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表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表徵,是信息在頭腦中的呈現方式,是信息記載或表達的方式,能把某些實體或某類信息表達清楚的形式化系統以及說明該系統如何行使其職能的若干規則。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表徵是指可以指代某種東西的符號或信號,即某一事物缺席時,它代表該事物。[1]

[]

表徵類型

認知地圖:一種對綜合環境經驗的心理表徵,即包括事件的簡單順序,也包括方向、距離,甚至時間關係的信息。 表象:當我們在想象某個人或某個東西時,我們的心中就會出現相關的形象。心理學把這種出現於我們心中的形象叫做表象,並且認為它是人類心理表徵的一個部分。 圖式:人類對各種世界知識的一般性的抽象和概括並且作為認知單元存貯在心理。 心理語言:可以分為形式表徵和語義表徵。語言的形式表徵是以知覺為基礎的表徵,包括語言的視覺和聽覺(正字法、語音和手勢等)方面;語義則是形式所代表的認知內容,主要包括概念和命題。

表徵的特性

持久性 心理表徵具有持久性。認知模型在系統的內部狀態中是動態的、時時刻刻變化的。 差異性 認知模型認為表徵的成分都是一些不同的成分,不同的狀態強調這些不同成分的差異性。認知的心理表徵的觀點認為,不同的成分就是不同的實體,它們從特徵羅列的表徵到語義網絡,再到結構的表徵與圖式是變化着的。 成分結構 認知加工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概念結合。這種從原始單元形成較複雜的概念的能力是語言的特殊情況,它通過並列銜接表徵物體的形態單元(主要是名詞)與表徵這些物體之間關係的其他單元(主要是動詞)來描述許多動作,這樣可以自由而容易地結合許多概念,因此符號表徵具有的成分結構即角色中項(role argument)可以促進概念的結合。 抽象性 抽象的思維與認知加工密切相關,因為在一定水平上存在着抽象的中介狀態。環境信息本身不進入人的大腦影響行為,感覺的信息數據都是由物理刺激通過神經傳遞到達感覺器官的結果,因此描述抽象水平的中介狀態具有重要的意義。 受規則控制 認知加工模型提出了一些規則。例如,皮亞傑的階段理論基本思想認為,發展的目標狀態就是形式運算的能力。喬姆斯基的語言學認為,語法規則將深層結構轉換到表層結構。人工智能理論認為,應用算子可以解決問題。所謂應用算子就是,呈現前提條件,以引起結果來改變中介狀態,然後控制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效應器。人工智能推理系統的規則一般都是推理圖式或者產生式,也可以是統計的程序,這是專家推理行為的主要成分。人工智能的問題就是初始狀態與目標狀態之間的衝突,問題解決者具有一系列可以應用的規則或者算子以減少這種衝突,因此問題解決就是通過問題空間的搜索將規則用於當前狀態以便產生問題空間。

表徵理論

基本表象理論 基本表象理論認為,人記憶的東西就是表象,是外部事物的復現,是將視覺刺激直接保存起來。例如心理旋轉實驗。人在認識事物時,當個體對它進行知覺加工,當刺激物不存在時這些東西就是表象,將表象進行編碼存儲,當再認時,將形象提取出來,這就叫基本表象說。 雙重編碼理論 雙重編碼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Piavi。於六十年代提出的一種信息加工理論,雙重編碼理論認為,人有兩種不同的心理表徵系統,一種系統是語詞系統,另一種系統是圖形的或似表象的系統。後一種系統編碼加工的知識是關於客體的外觀、觸覺及聽覺的屬性。例如當我們想起一把椅子時,那麼就是激活了這一系統中依先前知覺形成的關於椅子的表象。 概念編碼理論 概念編碼理論認為,人對知識(無論是形象的,還是抽象的)的表徵是靠概念進行的。人是概念化地識記東西,記憶中儲存的是概念,我們之所以有內部表象的體驗,是因為表徵時又把它形象化了,所以回憶出來的東西往往有形象性。被儲存的概念是抽象的,是圖畫和詞共有的東西,是關於事物的說明和解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