南越王墓出土[2]

文物目錄

1、與何家村獸首杯相比

與何家村獸首杯相比,角形玉杯底端沒有短流,亦沒有獸首,是不同於獸首杯的一種角杯。這種角杯在我國新石器時代就有陶製品,在戰國的銅器刻紋上也發現了它的形象。在飲酒時,這種角杯不同於獸首杯從短流中下注的方式,而是從口部飲用,完全符合傳統的用杯習慣。這種來源不同的角杯,後來逐漸融合,在唐三彩中就發現了獸首無流的角杯。自唐代以後,角杯漸不多見,後世只偶爾作為特殊工藝品加以仿製,標價數千。 現藏於:廣州南越王墓博物館

2、展覽文物目錄   

根據國家文物局2002年發布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共有64件(組)一級文物禁止出國(境)展出。南越王墓中出土的《角形玉杯》位列其中。成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視頻

角形玉杯 相關視頻

震驚世界的南越王墓
古墓探秘·破解南越王墓之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