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江夜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江夜行》
唐代著名的宰相、詩人張九齡的作品之一

《西江夜行》是唐代著名的宰相[1]詩人張九齡的作品之一。格體為五言古詩,全詩五言五句,共五十字。該詩收錄於張九齡的個人作品集《曲江集》之內,此詩為盛唐時期的五言古詩的代表作之一。[2]

西江夜行作者張九齡, 第一句說夜裡起行.第二句說到思念故鄉.第三句說到周圍環境清寂無擾.第四句又是說到思鄉.最後一句是詩詞裡面常用的手法.說到了早上鶴鳴一聲,這句更反襯思鄉情意.

基本信息

外文名稱;《The night》

作品名稱;《西江夜行》

創作年代;唐朝

作品出處;曲江集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張九齡

作品原文

《西江夜行》[3] 遙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

外物寂無擾,中流澹自清。

念歸林葉換,愁坐露華生。

猶有汀洲鶴,宵分乍一鳴。

詞句注釋

1.西江:即古郁水,上源為桂、黔、郁三江,合於廣西蒼梧,東流為西江,亦稱上江。

2.天宇:天空。

3.外物:身外之物。

4.宵分:夜半。

5.乍:忽然。

白話譯文

漫長的夜啊,故人何在?碧波夜月之下行船,天地空曠而茫茫,思鄉之情,切切難忘。身外的景物沒有人的憂愁,清澈的河水也自在流動。念及鄉愁,離家已是林葉換了多個春秋了,擁着鄉愁坐在寂靜的夜裡,任憑寒露漸生,打濕了衣袖。而在此時,還有那江中沙洲上的白,在這暗夜與黎明的分際,乍然長鳴,讓人暗暗心驚。

大致說,就是有思鄉之情.第一句說夜裡起行.第二句說到思念故鄉.第三句說到周圍環境清寂無擾.第四句又是說到思鄉.最後一句是詩詞裡面常用的手法.說到了早上鶴鳴一聲,這句更反襯思鄉情意.

作品鑑賞

張九齡於唐朝盛世時期為官,其自身不僅才華橫溢,並且極富政治遠見。當時朝廷雖然處於全盛時期,但因為皇帝窮兵黷武,所引發的刑罰、徭役等問題極為嚴重。張九齡因看到了這些,所以多有諷諫之言最終被貶。因為自身遠離家鄉,又加之政治之途不順,他所作的思鄉詩比較多。這首《西江夜行》便是出於他那一段時間的作品,其中濃濃的思鄉之情可以品鑑。

其實,張九齡寫思念家鄉的詩作時,最擅用情景相融的手法,而這首《西江夜行》便是典型,第一句已經道出了夜色清新的景致,而後從景入情快速轉換,第二句就將自我感受通過天空與故鄉進行了比較,把一腔思念之意烘托得淋漓盡致。不過,張九齡是素以事業為重的人,所以在這首詩里,雖然人們可以讀出其濃濃的思鄉情,卻完全不帶絲低落的情緒,更多的是思鄉而不哀傷的遐想,詩末那句"猶有汀洲鶴,宵分乍一鳴"便是其快速整理自我思緒,又引讀者聯想的有力之證,將詩人個人情懷表達得通透徹底。

作者簡介

張九齡(678年—740年)字子壽,一名博物,諡文獻。漢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世稱「張曲江」或「文獻公」。唐朝開元年間名相,詩人。西漢留侯張良之後,西晉壯武郡公張華十四世孫。[4]

七歲知屬文,唐中宗景龍初年進士,始調校書郎。玄宗即位,遷右補闕。唐玄宗開元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母喪奪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賢相;舉止優雅,風度不凡。自張九齡去世後,唐玄宗對宰相推薦之士,總要問「風度得如九齡否?」因此,張九齡一直為後世人所崇敬、仰慕。 張九齡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詩風清淡,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有《曲江集》。譽為「嶺南第一人」。 張九齡為張說所獎掖和拔擢,張說去世後,他又於開元二十一年輔佐玄宗為宰相。作為開元盛世的最後一個名相,他深為時人所敬仰,王維、杜甫都作有頌美他的詩篇。他曾辟孟浩然為荊州府幕僚,提拔王維為右拾遺;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獻給他,未能如願,晚年追憶,猶覺得可惜(見《八哀詩》)。 張九齡,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唐儀鳳三年(678年)出生於世代仕宦的家庭。曾祖父張君政,曾任韶州別駕;祖父張子虔出任過竇州(治所在今廣東信宜縣)錄事參軍;父親張弘愈,曾為新州索盧縣(今廣東新興縣南部)縣丞。

張九齡幼時聰明敏捷,擅長寫文章。9歲知屬文,13歲能寫出好文章,時用書信干求廣州刺史王方慶,王方慶非常讚賞他,說: 「這個人一定能有所作為。」王方慶的讚嘆,對鼓勵他立下遠大志向有積極作用。 張九齡是一位詩文俱佳、才華橫溢的文學家,尤以詩歌藝術成就為高。在唐代詩壇上,他是繼陳子昂之後,力排齊梁頹風,追蹤漢魏風骨,打開盛唐局面的重要一人。可以說,他以其詩歌創作和政治地位,影響了一代詩歌的發展。嶺南豪邁亢直的民風,他本人耿介不阿的性格,使他的詩歌創作體現出「雄厲振拔」、「骨峻神竦,思深力遒」的勁健風格,又別具一種「雅正沖淡」的盛唐氣度。以下這首《望月懷遠》可窺豹一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天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唐代,嶺南尚在開化之中,張九齡的詩歌創作成就,對嶺南詩派的開創、形成和發展壯大,起了啟迪作用。後起廣東詩人,如宋代余靖、元末南園五子、明代南園後五子、明末清初的嶺南三大家以至清代的黎簡、宋湘,在他們的詩歌中,都可以有形無形地見到張九齡的影響,逐步形成嶺南詩派的獨特風貌。清人屈大均在論及嶺南詩歌的兩大流派時,曾說:「粵人以詩為詩,自曲江始;以道為詩,自白沙始。」這是很中肯的。張九齡文集《曲江集》仍留傳後世。[5]

視頻

開元盛世的宰相張九齡,真乃著名詩人一代名相

張九齡:西江夜行(蒙曼·學習強國)

參考資料

  1. 唐朝歷史之宰相張九齡 樂阿伊 ,發布時間; 18-05-0411:37
  2. 張九齡西江夜行賞析_張九齡望月懷遠賞析 快資訊 ,發布時間; 2019-03-13 01:32
  3. 《西江夜行》古詩文網
  4. 張九齡簡介 古詩文網
  5. 「張九齡」詩詞全集(199首)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