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襄城縣人民政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襄城縣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許昌市襄城縣的一級國家行政機關,是襄城縣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對襄城縣人民代表大會負責並報告工作,在襄城縣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襄城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1]

襄城概況

襄城縣, 位於 河南省中部,現轄9鎮7鄉,448個 行政村(社區),總面積920 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96.5萬畝,基本農田面積82.1萬畝,總人口86.21萬,常住人口67.24萬,城鎮化率34.73%。境內除漢族外,還有滿等18個少數民族

2014年,全縣 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91.7億元,增長10.6%;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63.8億元,增長14.3%; 固定資產投資204.7億元,增長19.6%; 消費品零售額59.9億元,增長12.4%;地方公共 財政預算收入11.1億元,增長11.1%;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97元,增長10.4%; 農民人均純收入11563元,增長12%。主要經濟指標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速,整體經濟發展高於全市平均水平。

歷史沿革

襄城縣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此狩獵農耕,襄城春秋時名「汜」,鄭地。 周襄王姬鄭十六年居於汜, 公元前540年,襄城屬楚, 楚靈王在汜之西北隅築新城,因周襄王曾居此,故名「襄城[2]」。

戰國時期,襄城居秦、楚、韓、魏之間,隸屬迭更。秦統一,設襄城縣,並在城潁設 潁陽縣,屬 三川郡。

西漢初改屬 潁川郡。王莽新政時,改襄城為「相城」。東漢恢復襄城原名。三國時屬魏。西晉仍置襄城郡。東晉咸康二年( 336年)廢襄城郡,還並潁川。

北魏又置襄城郡。太和十一年( 487年),析襄城之 首山, 高陽山以南至滍水設 高陽縣,隸屬漢廣郡

東魏武定六年( 548年),廣州治所遷襄城。北周改襄城郡為汝州。大業三年(607年)廢汝州,襄城仍屬潁川郡。

唐 武德元年(618年)置汝州於襄城,領汝墳、期城縣。貞觀元年( 627年)廢汝州及汝墳、期城二縣,汝墳原襄境歸襄城縣,屬許州。開元四年(716年)屬仙州(治今葉縣)。

開元十六年( 738年)廢仙州,還屬許州,是年,又改屬汝州(治今臨汝)。

乾元初改屬汝州。大曆四年(769年),又以葉、襄置仙州,次年州廢,仍隸汝州。

五代時,後梁屬許州,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均屬汝州。北宋仍屬汝州,隸河南道。

至道三年( 997年)屬京西路。元豐六年( 1083年)屬京西北路。金初屬汝州,隸汴京路。

太和七年( 1207年),改屬許州昌武軍,隸南京路。

至元二十五年( 1288年)屬許州,隸汴梁路

明屬許州,隸開封府。清雍正二年( 1724年),升許州為直隸州,十二年又升為許州府,乾隆六年(1741年),仍復許州為直隸州,縣均屬之。

民國3年( 1914年),襄城縣屬河南開封道。民國14年( 1925年),直屬河南省政府。民國21年( 1932年),屬河南省第五行政區(治許昌)。

1947年12月12日,襄城縣解放,次年1月,隸屬豫陝鄂邊區,旋劃歸豫西第五行政區。

1949年7月,隸屬河南省許昌行政區。

1986年2月18日,劃為平頂山市轄縣。

1997年8月,又劃歸許昌市管轄。

視頻

襄城縣人民政府 相關視頻

襄城縣縣委書記來礦
王國生到舞陽縣襄城縣調研縣域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聚焦襄城縣召開縣政府第27次常務會議 ,搜狐,2019-04-09
  2. 襄城歷史,騰訊網,201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