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安科技大學地質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安科技大學地質博物館

中文名: 西安科技大學地質博物館

外文名: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eological museum

地理位置: 西安

類 別: 地質博物館

開放時間: 2003年10月

地 點: 西安科技大學臨潼校區

竣工時間: 2003年10月

西安科技大學地質博物館的前身可追到1909年成立的私立焦作工學院的地質標本室。現西安科技大學地質博物館館藏最為珍貴的、也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的惟一一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從國外進口的來自38個國家的系統地質標本,就是當時私立焦作工學院地質標本室的珍藏。[1]

2002年3月,西安科技大學在其原地質標本陳列室的基礎上,自籌資金開始在臨潼校區建設地質博物館,於同年10月建成並正式免費開放。地質博物館的主要功能是滿足校內教學實習和對外交流之需要。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私立焦作工學院與北洋大學工學院、北平大學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內遷西安,共同組建了國立西北工學院。這批珍貴標本也從焦作啟程,途徑鄭州、西安、寶雞、天水、城固、西安,最終來到咸陽,落戶西北工學院;1957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地質標本室由西北工學院調入西安交通大學,歸入新組建的地質系;1958年,以西安交通大學採礦系和地質係為主成立了西安礦業學院(西安科技大學前身),地質標本室有也隨之進入西安礦業學院。可以說,西安科技大學地質博物館已經走過了百年曲折的發展歷程,不僅歷經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戰火洗禮,也挺過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它凝結着一代又一代地質學人的心血和情懷!

西安科技大學地質博物館的主題是「展天地之神韻,倡人地之和諧」。

展館在整體設計上充分體現出了這一鮮明主題。在360平方米的展館中,濃縮了大宇宙的基本構架:黑色的頂棚,暗示着浩瀚宇宙的無限神秘和人類的不盡遐想;鑲於頂棚的九個耀眼的大頂燈和橢圓形排列的燈珠,展現出人類家園所在的太陽系中各個家族成員的有序組合和各行其道;其間點綴的眾多小頂燈,則反映了太空無序中的有序;蔚藍的展櫃背景,折射出明媚天空中,大氣塵埃對燦爛陽光的美妙塑造;褐黑色展櫃基座和花崗岩地板,代表着無垠的沃土和人類生存的基石。浩瀚宇宙、蔚藍天空、無垠沃土在主題牆融為一體,充分展示出大自然和諧統一的壯美神韻。館中分門別類陳列的各種地質標本,則記述了地球46億年的漫漫歷程,並再現了地球在其發展演化過程當中,各種地質作用的神奇造化。

在厚重歷史積澱的基礎上,經過西安科技大學地質系幾代師生員工的艱苦努力和國際交流,館藏地質標本逐漸豐富與完善。博物館館藏標本近4000塊,其中進口標本1115塊。陳列標本的系統性、完整性和標本質量在全國名列前茅。

展館分古生物、礦物、岩石和礦產四個展區,展出了關於地球歷史科學、地球物質科學和經濟地質學的豐富的實物標本,反映了人類探索地球奧秘、利用地球資源、保護地球環境的美好願望。

古生物展區 陳列標本近700塊,展示了10大門類古動物化石和我國9個典型煤礦區的古植物群化石,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寒武紀以來,地球生態環境變化和生命發展演化的過程。其中最重要的是我校鄧寶教授發現的大型弓筆石群化石。這一發現不僅填補了我國中下志留統地層界線劃分的化石空白,而且也使該化石產地——陝南紫陽中下志留統地層,在1990年國際地層會議上,被確定為國際層型剖面;閆嘉祺教授在陝南漢中梁山首次發現的大量舊石器,填補了秦嶺以南舊石器文化遺存之空白,曾引起國內外考古學界的關注,《人民日報》、《陝西日報》等媒體都有專門報道。此外,我校鄔崇章教授、鄧思澄教授等分別發現和命名的古動物、古植物新屬和新種的化石,在古生物學和地層學研究領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

礦物展區 陳列有礦物標本1300餘塊,包括礦物的自然晶體、礦物物理性質及自然元素、鹵化物、硫化物、氧化物和氫氧化物、含氧酸鹽(如硫酸鹽、碳酸鹽、硅酸鹽等)等五大類礦物標本。其中一半以上是來自國外的標本,包括了近40個國家的300餘種礦物。這些標本系統完整,特徵鮮明。尤其是礦物的自然晶體發育完好,非常典型,在自然界是比較罕見的。我國已故著名結晶礦物學家彭志忠院士、著名礦物學家潘兆櫓教授曾先後多次參觀本館的礦物標本;王濮、潘兆櫓等編著的大型礦物學專著《系統礦物學(上、中、下)》中,引用了本館多件礦物標本的照片;荷蘭、美國、德國、日本、波蘭、俄羅斯、英國等國的地質學家都曾來地質博物館參觀,不僅對本館的許多精美標本讚賞有加,還為能在這裡看到他們國家產的標本而欣喜萬分。

岩石展區 陳列有岩漿岩、變質岩、沉積岩標本1200餘塊。岩漿岩部分展出了侵入岩(深成岩、淺成岩和脈岩等)與火山岩的代表性標本,並按酸性、中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和鹼性岩類分類展出;變質岩部分根據變質程度由深到淺的順序,將各種片麻岩、片岩、千枚岩、板岩及其它變質岩標本分類展出;沉積岩部分展示了沉積岩的各種非常典型的結構、構造標本,以及碎屑岩和化學岩(硅質岩、鈣質岩、蒸發岩等)兩大類沉積岩的典型標本。

礦產展區 展出了金屬、非金屬、能源等礦產資源標本300餘塊,其中包括從國外進口的214塊標本,幾乎包括了人類開發利用的各種地質礦產。煤炭資源標本從泥炭、褐煤到各種煙煤、無煙煤系統展出,最為引人注目的是產自世界第三大煤田——陝北侏羅紀煤田——的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特高發熱量優質煤。

長期以來,地質博物館不僅在本科生、研究生教學和科研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也是我校與國內外同行友好往來、學術交流的一個窗口,先後接待了數十個國家的地質學家。在相互交流中,波蘭、荷蘭等國專家還向本館贈送了他們國家的珍貴標本。國內的許多專家、教授和上級主管部門領導,也曾多次來博物館參觀指導。隨着地球科學的日益普及和素質教育的加強,有愈來愈多的大、中、小學生來地質博物館實習和參觀學習。2005年11月,地址博物館被西安市臨潼區科學技術協會公布為「臨潼區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西安科技大學地質博物館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和素質教育基地。它不僅可使參觀者了解人類居住的地球的結構、構造、生物演化、地殼中各種礦產資源的種類、用途及其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同時也能使參觀者更深刻地理解,「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地球上的任何資源都是有限的,人人都應該愛護地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上的生態平衡。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生活環境不斷改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才能維持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來源

西安科技大學生源基地建設研討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