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蝗蟲10自走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蝗蟲10自走炮(德語:Heuschrecke 10)是一款由克虜伯-格呂松於1943-1944年間研發的一款僅停留在原型車階段的自走炮兼武器運載車(德語:Waffenträger)。這款自走炮的官方名字是105毫米18/1 L/28輕型榴彈炮載運車(德語:105 mm leichte Feldhaubitze 18/1 L/28 auf Waffenträger Geschützwagen IVb),按預定計劃應是在德國馬格德堡製造。蝗蟲10自走炮上裝有一個可拆卸的炮塔。這個炮塔可以當作一個碉堡來用。如果在拆下來的炮塔下面安裝一個兩輪拖車的話,它還可以被車輛牽引,當作一門普通火炮來使用。

從1942年到1943年,克虜伯僅製造了三輛蝗蟲10自走炮的原型車[1]。最初,蝗蟲10使用的是一個縮短了的四號坦克底盤。但後來,蝗蟲10改用野蜂式自走炮所用的「Geschützwagen IV」底盤。按照設想,量產計劃應是從1945年2月開始。但這個計劃最終卻沒能夠變成現實。

研發歷史

1939年9月即將結束的時候,克虜伯設計出了「第一款真正的自走炮」,特質載重車輛165/1(德語:Sonderkraftfahrzeug 165/1,簡稱「Sd.Kfz. 165/1」)。特質載重車輛165/1和蝗蟲10自走炮的設計相似,惟這款車輛未在底盤上安裝去除炮塔的啟動裝置。德意志國防軍陸軍在對特質載重車輛165/1進行了一系列測試後 ,於1940年2月上旬採納了這款自走炮的設計方案。1941年,克虜伯又製造了幾輛裝備105毫米18/1 L/28輕型野戰榴彈炮(德語:105mm leichte Feldhaubitze 18/1 L/28,簡稱leFH 18/1 L/28)的原型車。這些原型車使用經過改進的四號坦克底盤,由一台體積更小的邁巴赫HL66P發動機驅動。這台發動機可以輸出188匹(140千瓦)的動力。儘管軍方訂購了200輛這樣的自走炮,但是在1942年最後四個月間,克虜伯僅僅完成了10輛原型車。德軍曾將這些原型車投入蘇德戰爭之中。

原型車

蝗蟲10自走炮的研發工作始於1942年。當時,克虜伯正在構思一種新型的自走炮。1943年,克虜伯製造了3輛編號為「582501-582503」的原型車。一部分原型車被命名為蝗蟲10,而剩下的則被命名為蝗蟲IVb。

蝗蟲10的設計與阿爾卡特公司和萊茵金屬設計的一款名為「105 mm leFH 18/40/2 auf Geschützwagen III/IV」的車輛相似。後者的原型車在1944年3月製造完成。萊茵金屬設計的自走炮在整體性能上比克虜伯的設計更勝一籌。因此,德軍決定採用萊茵金屬的自走炮設計。最初德軍計劃使用四號坦克的備用底盤來製造萊茵金屬設計的自走炮。但在1944年12月,採用的底盤又被改為「Geschützwagen IV」(Geschützwagen意為火炮拖拽車)。按預定計劃,這款自走炮應是從1945年2月開始在德國馬格德堡投入量產。但這個計劃最終卻沒能夠變成現實[2],直到戰爭結束,也沒有一輛這樣的自走炮走下生產線

計劃的取消

納粹高層認為蝗蟲自走炮的投產會擾亂有用的坦克的生產。 因為生產火炮運載車會耗費很多物資,所以當局告知像克虜伯這樣的公司停止生產火炮載運車。因而,大多數的武器載運車都沒能夠走下生產線。儘管古德林對蝗蟲自走炮很感興趣,但他同時也認為不值得為了火炮載運車而讓正常坦克的生產受影響。因此,蝗蟲自走炮的研發工作在1943年2月中止。

視頻

蝗蟲10自走炮 相關視頻

榴彈炮威力有多大?看完你就知道了
李鴻章購買的克虜伯大炮有多厲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