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裴義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裴義理( Joseph Bailie, 1860~1935),加拿大美國人。林業學家。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來華,就職於蘇州長老會。後因發起拒毒會,進行拒毒宣傳,為旅華西僑所不滿,憤而離職,改就京師大學堂任英文教習。此時他開始學習中國文化與古典哲學。宣統二年(1910年),應金陵大學之聘,擔任數學教授。

裴義理
裴義理獲貝爾法斯特大學文學士學位,後到美國專攻神學
原文名 Joseph Bailie
出生 1860年07月11日
逝世 1935年
國籍 加拿大
職業 林業學家

目錄

成長經歷

主要成就

成長經歷

1860年,裴義理生於愛爾蘭,獲貝爾法斯特大學文學士學位,後到美國專攻神學。1890年由基督教會派遣,來華傳教,在蘇州長老會供職。不久,應聘到北京擔任京師大學堂教習。

1910年,應金陵大學聘請,擔任算學教授。裴義理關心中國人民的命運,是中國人民的朋友。裴義理在金陵大學任職期間,有一天,他去班上講課,還沒有開口,眼中淚珠滾滾而下,全班同學不解其意。他悲憤地說:「中國不得了!」因為那時盛傳各國將要瓜分中國,因而他那一腔憤恨悲憫之情,逼着熱淚滾了出來。

1911年,任金陵大學教習的裴義理 「深感農業改進之重要」,找到剛剛就任南京臨時政府實業總長的民族實業家張謇,講述了自己 「招選貧民,開墾荒地,酌給費用,以工代賑,並教以改良農事與園藝之方」的設想。裴義理和張謇等人發起成立了 「中國義農會」,得到孫中山、袁世凱、黃興、黎元洪等30位民國要人 「竭力襄助」,由華洋董事組成董事會,故又稱 「華洋義賑會」。政府還專門撥紫金山、青龍山官荒土地4000畝,作為開墾造林之用。裴義理親自動手,並創辦災民子弟學校,傳授林木種植技術,使參加以工代賑的農民人數越來越多,種植的林木質量越來越高。

1911年,豫東各地荒旱。災民湧入南京,乞討求生,扶老攜幼,一時逾4萬人,嗷嗷待哺。不但其情可憫,且有損市容及治安。裴義理向校方請求,將校園餘地撥出,由他親身領導難民破土而耕,種植番薯及各種豆類;又請准政府,將紫金山區荒地約2000畝開墾,撿出大小山石為材,沿坡築路,並搭蓋簡單的農舍于山坡上下,以工代賑。結果數千人以此為生。

1914年,他發起創辦全國歷史最久的金陵大學農科,採用半工半讀制度,造就實用人才。1915年春添設林科,裴義理為農林科科長。裴義理在農業教育事業上作出了巨大貢獻,開啟了中國4年制本科農業教育的先河。

1919年,裴義理到吉林籌劃墾荒工作,被土匪刺傷回美國休養。1925年第二次來華,在上海、瀋陽等地創辦工人補習學校。1926年,來江蘇南京、安徽和縣組織保林合作社,推行農村復興委員會造林、護林計劃,籌建苗圃育苗,使江蘇、安徽林業又有所發展。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返美。

1933年第三次來華,在安徽和縣等地籌劃鄉村建設。1934年因病回國,1935年11月為病痛所苦而自殺。

主要成就

裴義理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從一個傳教士成為熱心中國農業事業、熱心解決中國農民實際痛苦的國際友人。他在中國的工作,超過了福音的傳播。裴義理創辦的金陵大學農學院,為中國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農業人才。農林科初創時期,僅有經費5000元,教員二三人,學生十幾名。然因方針正確,辦法合適,從辦學起到抗戰開始,畢業生約1200餘人,占全國高等農業學校畢業生的三分之一;而從事農業教育及農業改良工作的,占總數的95%。到1948年為止,我國在歐美留學農業的學生全國約計256人;而金陵大學農學院畢業生卻有120餘人,約半數。全國農業機關都有農學院的學生。金陵大學農林科在中國農業科學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裴義理的教育理念及其在農業高等教育上的功績不可磨滅。他逝世後,金陵大學農學院樓被命名為裴義理樓 (今南京大學化學系樓),就是紀念他創辦農林科功勳的。

裴義理加入 「華北華洋義賑會」期間,提出 「賑災不如防災,防災要振興農業,振興農業要先加強農業教育」。他建議,將賑災餘款的3/4捐給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1/4捐給北京燕京大學。他的這項主張為農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他看到我國農民生活實在貧困,認為要改善人民的生活,必須先從改良農林事業着手。於是,他聯合江蘇、安徽士紳,參與創辦義農會,宗旨是「招選貧民,酌給費用,開墾荒地,並教以改良農事與園藝之法」。他曾晉謁孫中山先生,請求提倡造林防止水災,還購買鼓樓金陵大學校園周圍的崗地作為苗圃,派學生幫助安徽災民造林。

1913年,孫中山蒞臨金陵大學,領銜在義農會呼籲書上簽名,並批准撥給紫金山、青龍山官荒地4000畝作為義農會墾荒造林之用。專門召集貧民墾荒地、築路、燒窯、辟苗圃,營造墾民住宅,以工代賑。裴義理親自督墾,指導種植,備積勞苦。如今的紫金山麓密林蔥蘢,松濤無垠。東郊風景區巨木蔽日,遐邇聞名,乃至於石頭城得享 「綠色南京」之美譽。這都是當年裴義理髮起和組織造林而打下的基礎。

1915年清明日,他因事去上海,見掃墓人多植樹於墓地,因而得到啟發,即函請農總長張謇,建議政府讓老百姓於清明節前後,在荒山、河堤以及房前、屋後等處種植樹苗,以防水土流失並增加收入,被採納。我國植樹節來源於此。裴義理還私人投資在安徽和縣設立苗圃,無償提供苗木給農民造林,選派黃宗發、凌旭東、夏之時等學生,到皖北協助放賑,並提出保留蘇皖鄉村的大樹,用每年採集種子的辦法,使擁有者逐年有所收入,堅定其愛護樹木之念。1934年,他來到安徽和縣,擘劃農村建設,並設立苗圃,育苗300萬株,組織林業合作社,推行村育林計劃,使和縣林業有所發展。

1920年,山東大旱成災,他又去那裡引導大批魯民出關,在吉林一帶定居。東北發生霍亂,他設法建立起一所醫院,專門治療霍亂。他在東北所做的一切引起了日本人的憎恨,把他趕出了東北。1925年,他來到上海,開辦了一所工人補習學校,大力組織和推廣農業合作社,成為 「二合」的創始人之一。

裴義理最愛和青年、兒童在一起。他認為,他們是中國的未來和希望。裴義理曾經鄭重地對他的學生艾黎說: 「你年紀尚輕,還可大有作為,然而所望於君者,不要做一尋常的外國人,專門剝削中國以自肥。你應幫助中國、救護中國,使中國人能完全自立。」裴義理幫助我國青年,不以困苦而灰心、不以勞瘁而泯志,其精神令人敬佩。1920年,英美工黨排斥華工很厲害,留美工科學生幾乎沒有入工廠實習的機會。裴義理親自往各工廠遊說,曉以利害,使得福特等英美大工廠相繼同意中國學生去實習。前後四五年,留美學生受他幫助的約幾百人。這些學生經過嚴格的培訓後,回來都成了當時中國工程界的著名工程師。在抗戰中,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為中國的工合事業作出了貢獻,如劉廣沛、林福裕、吳去非、毛北屏、黃小民、譯錦韜和梁士純等。[1]

參考文獻

  1. 裴義理 作家:檔案館,南京農業大學檔案館,201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