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蔣紫涵 味 無 味 處 求 吾 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頁面
前往: 導覽搜尋
味 無 味 處 求 吾 樂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味 無 味 處 求 吾 樂》中國當代作家蔣紫涵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味 無 味 處 求 吾 樂

白駒過隙,歲月荏苒,千帆過盡,往事隨風,看着這些學生青春逼人的文字,既羨慕又嫉妒。羨慕他們如曠野之鳥,活力滿滿,間不容髮,憧憬生活的樣子;也嫉妒他們意氣風發,神色坦夷,無所畏懼,走向生活的勇氣。畢竟成熟帶來的結果,雖可避免幼稚的傷害,卻也錯過了起始的勇氣。

這些年輕人,做着自己年齡段該做的事,穿自己年齡段該穿的衣,寫着自己年齡段該寫的文字;將風景丟失在山水間,將點滴往事儲存了下來,將愛恨怨戀訴諸於紙上,將喜怒哀樂滲透在筆端。他們筆下,有春天相識,夏天熱絡,秋天分手,冬天療傷的故事;也有片言隻語,皆是經歷,萬語千言,化為閒筆的感悟。他們深知,每個生命里出現的人,都有其原因與使命;每個生活中的偶然必然,都會成為青春路上的印痕。茨威格說:「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也許,給別人的禮物,還需要積攢;但給自己的禮物,就在這字裡行間。相信穿行於亂花之中,他們的每一個拐彎,都是為了走到一條更好的路。

好吧,年輕不為夢想埋單,老來憑何話說當年?然後,推薦一下,鮮衣怒馬少年時,字里道盡長安花!

《鮮衣怒馬》欄目,專門推送學生優秀作品

本欄目既接受個人投稿,也歡迎指導老師以班級或者學校為單位投稿,尤其歡迎帶輔導老師點評的作品。


高麗君

味 無 味 處 求 吾 樂

——一位大學生與自己的年末對話

題目出自辛棄疾的「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此生」,選擇它作為今年總結的題目,是因為這句詞回答了二〇年教給我的最重要的一課——如何面對根本性的孤獨,如何面對自己的普通。 先例行總結一下今年吧。

關於學業。學業上,最重要的莫過於選定了專業,按照很早前就預想過的一樣選擇了統計科學,並修一些金融的課程。嘗試了小課題,找了老師和AA交流,對之後學業上的路有了規劃,也有了一個時間表。

關於性格。去年的總結中,我提到大學以後所有的機會都要靠自己爭取,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夠變得開朗,學會如何與人交往。那時候我改用了卡夫卡的一句話——「這些要是一把鐵鍬,破開我靈魂深處冰封的海洋」。今年,我真的覺得我做到了。我非常非常清晰地感覺到,我打開了自己。

暑假時我在cpr做事,開學後正式成為了它們的學生記者。從八月份開始,我接觸了不同的學生,後來又採訪了兩位老師與一位駐校藝術家。這些活都是自己攬的,因為我很想接觸不同的人,傾聽不同的觀點。我開始約老師吃飯與聊天,參加能與他人交流的活動,主動表示自己可以寫中英雙語的稿件等等。從根本上而言,我不再像從前一樣因為擔心自己做不好而拒絕做事,變得很渴望與不同的人接觸。

中秋晚會時我遇見了大一的老師,和她聊了一會天,她和我說:「感覺這麼久沒見,你變了好多,整個人都open了,大學真的很神奇。」這句話讓我開心了很久,因為我意識到,我並沒有違背本性去進行自己不喜歡的社交,我仍舊安靜、喜歡獨處,甚至有些慢熱,但是我又真的開朗了很多,發現了與人交流的樂趣並積極地去實踐了。我仍舊保留着自己性格里的內斂,可是我打開了自己,不再懼怕交流、不再懼怕表達自我,也不再懼怕為自己爭取想要的東西。 關於大學生活。我發現大一一整年,我都沒有真正明白大學和高中的本質區別——高中是應試的,是我為了來到更好的平台而不得不埋頭苦學的日子。可是大學是一個全新的平台,如果和高中一樣只知道低頭學習,那麼站在更高的平台就變得和站在低處沒有區別了。我應該在大學學會抬頭四望,學會看見自己所處的位置,學會發展自己的眼光和判斷力,學會了解自己將要從事的領域,最重要的是,學會利用我所處平台能夠提供給我的豐富資源。學習依然重要,可是鑄成人生高台的那些能力,已經絕不僅僅拘囿於學業成績了。

關於外貌。在今年的對話和uBuddies「改變自我」活動的推文中,我都有講過自己對於外貌的看法。隨着大學生活的又一年,我開始逐漸明白,世界上這麼多人,擁有外貌特權的本來就少,能夠利用好自己美貌的人更是不多。和大部分普通人一樣,我依靠自己的能力,不去奢求外貌帶來的附加福利。我不否認美麗的重要性,但是我開始看見真正的自信與安全感一定來自內在——我希望有一份和我的專業相關的工作希望成為自己認可的人、希望能夠承擔對家人朋友乃至社會的責任,這些,靠的都是我的能力。不盲目地被社會狹隘審美洗腦,追求我感到舒適和喜愛的美,決不讓外貌成為我的自信和安全感最重大的來源,是我覺得愉快並且有價值的事情。

清醒地去思考,真正將我帶到今天這一步的,從來都不是他人幾句對外貌的誇讚;真正讓我被人喜歡的,也從來不是什麼美與不美。我蘊含着的巨大能量,我獨一無二不可替代之處,從來都生長於我的內心深處。它才是我真正希望能夠開花結果的東西,才是真正能夠帶着我以我的視角去看這世界的東西,才是真正伴隨我一生不會枯萎貶值的東西。

關於寫作。今年的寫作和閱讀對我而言是一個全新的階段。疫情期間沒有看進去太多書,但是補了十幾部經典電影,返校以後生活規律起來,這一年讀的書也有二十七八本。很多以前讀不懂的書都勉強能讀了,出現因為一本書無聊而讀不進去的情況也少了很多。此外,這一年寫了五十多篇文章,家書、對話、小說,以及一些隨感散文,記錄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和生活。上半年開始嘗試寫了短篇小說,下半年開始慢慢向不同公眾號投稿自己的文章,陸陸續續發表了十幾篇,對哪些類型的公眾號適合自己有了初步的了解。

大學以前的近二十年,對我而言都是非常單純的積累階段,只是藉助寫作來表達情感,很少真正通過文章去表達自己的思想。大學以後,尤其是今年,心裡有很多想要表達、分享的思想觀點與情感,寫作因此變得不可或缺。但是,作為一種輸出性的愛好,寫作常常讓我感到自己的匱乏。一篇當時寫完很滿意的文章,只要放幾天再回頭去看,就一定會看到很多不足,深刻地感受到很多需要進步的地方。所以,我常常覺得自己必須去讀書、學習、獨處、與不同的人交流、看一些表演、細緻地觀察生活、誠實地探尋自我,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感到充盈。

今年的寫作確實帶給我很多,甚至還有許多陌生人的認可,我真的非常感激。就像九月時我寫給自己的文章中的那句話:「我曾經寫作,我正在寫作,我將要寫作——我渴望表達,噴涌的思緒是我獨一無二的文藝復興,構築起我流光溢彩的人生篇章。即使平凡,即使困苦,我也絕不會忘記筆在我手。」我真的很開心,在今年,許多老師為我的寫作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我可以懷着自己的熱愛,在這條有靈感、有機會、有陽光、有鮮花的路上走下去。 再來說說孤獨與平凡吧,今年教給我最重要的一課。

關於孤獨。我的大部分時間都過的非常開心,家人朋友的愛和陪伴更是讓我很少覺得孤獨。但是在今年,我開始感受到了一種以前從未經歷過的孤獨,它讓我思考了很多。在十一月份的速寫中,我寫道:「我開始明白,有些孤獨是不能解的——我決心要堅持自己的一些東西,因而我註定不能與這個世界百分之百的契合。」隨着長大,隨着見識、經歷、想法的變化,人與人之間思維的差異變得越來越明顯。而思想和經歷的不同,又讓本就困難的共情更加困難,許多細微的情感難以用語言表述清楚,我知道誰也做不到真正的設身處地。有時候我很想和家人或者朋友說一說我的悲傷,但是我又只能承認,我所走的路和他們不一樣,就像他們所走的路和我也不一樣,我確實無法去講述我在某一瞬間,甚至某一段日子裡經受的那些失落、沮喪,以及孤獨。 這種孤獨是一種內源性的感受,是我作為一個能夠獨立思考的人所必須面對的,是我走向這個世界時要求保留自我的一道深深烙印。我知道,它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標誌着我在變得成熟,可是有時候,這種孤獨又真的讓人難以忍受。借用傑克·倫敦在《野性的呼喚》中寫到的一句話——這是一種兆頭,表明他正在用他自己的生命聆聽追憶他祖先的生命。如果說,我擁有的自我、親人與朋友、學業、愛好,以及未來,是我最堅實的壁壘,那麼,這種孤獨,來自原始人性的根本。就像是一陣風,它吹來遠方的寒氣,催我抬頭望向明月。被這種孤獨纏繞時,我總覺得我回到了自然狀態,那個我們祖先赤身裸體面對天地的時代

我必須與這份孤獨共存,我也需要與這份孤獨共存,它為我帶來了對自我的深刻思考,也幫助了我在紛雜世界裡去以最原始的視角觀察天地萬物。 辛棄疾說:「味無味處求吾樂」,這句詞的官方解釋是在有味和無味間尋求自己的快樂,但是,我的理解是,去品味「無味」以尋求自己的快樂。這種孤獨也許不像生活的其它方面一樣色彩鮮艷、花團錦簇,但是,它是一種真實的存在,我需要去領悟。既然根本性的孤獨是難以解決的,也是不需要被解決的,那麼,去接受並感受它——與它共存、與它交流、與它對話,是我今年才理解的道理。

關於平凡。其實大家都知道,堅定的目視前方,走自己的路,不被他人的節奏所影響,是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可是,眼可看,耳可聽,真真切切身處優秀的學校,同輩壓力實在是無處不在。學業、社交、家境、特長、外貌……大學要求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到處擠滿拚命努力的學生。

坦誠地說,我有時會因為自己各方面的平庸而感到無奈——我喜歡理科,也選擇了理科專業,可是我真的學不過那些聰明刻苦的學霸;我喜歡寫作,也認真而快樂地在一直寫着,可是我知道我不算一個非常有天賦的人。我真的有很多不擅長的事情,雖然我清楚地知道,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

可是,即使這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我仍舊會為之困苦。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差距,它就擺在那裡,我必須去解決我的心理落差。九月時我寫了《快樂博弈》和《我心匪石》,這兩篇文章對我而言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因為它們是我真正開始反思自己給自己帶來的壓力,我覺得我拘囿於狹隘的目光,只盯着眼前一點方寸之地。

其實我知道的,以整個人生的尺度去看待,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如果認定自己只有一條路,或者自己的人生將會被某樣東西徹底決定,是很辛苦的事情。但是,真正學會這種看問題的方式是很難的。我不停不停地告訴自己:不要總盯着自己的績點,不要總盯着眼前的那點得失,去享受自己喜愛的專業,去享受豐富充實的大學的生活。

可是,勇敢地接受自己的平凡,並理智樂觀地梗着脖子走下去,是需要在世事變化無常的突襲,在生活千錘百鍊的鞭撻,在現實酸甜苦辣的浸染中,才能練就的堅韌幽默

我無法從某一本書或者任何他人的智慧中得到頓悟,思想終究是內在的,他人只能給與指導,真正的開悟必然來自我對生活的感受與理解。我知道要打開自己眼界,要用更高更遠的目光去看待現在困住我的東西,要真正明白放棄也是一種解決方式,要像水融入水一樣化解自己內部的衝突,但是,我需要時間。

這是我一生的功課,不急,也急不來。 簡媜在《三隻螞蟻吊死一個人》中寫道——人生的結構,也像月之陰晴,草樹之榮枯,一半光明一半黑暗。我們之所以容易受傷,乃是因為在盡情享受美好的一半之後,更貪心地企求全部的圓滿。人是追求完美的動物,而完美只是激勵人懷有向上意志的信念而已,人生的基礎結構無法懷有完美。

我想,就是這樣。對他人優秀的焦慮和對自己普通的崩潰,從初中開始,就時不時地纏着我,催着我一次又一次地調整,一次又一次地找到更好的角度去看待。今年,我開始反思自己——讓我疲倦、不快樂的,到底是所謂別人的優秀和自己的不優秀,還是自己目光與思想的不開闊。所謂「材不材間過此生」,我自己的理解是:珍惜自己「不材」的那些方面,瀟灑地度過此生——我智商的上限不影響我學習統計,我天賦的上限不影響我熱愛寫作,而我的能力與思想沒有上限,它們在不同方面的進步,無時無刻不在豐盈着我的人生,只在我如何看待。

大概就是我在《我心匪石》中寫到的那樣:「所有的努力都會有回報,只是很多時候這些回報不體現在我們迫切想要的方面。是啊,這些在努力和成長中悄悄在我靈魂中的紮根生長的堅韌,會比眼前我所迫切追求的成績、升研等等伴隨我更長的時間,在我的每一段黑暗時光中閃閃發光。」

這些大概就是今年總結我想寫的內容了。我時常感慨今年過得太快,可是總結時,卻也發覺今年的自己也已經行了很多路了。一切美好的痛苦的感恩的思考的都將留在回憶,留在我靈魂深處化為我的一部分。前方全新的風景與挫折,我已做好迎接的準備——希望二一年平安又順利,希望我仍舊愛與被愛,希望我一直勇敢而堅韌。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1]

作者簡介

蔣紫涵,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數據科學學院2019級學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