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府遇夏時教諭次韻敘德言懷
《蜀府遇夏時教諭次韻敘德言懷》 |
作品名稱: 《蜀府遇夏時教諭次韻敘德言懷》 創作年代:,明朝初期 文學體裁: 詩 作 者:方孝孺 |
《蜀府遇夏時教諭次韻敘德言懷》明初大文學家、思想家、散文家方孝孺的詩。[1]
方孝孺的政論文、史論、散文、詩歌俱佳,絕大部分收集在《遜志齋集》中。
"主題鮮明,議論大膽"。這是方孝孺文學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他還善於以"寓熱於冷、以形傳神"的手法抒發憤世嫉俗之情。
"選材嚴、開掘深",這也是他文學作品的特色。[2]
詩詞正文
“ | <周道昔淪喪,鳳鳥收其聲。
紛紛徇世士,各以智術鳴。 仲舒起西都,蜀漢有孔明。 下帷談正誼,濡走濟群生。 二子苟遇時,惠澤𬒳孤煢。 惜其遭逢謬,不見禮樂興。 邇來一千年,文獻鮮有徵。 豈無輔相貴,未免利祿嬰。 鄙夫何所知,浪竊當世名。 致君事莫及,好古心徒傾。 身疲道路長,興入江山清。 偶隨群臣後,獲見百代英。 神姿儼淵肅,雄論極醇精。 德政尚寬和,西土臻治平。 福善固天理,願治本民情。 昔嘆賢豪稀,今見德位並。 寄言同袍子,拭目王化行。 > |
” |
— <《蜀府遇夏時教諭次韻敘德言懷》>,<古詩文網> |
作者簡介
方孝孺[3](1357~1402年), 明代散文家。字希直,又字希古。寧海(今屬浙江)人。曾以"遜志"名其書齋,蜀獻王替他改為"正學",因此世稱"正學先生"。福王時追諡文正。
方孝孺曾從宋濂學習,他的文章、學問為宋濂諸弟子之冠。但他輕文藝,重教化,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任漢中府教授,蜀獻王聘他為世子師。惠帝時任翰林侍講,頗受信任,凡大政多所諮詢,當時《太祖實錄》及《類要》等書皆由他總裁。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發動爭奪皇位的戰爭。惠帝廷議討伐,詔檄也都出於方孝孺之手。
朱棣奪得皇位後要他投降並命他起草詔書,他卻寫了"燕賊篡位"四字,,朱棣要滅其九族,方孝孺說滅十族又何妨,朱棣就把方孝孺的老師一家也算上,為師族。 當時受株連而遇害的達 847人,就是滅九族的。滅九族時,對已死去的要劈棺鞭屍。根據歷史記載,宗族親友株連者達800餘人。因此方孝孺也是歷史上唯一一位被誅滅十族的人。[4]
1999年,雨花颱風景區特請東南大學丁宏偉教授設計修複方孝孺墓,2002年在方孝孺遇難600周年之際,方孝孺後人又捐款與雨花台管理局一道重新修整了方孝孺墓。方孝孺墓是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
視頻
.
.
參考資料
- 移至 ↑ 《蜀府遇夏時教諭次韻敘德言懷》 古詩文網
- 移至 ↑ 方孝孺寫了哪4個字詔書?讓朱棣勃然大怒,下令凌遲處死誅滅十族 快資訊;發布時間; 2021-07-03
- 移至 ↑ 「方孝孺簡介 古詩文網
- 移至 ↑ 方孝孺是歷史上唯一被滅十族的人,大家怎麼評價這個人? 快資訊;發布時間; 2021-06-27
- 移至 ↑ 南京雨花台(六)方孝孺墓木末亭 秋葉的博客;發布時間; 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