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蜀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基故里廟(全景圖)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蜀賈》選自元末明初劉基創作的筆記--《郁離子》。《郁離子》章節目錄: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原文

蜀賈三人,皆賣藥於市,其一人專取良,計入以為出,不虛價亦不過取嬴。一人良不良皆取焉,其價之賤貴,唯買者之欲,而隨以其良不良應之。一人不取良,惟其多賣,則賤其價,請益則益之不較,於是爭趨之,其門之限月一易,歲餘而大富。其兼取者趨稍緩,再期亦富。其專取良者,肆日中如宵,旦食則昏不足。郁離子見而嘆曰:「今之為士者,亦若是夫!昔楚鄙三縣之尹三,其一廉而不獲於上官,其去也,無以僦舟,人皆笑以為痴。其一擇可而取之,人不尤其取而稱其能賢。其一無所不取以交於上官,子吏卒,而賓富民,則不待三年,舉而任諸綱紀之司,雖百姓亦稱其善,不亦怪哉!」

譯文

蜀地有三個商人,都在市上賣藥。其中一個專收購好藥材出賣,計算着收入和支出相當,不賣虛價,也不過多地謀取盈利。另一個商人把好藥、壞藥都收購來賣,價格的貴賤,只根據買者的需要,用好藥和壞藥來應付顧客。第三個商人不收購好藥,只靠多購多賣,降低藥的價格,顧客請求添點就添點,從不計較,於是人們都爭着去買他的藥,他家店鋪的門檻,一個月就得更換一次,過了一年,他就發了大財。那個好藥、壞藥都賣的商人,買藥的顧客稍少些,過了兩年也富了起來。而那個專賣好藥的商人,他的藥店裡,每天中午都靜如夜晚,吃了早飯而到了晚飯就無米下鍋了。郁離子聽了此事,嘆息了一聲說:「如今做官的人,也同這三個商人的情況一樣啊!從前楚國邊遠的三縣,有三個縣官,其中一個,為官清廉,卻不被上級官僚所喜歡,當他離任的時候,連一隻都租賃不起,人們都譏笑他,認為他「痴呆」。另一個,選擇一切可能時機,索取錢財,人們卻不怨恨他,反而稱讚他「賢能」。再一個,則有利就沾,無所不貪,他用索取的錢財,結交上司,他待吏卒如子,把富豪當做賓客敬奉,於是不到三年,他就被推舉擔任了掌管綱紀的要職,即使平民百姓也稱頌他好,這不是很奇怪的事麼!」

道理

世俗不公,是非不分。流俗之弊,真假不辨。三個藥商,賣良藥者,門可羅雀;賣疵藥者,卻顧客盈門。三個縣官,為官清廉者,遭人譏笑;靠搜刮行賄者,卻飛黃騰達。良莠顛倒,豈不怪哉!商場、官場如此之怪現狀,雖時過境遷,但並未絕跡。倘若任憑此種怪現狀泛濫,則國將危矣!

作者

劉基(1311年7月1日~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溫州文成縣南田人(舊屬青田縣)。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1]

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2]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明初詩文三大家[3]」。

《郁離子》的寓言體風格可謂「牢籠萬匯,洞釋群疑,辨博奇詭,巧於比喻,而不失乎正。」在這點上頗似《莊子》的語言風格,即汪洋恣肆、想象奇幻、文辭富麗、氣勢磅礴、感染力強。更為重要的是,《郁離子》還吸收改編了一些《莊子》的寓言來就事論理。

視頻

蜀賈 相關視頻

來聽劉伯溫《郁離子》中「道士救虎」的故事!漲知識
陳勝華轉述<郁離子>新書發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