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堡子(楊繼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堡子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西堡子》中國當代作家楊繼業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西堡子

西堡子拆了!

西堡子歷史很早,它還有個乳名叫鎮羌堡……

但真正稱呼它為西堡子而是同治五年失城之後的事了。楊凌霄在「隴西亂後情形一」中記載:同治「延至七年招集流亡,編查保甲,大城並北關三堡(破城後兵勇搶掠,民無所歸,將關廂東、北、西月城斬修為堡寨)戶口僅三百餘家,半皆零丁獨戶,其有子女者甚寥寥也。」

又如同治八年刊立的《王得勝軍門功德碑銘》中記載「爰於翊秦門(何家城門)瓮城內,飭集殘黎,創立堡寨,按抑且相其勢,按其地題名太極堡」。這是記載了修東堡子一段歷史。屠城後:「且城垣寥闊,人煙稀少,有變則防守維難。欲為聚居比處,風鶴無警者,咸苦於計無計所出,徒喚奈何耳!″

可見,同治五年屠城後,所剩人口稀少,人力不足以守城。於是,為了方便布防,將人口集中於鎮羌門、保昌門、翊秦門的月城(瓮城)內,加固成堡塞,以防不虞。因此,鎮羌門月城也就成了西堡子。原鎮羌門的門額亦在這次築修中更替為「鎮羌堡」,這也是最初的西堡子。後來,西堡子成為地名,所稱範圍越來越大,在民國地圖上,西堡子包括整個今園藝一、二隊廣大的面積。

西堡子有個隴西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名稱為天竺寺,孟家棟《重修天竺寺碑》:"有唐觀音院……後元帥汪公奉敕命於僧雪庵時易今額曰'敕建西天竺寺』"。所以,天竺寺也叫西天竺寺,即取西方之意。天竺寺在唐代為"觀音院",元代敕建易額,大約於明永樂七年皇上下詔再次重建,清代也給該寺賜有貼文。天竺寺經過歷代多次修葺,樓閣殿堂一院套一院,"亭台廊房多達百棟以上",其規模"不僅為隴西寺廟之冠,也堪與國內著名寺廟並提"。

照片上前方為天竺寺舊址

安維峻的字畫以前在西堡子留有很多,聽說天竺寺也曾是"隴上鐵漢"安維峻常光顧的地方……

西堡子天竺寺又是提督曹克忠駐紮過的地方。

同治三年三月,狄河亂回殺入隴西西鄉,所過之處,伏屍數千,一片焦土。三月「初三日午刻,(亂回)逕至城西將軍堡,大故堆坪屯紮……「四年十月「提督曹克忠率大營來鞏,」城被解圍。「曹克忠遂於十月初七日進城駐北關天竺寺,所帶十三營分屯西郊一帶。」楊凌霄《曹軍門克忠撫剿甘南回匪》。

民國30年至33年,第十二軍糧庫除了縣城內其它地方儲糧外,僅西堡子的倉儲就有天竺寺廟宇,碧玉宮,藥王廟三處。

1959年在天竺寺建立機械化的隴西縣麵粉廠,那時候馬車運糧,70年代大拖拉機運糧,80年代汽車運糧。

後來改名糧油加工廠,麵粉除了供應本縣外,還承擔甘南四縣和渭源的麵粉加工……

圖中糧庫修建於1958 年

在那個吃不飽七十年代,這個倉庫門口等着買糧的人總排着很長很長的隊列,那時候我也算其中一個……

天竺寺以北是碧玉宮(園藝小學有部分占地),碧玉宮在四十多年前曾當過村診所。

碧玉宮毗西是喇嘛池,冬天喇嘛池結冰,西堡子人又去隔河相望的李家坪挑水,因為那裡有的是暖水泉,冬不冰,旱不涸,

碧玉宮東面還有一個地方是曾經的雷壇 ……

下面這張圖前方又是西堡子藥王廟的舊址,光緒二十五年趙家人重修,當時花費一千數百緡,清代楊凌霄有記。

西堡子趙氏世家,人才輩出。從鞏昌府道紀司趙斗三到趙運昌、趙家楹、趙丙淮、趙心柏、趙應平,真可謂儒學風範,詩書世家。藥王廟的修成,驗證了楊凌霄所謂的"近報則在己身,遠報則在兒孫也"。

西堡子除了趙家重修藥王廟外,還有西河龍王廟,據說為楊十萬族人所修。

西堡子是涵蓋文武雙星的地方,少林寺第三十三代法師釋永壽,(俗名馬廷祥),他就是西堡子人。其弟子范世卿在全國各大武林比賽多次獲獎,他也是西堡子人,范之女兒范曉星畢業於秦腔最高學府西安易俗社,她還是國家一級演員。

西堡子還有個三官廟,三官者:天官、地官、水官。此廟在乾隆時期稱為三元廟,即上元為天官,中元為地官,下元為水官。其建廟時間可能很早,今已無考。廟的舊址就在這個巷裡中部以東地區……

下面這是西堡子鎮羌門瓮城內的一條老街,圖片陰面為關帝廟舊址,關帝廟在隴西有好幾處,修築時間或遲或早,但鎮羌門翁城的關帝廟,在乾隆之前就有。關帝廟為什麼都在城外或者瓮城內,這與 其歷史故事有關。

廟北原有一棵幾人合抱不住的榆樹,被奉之為神樹,樹常流水,邑人有眼疾者取用樹水療之。

下面這張圖片告訴你,右邊的大樹生長在由"西門渠"析出的大陽溝渠上,此渠離鎮羌門瓮城一米多,這條渠經西天竺寺、熱水巷、水渠沿、東街台子、翊秦門、直到柴、汪家門……隴西之急莫大於水,以前的人都知這條渠多麼重要。這條渠的上游叫「西門渠」,從出土的明代水口城磚浮雕文字上可知,中游的大陽溝渠早在明朝萬曆六年就有,所以,「西門渠」不是九O版《隴西縣誌》上所載的掘於清朝。

這張圖片還有一個重要信息,左邊路囗即是鎮羌門月城門處。 正是這個城門,擋住了1952 年7 月31日西河發生的一場百年洪水。當時河床高於縣城,洪水齊城腰,人們用毛囗袋裝土、沙堵擁城門。據災後統計,全縣死亡65 人,重傷千人,毀房581 間,沖走牲畜129 頭,羊61 只,豬229 頭,毀田3500 余畝……由於堵門及時,西堡子免受水災,鎮羌門功高無比,上天佑我西堡子………

下圖中,這是鎮羌門的瓮城殘留城牆,去年還有今己不見。樹下有條通往鴨池的渠,穿城而過。

這張圖片上的房後牆是西關城牆連接處……西關城牆離鴨池渠中隔三米左右的一個旱台,這個連接點在9O版《隴西縣誌》上被寫在了西順門,屁股上抓鬍子,整整錯了一大截。

西關城夷平的很早,它已變成老人的記憶了……

鎮羌門瓮城是隴西瓮城中最大的一個瓮城,且人家居多。

電杆的地方是正是鎮羌門的位置。據說「鎮羌堡」門額被埋在馬路南邊張宅牆外水陽溝處,不知在不?

瓮城下的百年老宅,今年已變成水泥樓房,水泥樓房又面臨拆遷……一切都順應了歷史。

皇明斷碑躺在路邊曬着太陽……

路邊躺着的還有訓導碑。

沿街兩邊石頭很多,碑座、石礳、石條、石槽、石柱頂石、石缸、石座……幾乎家家門前都有,拆遷後它們的歸宿又往哪裡?

這是水房邊的一個大石頭,人們常常坐在上面,被礳得光溜溜的。傍邊巷子也被稱大石頭巷。

下面是個石缸,很少見吧!

這個石臼很大,雖然用廣告布遮羞,但石屁股還是露在外面。

這是鎮羌門的一個門墩,明代的,也算有些歷史了…… 其實它就是𐄘托鎮羌門門扇軸紐的石墩。

這是鎮羌門的城磚,支援成了水利建設,砌成了西泉提灌。

這是鎮羌門(小西門)的月城門的城牆,目前隴西僅存的一點門洞牆,也是唯一能夠看到的紅粘土牆。紅粘土最近處只有河浦山有。

這點紅城牆看不見夯層,紅粘土混合白灰、石子,非常堅硬。據老人講,城門洞的土是熱蒸處理過的熟土,是殺死了草籽與蟲卵的土……城門是個很重要的地方,城門洞上方磚縫裡灌有鑄鐵,牆體糯米汁白灰泥磚砌,連牆土都是混合土,非常堅硬……

圖片上兩層樓的地方正是鴨池的地方,鴨池可不是死水,水源上進下出,大柳樹圍池一周,夏天清涼,池邊洗菜洗衣,冬天村民在池邊澆灌冰凍菠菜。那時候沒有塑料大棚,運輸也不便,冬天能夠吃到的蔬菜沒有幾樣。西堡子是菜農,到了冬天,柳條扎兩個井字框,上面把菠菜一層層疊壓上,布方形,根朝外,然後澆水凍結,壓至半米多高上面再放一井字框,繩拉四角冰凍就好了,到市場隨切隨賣……

下圖馬家大院,前街鋪面進門過廳,入四合院,再過廳,再入四合院,往後花園,園中一西房。前後整個院子全是青瓦高脊,板門板窗,尤其中間的過廳房台凸顯,面積很大。曾經的房主也不是一般的人物,身位榮居縣長……此院解放後私改為集體財產,七十年代開設為園藝村診所。

除了馬家大院,還有陳家老宅……現在只能看到這個側門……側門前面在六十年代為藍球場,還舉行過比賽……

下圖是個丁字路口,村民叫前街上。路口有太陽能熱水器的這家人以前有個老人,我們都叫她杜家奶,杜家奶手上的老繭都成了死皮,酸刺之類的柴火她都赤手去拔,她一生吃苦勤勞,到了冬天,老人每天出門從野外拔來很高的一背斗柴草。她是我們整個村學習的榜樣……

也正是在太陽能熱水器位置的地下有一口自流井,六十年代埋綠皮陶管引李家坪雷家寺的泉水入城,其中一流進入此井……

下圖右邊是後城壕,後城壕中間有一條三至五米高的沙帶,南北貫通,築城時在沙帶兩邊取土,所以成了雙城壕。

這條沙帶很有可能是條古河道……

後城壕里有個池,池是農業社時期的,鴨池水流經西堡子,最後退入城壕池中……

七十年代池裡浮水的人很多,前後奪走了幾條人命……

七十年代末後城壕池中還養過魚,魚是生產隊的,焦爺看管,誰都偷不走一條……

城壕的北頭轉角處及城的北壕是一個很大的蘋果園,六月接杏賽桃大,八月蘋果滿樹掛……

我們的班主任趙應琛家就居住在蘋果園西台地上,記得他家大門上貼着的對子上聯就寫着:"居城郭桃紅柳綠魚擊浪……"

西堡子屬園藝村,下圖是八十年代中期本人為園藝村寫的一個牌子,寫完後當時拍攝了照片,所以字看上去很新。

園藝村有四個生產隊,村民全是菜農。

西園,位於西周遺址東(關於西周遺址在此省略),自古名園,西、渭兩河地下潛水相匯,即使悉年無雨,井永不涸,得天獨厚,土地肥沃的西園,無非就是種菜之良園。

西園上頭有一眼隴西最有名的泉叫西泉。乾隆版巜隴西縣誌》:"西泉……味甘而冽,冬夏不涸,隴西第一泉也,……康熙十五年,靖逆矦張勇修築橋樑,架河引流入城,居民賴之,後河水橫溢,橋遂𑉏"。可見那個時期西泉水自然外溢。

八十年代,西泉上下千米之內,有機井十餘口,其密度之大,於隴中旱塬可嘆為觀止。

西園地勢平坦且低,可以得到西河、西泉水的自流灌溉(2012 年每畝以二萬八被橋南市場徵用,地勢比以前墊起了好多)。

從1968年起,西園成了隴西縣蔬菜基地,成為惠及民生的"菜籃子"

沒有改革開放之前,全縣人民吃的蔬菜全是園藝村菜農種的,我們何不記住在困難時期,曾為全縣人民生活做出過實實在在貢獻的西園、西泉、園藝蔬菜基地,園藝人……他們才是那個年代的我們真正的衣食父母。

在隴西的秧歌界,以前最負名氣的要算西堡子的秧歌了。西堡子秧歌每次演出必有一折外縣沒有隴西獨有的財神圖,財神圖的主角財神是黑虎朝爺趙公明,這折戲全是武術套路,無對白,不歌唱,全以啞劇形式,以武術套路配火面伴樂鼓進行,伴奏的樂器為嗩吶、鈸、鑼、鼓,曲調為「將軍令」。

據傳西堡子的秧歌武術套路源自天竺寺的王和尚,王和尚身懷少林絕技,曾保護過康熙王爺。王和尚的事跡除了傳說已無證可查,但只要是西堡子耍秧歌的人都知道財神圖已經在汪家傳了好幾代,傳至汪家三太爺時,還有一大一小兩條先人手上傳下來的青崗木財神鞭,其中一條是鐵芯龍頭鞭,文革時期埋藏於窯窩中,後來挖出時已腐朽,現在還剩一條。鞭杆是財神爺的武器,它在民間也叫做「纏海神鞭」。

上面說關於西堡子秧歌武術套路與天竺寺有關,還是有點根據的。再據西堡子的老人們講,天竺寺和尚有個早晨練武的習慣,並且練武時不保密,專門公開讓大家觀看,所以後來留下了一句「天竺寺門前沒俗人」的傳言,是說西堡子人受過天竺寺和尚練武薰陶,個個出來都身手不凡。

到了民國時期,隴西財神圖已有兩家,一家是西堡子汪家,另一家是北門外梁家,汪家梁家是親戚,據說西關劉家與北關梁家又是親戚,於是後來西關又有了劉家財神圖。

西堡子財神圖耍全共有七十二環子,二百八十八個架口,每個架口都有相應的口訣,如"朝天一柱香"等等。可是有些現已失傳,流傳下來的也只有一部分了。

西堡子的財神圖在演出上與解放前還是有些區別。解放前,西堡子耍財神圖的人從正月十三晩上開始,每晚單身要上十方山,去一座小廟黑虎洞前敬神,直到十七晚上卸駕為止。現在不用上山,只是每晚化妝後,先將鞭杆、鬍鬚、頭箍供桌,燒香五柱,茶酒各一杯,化表叩拜,儀式完畢後才方可穿衣戴頭箍束裝,每當戴上鬍鬚,表示就已成了神身,再不能與人通話。演完卸妝,用宣紙拓個面像留着,繼續焚香叩拜。財神圖所有的拓面紙及化妝、卸妝用過的廢紙都不能糟蹋,另置留存,也不能丟進垃圾或混入其他演員用過的紙中,這些廢紙,一直等至十七晚上,敬完西河龍王之後,統一焚燒於西河灘,以表示對財神的尊敬!

財神爺的臉譜最早也是汪家自畫,一九七八年秧歌再次興起,本人按汪師傅指導畫過一次,再後來多年輪流換人畫臉,各有千秋,各有不同。財神圖從正月十三日起至十七日卸駕,每天的臉譜色調要有變化,臉色是從黑色多變至紅色多再變至白色多。十五晚紅色最多,表示已開殺戒,十七晚白色多,表示氣數己到。

這些年西堡子秧歌后繼有人,陶根順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甘派臉譜傳承人,秧歌戲曲,專業內行,財神圖臉譜(現為耿系)又一次得到發揚光大。

隴西楊十萬的老宅曾在西堡子。據伙子裡三哥說,西堡子楊氏老宅還不是最老的院子,更老的院子在東巷。據先人說,因東巷院子失火之後才將家搬遷至西堡子的。老宅這裡有條街叫遷家巷,是否因這次搬遷而得名?誰也不知道。但楊宅占了遷家巷約十分之七的距離。

西堡子楊氏所占面積有多大,東至西順門官道,北至遷家巷及東面巷口以北部分地方,南至城牆,西至趙宅。這麼大的地方,民國時期當過教場。

以前西順門官道邊本家有半截用做房後檐牆的厚牆,正是利用了「楊家場」的車門牆。從車門牆向西有條路,直通一個叫「後頭圈圈兒」的地方,以前本家南房廊檐上的一些大柱頂石,就是太太年輕時從後頭圈圈兒拉來的。父親還說,以前還有用紅砂岩石鑿成的排成幾十米長的水溝。解放後,後頭圈圈兒成了多戶人家的院子。遷家巷毛家鄰居說他蓋房子時總挖出許多瓦渣。陸爺說在他大門附近的地方挖出過一窖碗碟,除了上面兩個完好無損,其餘全都碎了。

太太說的「後頭圈圈兒」其實就是楊十萬家在清同治五年被焚毀後的院落廢墟。

姬克昌老人在《寸草心》一書中記錄了流行於隴西民間的一句諺語:「楊十萬,缺個擔水擔"。並註解為相傳隴西一大富豪。這句名諺真正的意思不是缺少那條擔水擔,而是說再富有的人也有一時的不便。[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