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行走在婺源的秋天(曾群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走在婺源的秋天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行走在婺源的秋天》中國當代作家曾群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行走在婺源的秋天

人們都說婺源是中國最美的鄉村,秋天的婺源就更是一幅美麗的畫卷。2020年的秋天,我走進了這幅畫裡。

婺源行政區劃在江西,骨子裡卻透着徽派的神韻。婺源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村落。行走其間,仿佛穿越回到民清時代,城市的繁華喧囂,還沒過多地浸染這些質樸的村落。

這些村落基本都依山傍水,茂林修竹環繞,古樹參天掩映。粉牆黛瓦飛檐翹角,小橋流水炊煙裊裊。

走進「嚴田人家」,溪水順坡跳躍而下,淺起水花珍珠般跌落。長滿青苔的青石板橋,橋孔倒映水中,似一輪滿月。巨大的香樟樹在橋頭已屹立了1600多年,秋風中,零星發紅的葉子飄落溪水順流遠去。13人合抱的大樹如巨大的華蓋,仍然蒼翠遒勁。

「思溪村」前,清澈的小溪環繞古村,細長粗朴的木橋上,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農牽着水牛踏橋過溪,人影牛影橋影倒映水中,遠山如黛,夕陽殘紅,一幅醉心的田園牧歌圖。周邊的稻田已收割完畢,留下一行行金黃的稻樁,訴說着春華秋實。走進村內,幽深的街巷縱橫交錯密如蛛網。房前屋後金黃和雪白的菊花在雲淡風輕的秋日裡搖曳生輝,瞬間就有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然和恬靜。古老的徽派民居透着陳舊與斑駁。但高大的馬頭牆,深深的庭院,精雕細刻的門楣窗欞,莊重貴氣的堂屋擺設,無不彰顯着昔日徽州的富裕與繁華。走出思溪村從高處回望,秋日的夕陽薄靄柔黃,小村炊煙升起,罩在一片氤氳朦朧之中。

到婺源,必看江灣村。它是徽派風韻的最好體現。一座雕琢精緻的石牌坊佇立在村中廣場,上書江灣二字,十分大氣。村前一池碧水,經典的徽派建築倒映水中,感觀上已先聲奪人。整個村落保存完好,功能齊全,管理有序。透着大家閨秀的氣度。宗祠學堂,名人先賢故居,村史陳列展覽,重要人物到訪記載……看得出這是一個人傑地靈,名人輩出的風水寶地。那種耕讀傳家,尊師重教,強調個人修為,用家族鄉規民約規範鄰里關係的遺風,仍在江灣代代傳承。村子裡安靜和諧,老人曬着秋日暖陽,小孩子快樂嬉戲,歲月靜好的村莊。

秋天的婺源,上帝從不吝嗇給它最美的色彩。秋高氣爽天藍如洗,天朗氣清下,一切都是明艷愜意的。還沒收的稻穀鋪就田野一片金黃,那藥用的黃色白色小菊花正如火如荼繁花似錦,開在公路兩旁的田野里山坡上,開在房前屋後的角落裡。遠山近陌,林木色彩斑斕,赤橙黃綠青藍紫。溪水邊,池塘中,野渡無人舟自橫。「畫裡鄉村,夢裡老家」並非虛名。

篁嶺曬秋將婺源的秋之美呈現得更是極致。這座掛在雲嶺上的村莊,在高高的山腰上。徽派民居依山而建,層層疊疊,有時在山霧中若隱若現,虛無縹緲恍如仙境。坐纜車方能到達篁嶺。纜車下遍植鮮花美草,仿佛這是要把我送往仙界。走出纜車,周圍群山開墾出層層梯田,大地畫上優美的五線譜。穿過一片茂密的香樟樹林,篁嶺村便映入眼帘。錯落有致高高低低的房舍間,利用外牆和竹竿搭成曬架,大大小小的竹簸箕上曬着五顏六色的農作物。金黃的玉米、火紅的辣椒、雪白的雲豆、藥用的黃菊白菊、紅豆黑豆中草藥、南瓜冬瓜紅薯……漫山遍野的房頂上,色彩繽紛,在秋日的陽光下熠熠生輝。更有那掛滿柿子的柿樹,樹葉已飄盡,只留下一個個桔紅色的小燈籠掛滿枝頭,襯着白色的粉牆,格外醒目靚麗,肆意的渲染着婺源的秋色。這秋色如此讓人心曠神怡,這源於自然,來自生活的明艷色彩,透發着生命的活力,是天下最美的顏色,是天下最美的多彩之秋。

行走在婺源的秋色中,沒有一絲秋的寂寥、秋的蕭瑟和愁悵。山水以溫情示人,田野以豐收回報,曬架上曬出的是豐收和喜悅,曬出的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行走在婺源的秋色中,借一縷陽光,打開我的心窗,照進我的心扉,讓我的心永遠一片光亮。劉禹錫的詩真好:我言秋日勝春朝,便引詩情到碧霄。婺源的秋天就是一首詩啊!

行走在婺源的秋色中,想起人生的當下。人生四季,褪去了春的嫵媚,夏的熱烈,冬的凜冽,剩下了秋的成熟淡泊和厚重。一切都是那麼平靜從容。如秋之厚德載物,如秋之寧靜致遠,如秋之安之若素。多麼美好秋天啊,享秋之清歡,自得一方靜好。

行走在婺源的秋色中,你既養了我的眼,也慰了我的心。你是那樣讓人賞心悅目,又是那樣啟迪人的心靈。我愛你,婺源的秋,我擁抱你,生命的本色。[1]

作者簡介

曾群芳,四川成都人,73歲,退休公務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