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衍(拼音:yǎn)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從水從行,本指水流順河道匯于海,引申指蔓延、擴展、漫步。又引申為富足。又由漫步引申為平坦;由漫衍引申為多餘的。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衍

拼音; yǎn

部首; 彳(傳統歸行部)

五筆; TIFH(86);TIGS(98)

倉頡; HOEMN

鄭碼; OIV

字級; 一級(編號:1582)

平水韻; 上聲十六銑、去聲十七霰

結構; 合體字,左中右結構

統一碼; 884D

筆順編號; 332441112

四角號碼; 2122₁

造字法; 會意字

總筆畫數; 3+6

文字源流

會意字。甲骨文(圖1、2)的外部是"行"字,"行"為道路,引申為一切通道;中間為"水"或"川"字,表示河川。二者相合正表示水流河道,暢通無阻的樣子。圖3是金文的形體,中間是河流之形。至戰國,形體基本固定,從行、從水(圖4)。圖5是小篆的形體,中間變為"水",但不管怎樣,長流水之意未變。隸書(圖7)、楷書將"水"寫作三點水"氵",沿襲至今。

甲骨文"衍"用作人名。《說文解字·水部》:"衍,水朝宗于海也。"所謂"朝宗于海",即"百川歸海"義。由此又可以引申為"延展、漫延"。由"漫延"又引申為"盛多",如杜篤《論都賦》:"國富人衍。"也就是說:國家富強,人丁興旺。由"漫延"又引申為"平坦",如張衡《西京賦》:"廣衍沃野。"其意為:廣闊而平坦的肥沃的土地。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一上】【水部】以淺切(yǎn)

衍,水朝宗于海也。從水從行。

【注釋】①衍:王筠《說文解字句讀》:"禹治水之後,其流順軌朝于海。"②朝宗:同義連用。諸侯朝見天子,春天叫朝,夏天叫宗。這裡比喻水流匯向海。③從水從行:王筠《說文解字句讀》:"字形'水',在'行',中,當是即形為義,乃《孟子》'水由地中行'之說。"

說文解字注

水朝宗于海皃也。鉉無皃字,非。海淖之來,旁推曲暢,兩厓渚涘之閒不辨牛馬,故曰衍。引伸為凡有餘之義,假羨字為之。

從水行。衍字水在旁,衍字水在中。在中者,盛也,會意。以淺切,十四部。

廣韻、 以淺切,上獮以 ‖ 衍聲元1部(yǎn)

衍,達也。亦姓,《字統》雲:"水朝宗於海,故從水行。"

予線切,去線以 ‖ 衍聲元1部(yàn)

衍,水也。溢也。豐也。予線切。又以淺切。八。

【校釋】切語上字原作"於",據《唐韻》改。於為雲(喻三)母字,予為余(喻四)母字。《韻鏡》、《七音略》等韻圖"衍"小韻列余(喻四)位置。《王三》作餘見反,上字余(喻四)母,不誤。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行部】 衍·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3

(yǎn)《唐韻》《集韻》《韻會》並以淺切。音演。水溢也。《說文》:水朝宗于海也。

又《小爾雅》:澤之廣者謂之衍。

又美也。《詩·小雅》:釃酒有衍。

又布也。《前漢·司馬相如傳》:離靡廣衍

又游衍。自恣之意。《詩·大雅》:昊天曰旦,及爾游衍

又衍沃,平美之地。《左傳·襄二十五年》:井衍沃。

又曼衍,無極也。《莊子·齊物論》: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

又沙衍,水中有沙者。《穆天子傳》:天子乃遂東征,南絕沙衍。

又篋衍,笥也。《莊子·天運篇》: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

又《博雅》:衍衍,行也。謝朓詩:衍衍清風爛。

又水名。《史記·荊軻傳》:丹匿衍水中。索隱曰:在遼東。

又朐衍,地名。《前漢·地理志》:屬北地郡。

又姓。《通志·氏族略》:衍,子姓,宋微仲衍之後。

又《廣韻》於線切,延去聲。義同。

(yán)又《集韻》夷然切。音延。進也。《周禮·春官》:望祀望衍。鄭注:讀為延。疏:衍,衍祭也。劉歆《甘泉賦》:高巒峻阻,臨眺曠衍。葉泉字韻。

《直音》:或作〔⿲彳彡亍〕。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演示

❶"彳""亍"等寬,"氵"窄,頂部"彳"高,"氵""亍"低;底部"氵"最高,"亍"最低。❷"彳",撇、豎相接橫中線。❸"氵",在豎中線部位,第二筆點在田字格中心左上側。❹"亍","二"寫在右上格,亅(豎鈎)從橫中線上側起筆。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ɡ

i̯an

王力系統

ʎ

ǐan

董同龢系統

ɡ

jan

周法高系統

ɣr

ian

李方桂系統

g

rjanx

西漢

東漢

jian

jia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山先仙

jiɑn

北魏後期北齊

山先仙

jiɑn

齊梁陳北周隋

山先仙

jiɑn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0

i̯ɛn

擬音/王力系統

j

ǐɛn

擬音/董同龢系統

0

jæn

擬音/周法高系統

0

iæn

擬音/李方桂系統

ji

än

擬音/陳新雄系統

0

ǐɛn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

摺疊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上聲

二十八獮

開口呼

三等

次濁

以淺切/予線切

0jæn

去聲

三十三線

開口呼

三等

次濁

予線切/以淺切

0jæn

中原音韻

上聲

先天

齊齒呼

全清

iɛn

中州音韻

上聲

先天

移蹇切

洪武正韻

上聲

十一銑

次濁

以淺切

oien

平聲

十一先

次濁

夷然切

oien

去聲

十一霰

次濁

倪甸切

ŋien

分韻撮要

陰上

第一先蘚線屑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