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虎牢關三戰呂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虎牢關三戰呂布鄭光祖著作《虎牢關三戰呂布》 (簡名《三戰呂布》) 末本劇本。出場人物:正末—張飛;末—劉備,關羽;沖末—袁紹;外-呂布,曹操;淨—孫堅。 劇本源自《三國演義》 「虎牢關三戰呂布」。

淵源

守關李肅具由告急,申呈董卓。卓聚李儒、呂布等商議。儒曰:「賊勢浩大,皆是袁紹為盟主,以聚眾惡。紹叔袁隗見為太傅,倘或裡應外合,不便。可先除隈,然後起兵剿紹。」卓令李傕、郭引兵五千,圍住袁隗(隈)家,盡皆誅絕,先將袁隗頭去關外號令。 卓遂起大軍二十五萬,分兩路而來:令李傕、郭引兵五萬保沂水關;卓自引軍二十萬,同李儒呂布張濟、樊稠等取虎牢關,截諸路諸侯軍馬。卓令呂布領軍去關前紮寨,卓在關上屯住。 哨軍報知袁紹,紹聚眾商議。操曰:「董賊屯兵在虎牢關,截諸侯中路,分其形勢。可勒兵一半迎敵。」紹乃分王匡喬瑁鮑信袁遺孔融、張揚、陶謙、公孫瓚八路軍馬,往虎牢關迎敵;曹操引軍往來救應。太守王匡引兵先到,見呂布出陣往來。 令名將方悅出戰,五合被布刺死。匡急奔潰,卻得喬瑁、袁遺兩軍趕來,救了王匡,呂布方退。 八路諸侯會議,言呂布英雄,無人可敵。諸侯各領本部軍,分八陣布列山前。遙見呂布先來沖陣,張揚軍中首將穆順,挺槍戰不兩合,又被呂布刺死。八路諸侯心膽皆裂。太守孔融部下勇將武安國曰:「吾受文舉十年恩德,當以死報!」乃提五十斤鐵錘飛馬而出,與布戰到十合,被布一戟刺着手腕。棄錘於地而走。呂布徑取公孫瓚,瓚挺鐵槊戰布,二合,瓚回馬落荒而走。布趕上,挺戟望瓚後心便刺。旁邊閃出張飛,大叫:「三姓家奴休走!」呂布棄了公孫瓚,來戰張飛。五十合不分勝負。雲長舞青龍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又戰三十合。玄德看了,輪雙股劍去砍呂布。三個圍定,呂布架隔遮攔不住,倒拖畫戟飛馬便走。玄德、關、張趕到關下。張飛望見關上青涼傘蓋,【曰】:「必是董卓!趕上關去,拿住董賊斬草除根!」關上矢石如雨打下,不得上,退回本寨。[1]

簡介

題名:虎牢關三戰呂布 所屬朝代:元代 作品體裁:戲劇 主題詞或關鍵字:虎牢關三戰呂布 作者:[[]]鄭光祖

摘要

鄭光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字德輝,平陽襄陵(今山西臨汾附近)人,生卒年不詳。所作雜劇共18種,今存8種:《伊尹耕莘》、《三戰呂布》、《無鹽破環》、《王粲登樓》、《周公攝政》、《老君堂》、《翰林風月》、《倩女離魂》。從這些保留的劇目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的劇目主要兩個主題,一個是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另一個是歷史題材故事。這說明,在選擇主題方面,他不像關漢卿敢於面對現實,揭露現實,他的劇目主題離現實較遠。他寫劇本,大多是藝術的需要,而不是政治的需要。 虎牢關三戰呂布·楔子一 虎牢關三戰呂布·楔子二 虎牢關三戰呂布·第一折 虎牢關三戰呂布·第二折 虎牢關三戰呂布·第三折 虎牢關三戰呂布·第四折[2]

劇情

虎牢關三戰呂布舊題 鄭光祖(簡名《三戰呂布》) 末本。出場人物:正末—張飛;末—劉備,關羽;沖末—袁紹;外-呂布 ,曹操;淨—孫堅。

第一折:([仙呂·點絳唇]套九曲)東漢末年,袁紹會合十八路諸侯,以曹操為參謀,以孫堅為盟軍,與呂布相持,戰於虎牢關下,為呂布所敗。曹操催糧路過平原縣,拜訪劉、關、張三兄弟,勸他們前往虎牢關破呂,張飛躍躍欲試。

第二折:([雙調·新水令]套六曲)呂布飛揚跋扈,專搦不曾與之交戰的孫堅。孫堅畏懼稱肚痛,不敢出戰。劉關張趕來,卻受到孫堅的蔑視。恰呂布陣前索戰,孫堅又稱肚疼,張飛譏其為「蠟槍頭」,孫堅惱羞成怒,欲斬張飛。曹操催糧回來,勸孫堅放了張飛,令其出戰呂布。孫堅率軍出陣二楔子:([仙呂·賞花時]一曲)孫堅戰呂布大敗,倉惶逃命,呂布得孫堅盔甲,令部下攜之,班師請功,卻為張飛奪回。

第三折:([中呂·粉蝶兒]套十一曲)呂布得知孫堅衣甲被張飛奪回,率兵征討劉、關、張三兄弟。孫堅逃回本營,謊報戰況,張飛拿了盔甲,當場拆穿謊言。楔子:([仙呂·賞花時]一曲)呂布再次搦戰,張飛與二位兄長輪戰呂布,呂布大敗而逃。 第四折:([正宮·端正好]套六曲)劉關張得勝回營,張飛向眾將備說戰鬥場景。袁紹宣旨,封賞曹操和桃園三兄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