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見龍塔是海南至今保存較為完整的建築時間較早的古塔之一。始於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定安知縣伍文運和鄉紳林起鶴等捐資創建,未竣,至乾隆三十三年(1765年)再由知縣吳先舉等捐資繼成。塔高20餘米,八角七層仿樓閣式[1],塔磚有《千字文》的單字印記,底層正面額上刻有"見龍塔"三字,塔頂覆盆上樹鐵剎竿巔插藍天,遊人可從內壁磚梯螺旋登至塔頂,遠眺建江南岸,觀賞江邊及遠處綺麗景色,貽情悅性,心曠神怡。

目錄

基本情況

「見龍」一語出自《易經》,其本意是祈求出人才。久而久之,定安人根據塔名賦予它頗有神奇色彩的傳說。

塔本是一種風格獨特的佛教建築形式,起源於印度,原名Stupa。傳入中國以後,被譯為「浮屠」(因為是音譯,所以也有譯為「浮圖」)。佛教中所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的「七級浮圖」就是七級佛塔。到明清時代,塔被完全中國化,已不再是高僧的墳墓,而成為地氣、靈氣增加的象徵物。

見龍塔又名仙溝塔,位於定安縣城東南約7公里的龍滾坡上。塔由磚石砌成,共7層,高25米。依《易經》八卦設計為八面體,牆上分別紋印着「日、月、星、辰、天、地、玄、黃」等字,底層正門刻着「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等字,今仍清晰可辨。見龍塔共設有28個實門,門的設置很科學。每層有8個實門和假門,其中第1層實開東、西、北3個門,其它5個門都為假門。第2層則與第1層剛好相對,實開5門,虛開3個假門。這樣虛虛實實交錯而上,預防塔身縱向開裂。樓閣式塔的內部是空心的,塔內壁設有磚梯,通向各層。整個塔並無任何現代建築材料,沒有水泥、沒有鐵釘,沒有支架。一塊塊塔磚在糯米等原始建築材料的粘合下累疊成塔[2],200多年來,任憑狂風、雷電的肆虐,屹然矗立。

據史料記載,見龍塔始建於清乾隆十六年(公元 1751年),知縣伍文運、紳士林起鶴等捐資建築,因資金缺乏,半途停工。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知縣吳先舉邀請紳士捐資續建而成。塔名「見龍」,是據易經「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句而命,其本意是祈求出人才,顯而易見是風水塔。久而久之,定安人賦予它頗有神奇色彩的傳說:塔竣工時,一條巨龍駕着五色雲彩出現在龍滾坡上空,兆示此地風水極佳。

旅遊信息

見龍塔交通:乘海口至定安的省直快車,再乘中巴車至目的地   見龍塔住宿:住縣政府招待所,或推薦住南麗湖鴻揚釣魚台賓館   見龍塔美食:那裡的燒烤味道極佳,盛產淡水魚。

視頻

見龍塔 相關視頻

海南一座建於宋代的涅槃古塔
海南澄邁美榔雙塔 神秘的百年古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