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北地區蠶豆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西北地區蠶豆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蠶豆是植物蛋白作物和生物固氮作物,是西北地區重要的優勢輪作作物和糧經兼用作物,在種植業結構調整、保障區域優質飼草供應、減肥增效、農牧民增收中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且市場需求較大。

一、技術名稱

西北地區蠶豆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

二、技術概述

(一)研發背景

蠶豆生產從播種、田間管理、收割和脫粒以及種子或商品加工均需大量的勞動力投入,屬勞動密集型產業,生產效率低,生產成本高,是新時期蠶豆生產最大的限制因素,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適度規模經營的需求,嚴重製約了蠶豆[1]生產潛力的發揮。針對西北地區蠶豆生產的生產機械化程度低、生產效率低和成本高等問題,研究形成的技術體系。通過該技術,實現了蠶豆播種和收穫的機械化,解決了主導品種不能完全適應機械化生產和現有的聯合收穫機不能完全適應蠶豆品種以及田間難以實現化學調控,長期制約着蠶豆生產的難題;通過適應蠶豆生產的播種和收割機械選擇、適於機械化生產的品種選擇以及田間雜草的化學控制等3項關鍵核心技術集成配套後,提高了蠶豆機械化播種的出苗率、減少了機械化收割的田間損失率、提高了生產效率。通過專用機械精量播種,避免了機械化播種缺苗斷壟、浮籽嚴重,提高了播種質量,節約了種子,降低了播種成本;通過化學除草和殺青不僅提高管理效率而而且提高了蠶豆的商品品質;通過機械化收割顯著提高的收割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實現了西北地區蠶豆生產農機農藝融合、良種良法配套、生產生態協調。

(二)技術要點及參數

適於機械化種植的專用蠶豆品種選擇:小粒耐旱蠶豆品種青海13號、大粒蠶豆品種青蠶14號、結莢集中適合於機械化收穫的青蠶19號等。

2、播前土壤處理:播種前採用二甲戊靈200-300ml/畝土壤[2]處理控制雜草,於天晴無風、田間墒情較好時均勻噴施,藥劑施用後,隨即用旋耕耙翻8-10厘米,耱平。防除對象:田間野燕麥、藜、扁蓄、豬殃殃、酸模葉蓼等一年生雜草。

3、機械化播種:

3.1 蠶豆機械化精量播種技術:調整開溝鏟相對於機架的高度和水平位置得到適宜的播種深度,大粒蠶豆播深要求8.0厘米—10.0厘米,小粒蠶豆6.0厘米—8.0厘米;調節排種輪的間距得到適宜的粒距,大粒蠶豆品種粒距10.0厘米,小粒蠶豆品種粒距8.0厘米,行距均為35.0厘米。播種時行進速度控制在4.0Km/h—6.0 Km/h。播種後必須及時進行不同方向耙磨鎮壓。

3.2 蠶豆機械式精量施肥鋪膜播種一次性技術:該技術同時完成種床整形、分層施肥、鋪膜、膜上穴播、機械覆土和鎮壓等作業工序。品種選擇:適合於機械化播種的蠶豆品種,青海13號、青蠶14號。機械選擇:天成2MBJ-1/4型機械式精量鋪膜種機;地膜選擇:地膜厚度不小於0.01mm,幅寬1.2m,膜卷緊實,兩端緊實。機械分層施肥,每畝施有機肥600-800kg、蠶豆配方肥40kg。播種方式:在肥料箱加入蠶豆配方肥40kg/畝、種箱加入蠶豆種子,小粒蠶豆15kg/畝,大粒蠶豆20kg/畝。播種行數,4行。行距,270mm。株距,1800-2200mm可調。播種深度,50-80mm。穴粒數,1-2粒。

4、田間雜草處理:出苗後20天左右,用「48%排草丹+精喹禾靈」控制苗期雜草。48%排草丹(滅草松)水劑200毫升加植物源助SDP2克/畝,每畝兌水15-20公斤,於天晴無風、田間墒情較好時均勻噴施。防除對象:田間野芥菜、自生油菜、密花香薷等雜草。田間有野燕麥的田塊可添加5%精喹禾靈EC60-80mL/畝,田間野燕麥的密度小,使用60mL/畝,田間野燕麥密度中等,使用70mL/畝,田間野燕麥密度大,使用80mL/畝防除。

5、收穫前植株殺青:為了保證蠶豆的商品品質,採用殺青處理使蠶豆群體98%以上的植株完成干熟後進行收割。收穫前殺青處理:在蠶豆成熟期植株和豆莢70-80%變黃時噴施催熟劑草胺膦,每畝用草胺膦水劑200ml,加入用水量0.2%的洗衣粉作表面活性劑,兌水15公斤,進行無人機全田噴霧。遇到雨天,田間殺青不完整時,再次進行殺青。

5、蠶豆聯合收割技術:噴施催熟劑後,根據天氣情況選擇收穫日期。保證田間豆莢、莖稈和雜草含水率在10-20%以下。氣溫較高、天氣晴朗噴藥後7天進行收穫;氣溫較低、連續下雨,收穫時期相應推遲。適於蠶豆聯合收割的收割機,脫粒篩在2.5-4.0cm,脫粒輥速度在500r/min。

(三)技術示範推廣情況

核心技術「蠶豆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是食用豆體系崗位專家圍繞蠶豆產業「卡脖子」關鍵核心問題,經重點攻關集成的關鍵技術,經歷技術研製,試驗示範、大面積推廣,連續8年作為青海省蠶豆產業主推技術。2014年和2015年重點對蠶豆機械化播種技術進行試驗與示範,機械化播種速度為2.5-3.0(666.7m2/小時),較傳統人工點播快5-10倍;播種量精確,播種密度合理,每畝節省種子10-15公斤/666.7m2,節約生產投入成本100-150元;人工投入少,3人搭配可完成播種工作,節省人工投入250元/天左右。2015年蠶豆聯合收割技術在青海省大通縣示範100畝,通過該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和推廣,2016年至2019年在青海省蠶豆生產中累計推廣3.2萬畝,其中2019年推廣1.23萬畝。2020年引導全省全面推進蠶豆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應用,全省推廣蠶豆聯合收割技術2萬畝以上,實現了蠶豆全程機械化生產,顯著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推進蠶豆產業的節本增效可持續發展。2020年在都蘭縣香日德鎮樂盛村開展早熟品種青海13號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集成與示範500畝,湟中省級轉化基地開展大粒蠶豆品種青蠶14號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集成與示範115畝。播種前採用33%施田補EC230ml/畝進行土壤處理,機械化播種,苗期用48%排草丹AS200 ml/畝進行蠶豆田間雜草的防除,收穫時使用草銨膦對其進行殺青,在植株水分含量20%-30%之間應用聯合收割機進行收穫,收割機平均收割速度60畝/天,破碎率<1% ,淨度>85%。青海13號平均產量298.4公斤/畝,青蠶14號平均產量326.5公斤/畝。

和常規技術相比,可以有效的提高蠶豆的生產效率20倍以上,降低勞動力的使用成本,蠶豆機械化收穫每畝可以節約勞動力成本5-10個人工,畝節約生產成本投入200元以上。有利於實現蠶豆的規模化種植,有利於構建合理的輪作模式,對改良土壤,提高土地肥力有明顯的效果,還可以降低後茬作物化肥的使用量,增加後茬作物的產量。

三、適宜區域

西北地區蠶豆種植區。

四、注意事項

1、要提高蠶豆播種和收割的專業化水平和社會化組織程度,由專業人員操作較好。

2、注意殺青時間和效果,直接影響收割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