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蚵仔寮通安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蚵子寮通安宮

圖片來自隨意窩

蚵子寮通安宮,又名聖公廟,位於高雄市梓官區通安路305巷30號,是蚵仔寮地區的境主。主祀廣澤尊王,俗稱聖王公。尊王秀外慧中,善解人意,這堪輿家也就另眼相看,教他讀書認字,尊王悟性極高舉一反三、聞一知十,文學進步神速,有一天的傍晚堪輿家向尊王說:「我們很快的要分手,各走各方了,您一直向南走,走到樹上有魚、牛騎人、人頭戴銅帽的地方,就是您應居住的地方」,尊王母子們依照堪輿家所言匆匆南行,計走一天多的路,在路上果有看到如堪輿家講的怪異三景,便就停留下來在那裡受僱做牧童,尊王十六歲那年的農曆八月二十二日中午時爬上樹去,盤坐在樹枝上,雙眼半閉,如古佛參禪不言不動了,因為是肉身坐化,立地成佛,所以轟動遠近的善信,為其裝金身建寺廟,因大著威靈顯赫神應,有功於國,有裨於民,所以歷代帝王都有加封登之祀典,首先宋代光宗帝封「威鎮忠應孚惠廣澤侯」,至清代雍正帝則加封「保安廣澤尊王」,其香火之鼎盛,福建全省無出其右,祂的香火也由是而傳遍東南亞及台灣各地。[1]

歷史沿革

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肇因漁民曾綽,曾清秀父子兩人,在桃仔園灣,壽山近外海捕魚,忽見聖王的金身,隨恭敬帶回奉安於自宅大廳,供民眾膜拜,開始發跡。

民國六年(1917年),距供奉聖王四十八週年,經聖王親自選擇現時廟址,為建宮廟地,廟名敬稱通安宮,此謂本宮立廟之源始。

廟裡主要供祀廣澤尊王有五位,俗稱開廟大聖王(又稱副大聖王) 開基大聖王、二聖王、三聖王、鎮殿王。至今已有90幾年歷史的聖王公廟,是當地居民們的中心信仰與精神寄託之所在,更是當地最為著名的代表性廟宇。 註:開廟大聖王乃舊廟時期之鎮殿王,爾後蓋大廟,便雕刻一尊較大尊的鎮殿王,至今耆老仍稱呼為開廟大聖王,或稱為副大聖王或外交部長。

事跡

通安宮聖王公出巡遶境活動有許多嘖嘖稱奇的事跡,較著名為其鎮殿聖王神像翻白眼,據說是神明正在處理不好的東西產生的現象,並且吸引電視台與許多人士報導與觀看,在2017年三立電視台戲說台灣電視劇以此為範本,播出反白眼翹腳王戲劇,並在戲末結局後介紹了蚵仔寮通安宮



神轎特色

四駕:二聖王的鑾轎,大多在轎後會插上象徵兵馬旗的五方旗與日月傘,主要是方便其在出巡期間處理辦事進出狹隘地方或房舍需要。

頂棚轎:是其他各聖王主要的鑾轎,在轎後會插上象徵兵馬旗的五方旗,也會視狀況(例如出巡的鎮殿王神轎)多兩把日月傘。其動態的展現更是蚵仔寮通安宮主要特色之一。

參考文獻

  1. 蚵子寮通安宮,隨意窩,2008-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