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烏頂蝴蝶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烏頂蝴蝶魚Chaetodon adiergastos是大型亞屬Rabdophorus的成員,分類地位很有可能提高為獨立的屬,屬內的物種都有圓滑接近橢圓的外形,通常都有深色斑塊覆蓋眼睛,並且有斜向上的條紋排列於體側。烏頂蝴蝶魚體色灰白,主體是整齊排列的棕色斜條紋,面部有黑色斑塊覆蓋眼睛,同時額頭有黑點,嘴黃色,胸鰭透明,基部黃色,其餘各鰭黃色邊緣黑色。背鰭硬棘12枚,軟條23-26枚,背鰭前部花紋與體色一致;胸鰭軟條13-15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8-21枚。側線鱗片35-43枚。幼魚單獨活動在近岸淺海的珊瑚礁或河口潟湖中,成魚成對或成群活動於珊瑚礁區,主要是軟菲律賓班塔延島。少見於水族貿易,據說容易適應圈養環境,適合溫和魚類的純魚缸,需要足夠的礁岩造景和開闊的游泳空間,成群飼養的話應該同時引入。[1]
形態特徵
體高而近圓形;頭部上方輪廓陡,略呈S形,突出的部位具一黑斑。吻尖,但不延長為管狀。前鼻孔具鼻瓣。前鰓蓋緣具細鋸齒;鰓蓋膜與峽部相連。兩頜齒細尖密列,各有9-11列。體被大型鱗片,為斜上排列;側線向上陡升至背鰭第IX棘下方而下降至背鰭基底末緣下方。背鰭單一,硬棘XII,軟條25-26;臀鰭硬棘III,軟條20。體銀白,體側具13-14列沿鱗列之褐色或暗色斜走紋;橫斑狀之眼寬帶於眼徑;頭枕部具鞍狀黑斑;除胸鰭淡色,各鰭黃色;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具黑緣;尾鰭中央具窄於眼徑之橫條紋;幼魚在背鰭軟條部末端具一黑斑。最大體長16厘米。
棲所生態
棲息深度3-25米。棲息於岩礁或珊瑚礁區,但主要在軟珊瑚礁區,成魚成對或小群遊動。幼魚獨自生活,棲息於河口或有保護的淺水岩礁。性害羞且多疑。主要以珊瑚蟲及小型甲殼類為食。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西起越南、中國南部,東至帕勞。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大利亞。
分布範圍國家及地區如下:
亞洲:越南、柬埔寨、泰國、菲律賓、中國、台灣、日本、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
大洋洲:巴布亞新幾內亞、澳大利亞、帕勞、所羅門群島。
漁業利用
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為觀賞魚類,無食用經濟價值。可輕易存活於水族箱內。
飼養信息
建議水族箱尺寸:750升
飼養難度:難
珊瑚兼容性:小心
鹽度:1.020-1.026
溫度:23-28℃
性情:溫和
食物:食肉,以石珊瑚、甲殼類為主
最大體長:20厘米
生活水深:1-30米
IUCN評級:LC 低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