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門(詩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衡門(詩經)
【原文】
衡門之下(1),
可以棲遲(2)。
泌之洋洋(3),
可以樂飢(4)。
豈其食魚,
必河之魴(5)?
豈其取妻(6)。
必齊之姜(7)?
豈其食魚,
必河之鯉?
豈其取妻,
必宋之子(8)?
【注釋】
①衡門:橫木做成的門,指簡陋的居所。
②棲遲:居住休歇。
③泌:泉水。洋洋:水流不息的樣子。
④樂:療救。
⑤魴(fang): 魚名。
(6)取:同「娶」。
(7)齊之姜;齊國姓姜的女子。
(8)宋之子: 宋國姓子的女子。
【譯文】
木門簡陋的住所,
可以當作安身處。
泉水流淌不停息,
可以止渴還充飢。
難道想要吃魚時,
定要吃那黃河魴?
難道想要娶妻時,
定要娶那姓姜女?
難道想要吃魚時,
定要吃那黃河鯉?
難道想要娶妻時,
定要娶那姓子女?
【讀解】
食有魚,可見不是平民百姓所能過的生活。然而,食有魚便知足,不求高檔昂貴奢侈,卻是在無止境的欲望面前知止知足知樂,亦屬不多見。
在掉進欲壑不能自拔與知止退而求其次之間作選擇的話,選 擇後者的人不會占多數。慾壑難填,道出了人心的貪婪和弱點。掉 進欲壑,是異化的開始,是自投羅網和自我放縱。知止而退,是 拯救的開始,是自救和自我解放。
知足常樂,安貧樂道,多數人都難以做到。沒有富的,拚命 想富。已經富了的,拚命想更富。沒做官的,一心想做官。已經 做了官的,一心想官帽更大。殊不知,「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
要想得救,唯有靠自己,他人幫不了任何忙。正如染上毒瓜 要想戒毒,雖然可以強制,最終還得靠自己痛下決心,洗心革面, 斷絕慾念。知足常樂,已不僅僅是一種自我安慰,更不只是對貧 窮窘困者而言;富貴者同樣也當設立這樣的警戒線。越過警戒線, 是無邊苦海;固守在警戒線內,便是自我解放。[1]
簡介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本來只是一本詩集。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之中,它原來的文學性質就變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連的教化人的教科書,也稱「詩教」。[2]
《詩經》中的三百零五篇詩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的宮廷樂歌。「雅」分為「大雅」(用於隆重盛大宴會的典禮—)和「小雅」(用於一般宴會的典禮),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頌」是祭祀樂歌,用於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和讚頌神明,現存共四十篇。《詩經》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倫理、天文、地理、外交、風俗、文藝各個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後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3]
《詩經》編輯成書的年代約在春秋後期,據說孔子曾經刪定過〈詩經〉。到漢代,傳授《詩經》的有四家。齊國轅固所傳的《詩》叫《齊詩》,魯國申培所傳的《詩》叫《魯詩》,燕國韓嬰所傳的《詩》叫《韓詩》,魯國毛亨所傳的《詩》叫《毛詩》。東漢時,《毛詩》得到了官方和學者們的認同,逐漸盛行,齊、魯、韓三家《詩》逐漸衰落以至亡佚。現在我們見到的《詩經》,就是毛亨傳下來的,我們這裡選錄的《詩經》,原文主要依據清代阮元校訂的《十三經註疏》,並廣泛參考了其他研究《詩經》的專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