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死如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視死如歸 |
近義詞 :萬死不辭 殞身不遜 不避斧鉞 反義詞 :視為畏途 怕死貪生 苟延殘喘 出 處 :《韓非子》 體 裁 :成語 屬 於 :褒義詞 |
shì sǐ rú guī |
視死如歸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讀音是shì sǐ rú guī,意思是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樣平常,形容不怕犧牲生命。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原文
桓公謂管仲曰:「官少而索者眾,寡人憂之。」管仲曰:「君無聽左右之請,因能而受祿,祿功而與官,則莫敢索官。君何患焉?」
韓宣子曰:「吾馬菽粟多矣,甚臞,何也?寡人患之。」周市對曰:「使騶盡粟以食,雖無肥,不可得也。名為多與之,其實少,雖無臞,亦不可得也。主不審其情實,坐而患之,馬猶不肥也。」
桓公問置吏於管仲,管仲曰:「辯察於辭,清潔於貨,習人情,夷吾不如弦商,請立以為大理。登降肅,以明禮待賓,臣不如隰朋,請立以為大行。墾草創邑,闢地生粟,臣不如寧戚,請以為大田。三軍既成陣,使士視死如歸,臣不如公子成父,請以為大司馬。犯顏極諫,臣不如東郭牙,請立以為諫臣。治齊,此五子足矣;將欲霸王,夷吾在此。」[1]
典故
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齊桓公以管仲為相,對內提升國力,對外率諸侯尊崇周天子的地位,阻止蠻族入侵,成為春秋時期五位霸主實力最為強大的一位。管仲做齊國宰相三個月時,曾針對官員的才能優劣向桓公提出意見,他認為:隰朋善於言辭進退,可以立為大行;寧戚善於開墾種植,開發地利,可以立為大司田;王子城父善於領兵,能夠激勵士氣,讓士兵們不畏死亡,衝鋒陷陣,可以立為大司馬;賓胥無決斷獄訟十分公正,不會濫殺無辜,可以立為大司理;東郭牙能夠犯顏直諫,不怕得罪君王,可以立為大諫之官。論到管仲自己時,他認為上述五人,每個人個別的才能都比自己強,但若桓公想要稱霸諸侯,只有自己可以輔助桓公做到。桓公聽了管仲的話後,十分贊同,便按管仲的意思,授予五人官職,讓他們聽命於管仲,為齊國效力。其中描述王子城父時,原文就用了「視死如歸」,後來「視死如歸」被摘出成為一句成語,用來形容為了理想而不怕犧性生命,無所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