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山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山橋位於浙江省建德市乾潭鎮梓洲村,為南宋時期橋樑,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橋為條石折邊單拱橋。全長18米,寬3.7米,高5.5米,拱跨度11米。橋面用石板鋪接而成。橋面沿上仍留有石刻,尚能辨別的有「咸淳歲在乙丑」等六字,其餘已模糊不清。橋的造型優美獨特,結構嚴謹,至今仍為當地居民所使用,對研究古代橋樑的類型及其演變具有重要意義。

2001年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5月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橋體介紹

橋拱兩旁雜草叢生,沒有精美刻石,沒有護手欄杆,橋下清流潺潺,過橋村民三三兩兩,乍一看,西山橋顯得十分簡樸而安靜。但是到了橋底,仰頭一看,才發現這座古橋內大有文章,橋下石拱看似五邊形,每邊用六根豎向石條頂兩根橫向石條形成,細數共有38根,中間的橫砌條石長短不一,不同趙州橋拱的單一橫向發券,也不同於洛陽橋拱的單一縱向發券,自成一派,個性顯然。據資料顯示,這種折邊形橋型始於漢代,流行與兩宋,與《清明上河圖》中的虹橋同形,在梁架拼合聯接技術上有較高的力學平衡要求,架設難度很大,在古時候十分少見,而像西山橋這樣橋身保存如此完好並且能夠研判年代的更算的上是其中的鳳毛麟角了,在中國橋樑史的研究上是具有十分重要地位的。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歲月流逝,西山橋雖然仍舊樸實無華的躺在那裡,但是它飽經滄桑的身軀卻在歷史長河中煥發出了新的價值。

梓州八景之一

「梓州勝跡是爐烽,筆架排青接大空。玉柱昂霄丹鳳宿,溪邊垂釣峙西東,光照白璧山舀日,石渡橋橫勢跨虹。東塢嶺高龍未到,西山山外夕陽紅。」這首出自明代詩人翁合老的《梓州八景》在當地的老輩人當中廣為流傳,這其中的垂釣之溪便是西山下的梓州溪,而詩中所寫「石渡橋」便是橫跨梓州溪的西山橋[2]

視頻

西山橋 相關視頻

梓州八景之靈峰勝境
梓州八景之 琴泉秋韻

參考文獻

  1. 咱建德的「國保」,你都了解嗎?,,建德新聞網,2013-11-07
  2. 浙江建德南宋西山橋,炎黃風俗網,20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