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行星及其大氣的起源及演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星及其大氣的起源及演化》,有關太陽系各行星的大氣起源和演化的專著。喬·萊維司和羅·普林合著。1984年美國學術出版社出版。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列有參考文獻約1 800篇目錄。全書共分5章,470頁。第1章導言,介紹了宇宙背景,各行星條件的差異及行星凝積及凍結形成規律。第2章介紹了行星對揮發物的俘留。第3章行星演化過程,介紹了太陽原生大氣失氫演化過程,積結太陽風及放射性升溫與排氣過程,大氣化學過程,凝雲霧過程,溶降、光化、沉澱與地面相互作用等過程 (以減少大氣中某些成分),生物化學轉化過程,大氣成分的熱及非熱散逸過程;第4章各行星大氣,介紹了水星 (大氣、表面、內部、形成),金星 (壓溫結構、大氣組成、大氣與固圈相互關係、光化作用、雲的組成及結構、大氣逃逸、大氣形成模式),地球 (組成、增熱歷史、重力調整、排氣、原始地球大氣、最初生命形成、光合作用使CO2及H2O形成O2、實變事件使生物圈演化、現在大氣環流及人類干擾),火星 (結構、組成及增熱歷史,大氣與表面相互作用,大氣結構與組成,光化穩定度及大氣散逸,有機物及生命起源,大氣的起源及演化),類木行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陰尺度星體 (月亮、「伽利略衛星」 即4顆木衛星,「鐵吞」即最大的土衛星,「曲立東」即2顆海衛星中較大的1顆,冥王星),諸小行星,第5章討論了存在問題,目前的探索及未來展望。

由於遙感技術 (無線電、雷達、高分辨紅外攝譜) 和宇航 (已到過水、金、火、木、土星及月球正向天王、海王等星行進) 的發展,人們對行星大氣的形成、性質、結構、環流、雲層等了解漸多,使大氣科學不僅是地球大氣的科學,而且也包括行星大氣。本書開拓了對行星大氣的研究。

作者簡介

喬·萊維司 (John S. Lewis),美國行星科學專家。任職於阿里頌那大學行星科學系。在1967—1982年就發表過有關行星化學及行星大氣的論文40多篇。羅 ·普林(Ronald G. Prinn),美國行星科學專家,任職於麻省理工學院地球大氣及行星科學系。在1971—1981年亦曾發表行星大氣論文10餘篇。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1]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

視頻

行星及其大氣的起源及演化 相關視頻

行星去哪了?科學探索:45億年前,太陽系100多顆行星為何消失?
科學揭秘:宇宙中運行的行星為什麼是圓形的?

參考文獻

  1. 中國古籍和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6-07-26
  2. 專著和論文哪個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