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虎斑頸槽蛇
圖片來自taieol

虎斑頸槽蛇學名Rhabdophis tigrinus)為游蛇科頸槽蛇屬爬行動物,俗名虎斑游蛇、野雞項、雉雞脖、竹竿青、雞冠蛇,是蛇亞目游蛇科頸槽蛇屬下的一種有毒蛇類。[1]

目錄

特徵

長約0.8米左右。體重一般為200-400克。頸背有一明顯頸槽,枕兩側有一對粗大的黑色斑塊。背面翠綠色或草綠色,有方形黑斑,頸部及其後一段距離的黑斑之間為鮮紅色;腹面為淡黃綠色。下唇和頸側為白色。全長80cm左右。背面翠綠色或草綠色,軀幹前兩側有粗大的黑色斑塊,頸部及其後一段距離的黑斑之間為鮮紅色,腹面淡黃綠色。頸背正中有一明顯淺槽。眶前鱗2,眶後鱗3.4,顳鱗1(2)+2(1),上唇鱗多為2~2~3式,背鱗19~19~17(15)行,全部具棱或最外行平滑,腹鱗146~160,肛鱗2分,尾下鱗51~74對。

分布

分布於日本朝鮮俄羅斯台灣以及中國大陸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等地,常棲息於有水草多蛙蟾處。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30至2200米。

特殊性

虎斑頸槽蛇具有毒腺,而且在齒槽後方具有較大的牙齒,形態上非常接近後溝毒牙毒蛇。然而虎斑頸槽蛇並不是毒蛇,因為其毒腺與毒牙沒有導管聯通。其毒液不通過毒牙導管,而通過其他物理方式進入被咬者的傷口。

虎斑頸槽蛇的毒性較為強烈,是游蛇中比較著名的足以對人類造成危險的蛇。虎斑頸槽蛇的毒液量很低,平均毒量11.8mg,毒液成分主要是金屬蛋白酶類凝血酶等。但靜脈毒性很強,靜脈LD50為0.265mg/kg,超過絕大多數蝰科毒,08年已把它列為毒蛇。

這樣就造成特殊的後果:作為一種並非毒蛇的蛇類,虎斑頸槽蛇卻具有對人類有致命可能性的毒液。在日本確曾報道過遭虎斑頸槽蛇咬傷致死的案例。在中國也有過多起因本種蛇咬傷致危的案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