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蔣介石之墓

中文名稱:慈湖蔣陵

省份:中國台灣省

地理位置:台灣島桃園縣大溪鎮復興路一段1097號

景點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代表景點:慈湖風景區 慈湖紀念雕塑園區 大溪老街

所屬國家:中國

「蔣介石台灣陵寢」一般是指「慈湖蔣陵」


蔣介石陵寢:慈湖蔣陵蔣介石在1975年去世後[1],沒有下葬,其靈柩暫厝在中國台灣省桃園縣大溪鎮的慈湖陵寢,以待時機,歸葬故鄉[2]。蔣氏是中國浙江奉化人[3]。根據江浙一帶的習俗,人死在異鄉而又暫時未能歸葬老家的話,就先予浮厝方式處理[4]。所謂浮厝方式,是指靈柩離地三寸,在四個角墊高。採用這樣的殯葬方式,是為了讓子孫能在不破土刨墳的情況下,輕易地遷葬先人。慈湖陵寢原名「洞口賓館」,落成於1959年6月13日。1962年由蔣介石手書「慈湖」並更名為「慈湖賓館」[5]。在蔣介石去世前是作為行館之用。2018年2月28日,「台獨」分子在桃園慈湖對蔣介石靈柩潑紅漆[6]。 快速導航 光影集錦詞條圖冊 中文名稱 慈湖蔣陵 省份 中國台灣省 地理位置 台灣島桃園縣大溪鎮復興路一段1097號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 代表景點 慈湖風景區 慈湖紀念雕塑園區 大溪老街 門票價格 免費 開放時間 8:00-17:00,全年開放 所在國家 中國 目 錄 1光影集錦 2暫時陵寢 3寢宮溯源 4陵寢風貌 5生命終點 6詞條圖冊 1光影集錦 圖冊集錦 分類1分類2分類3 慈湖蔣陵 8張

目錄

暫時陵寢

慈湖蔣陵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去世,被暫時安葬在台灣桃園縣大溪鎮的慈湖。蔣介石死後,棺木一直沒有安葬,只是「暫時安放」在台灣桃園縣大溪鎮與復興鄉交界處的慈湖。慈湖原名「埤

尾」,本是一個呈牛角形的人工水庫,水碧山青。過慈湖,繞過一個小山包,見一個很小的四合院掩映在樹林之中,這就是慈湖賓館,原為蔣的行館。據說也是他的「反攻 復國」的指揮

部。但從外觀看,這個四合院狹小且簡陋,沒有「帝王之氣」。

慈湖蔣陵

距慈湖幾里外還有後慈湖,兩湖之間有隧道相通。「後慈湖」事實上為一處蜿蜒的水域,終年平靜,不見波瀾。而進入後慈湖最近的路徑,則是從慈湖蔣介石陵寢旁的小徑進入。從慈湖陵

寢走到後慈湖,約為20分鐘,過程猶如一般的登山健行步道,只是少人經過,使得道路青苔密布。而路程中的碉堡、石牆崗哨、防空洞,則可以嗅得出昔日的緊張氣息。

陵寢後方也有幾處密道,在昏黃小燈泡的照明下,多了一絲神秘色彩,只是密道均由鐵網圍住,無法輕易觀看全貌。走過數百米的上坡步道,地勢猶如小山丘的往下延伸,此刻可以看

到「後慈湖」的水池,附近則有零散的辦公室建築,桃園縣政府已經擺放許多歷史資料,當成展覽館。遊客有幸到此,可以感受歷史的歲月蒼涼。

寢宮溯源

  慈湖附近有一座海拔300多米的死火山,叫草岭山,是桃园县惟一的火山遗址。这里有山有水,在20世纪60年代初被蒋介石看中。据报道,当时蒋介石看中这里,并不是为了身后“安寝”,

而是想把這裡變成「總統府」的戰時疏散辦公地。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陸正遭遇自然災害,與前蘇聯的關係也走向破裂。蔣介石認為,這正是「反攻 大陸」的絕好時機。他考慮到,一旦戰爭打響,位於台北市中心的「總統府」目

標太大,很容易遭到攻擊,於是打算在台北附近尋找一個「總統府」戰時疏散辦公地。恰好,台灣望族林本源家族有意向當局捐獻一塊地皮,這塊地皮就在桃園縣大溪鎮,乃是林家的發源地。

1959年6月,國民黨當局在這裡建了一座四合院,名為「洞口賓館」,建築面積為1628平方米。1961年,蔣介石到這裡視察,發現這裡山清水秀,與自己的故鄉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的景色十

分相似,便動了思鄉之情,決定把這裡改為「總統行宮」。第二年,蔣介石為「洞口賓館」題寫了慈湖二字,以表達對母親王采玉的懷念,感謝母親的慈愛。此後,「洞口賓館」改名

為「慈湖賓館」,「埤尾」的地名也隨之改成了慈湖。

那時,蔣介石雖口口聲聲要「反攻 大陸」,其實心中也明白,大陸已無法「反攻」,這也意味着他無法再回到奉化溪口老家,因而常來「慈湖賓館」小住,略慰思鄉之情。據說,蔣介石每

次來到慈湖,都要說起奉化,說起溪口。

蔣介石之墓

陵寢風貌

慈湖蔣陵

陵寢正門前有一條狹長的道路,路的中央擺放着蔣介石的坐像。正廳里,牆上是蔣的遺像,壁爐上供着鮮花與燭台,兩旁是國民黨旗和中華民國國旗,前面是放置在黑色花崗岩上的銅棺,

上面覆有青天白日。棺前是一個由黃色雛菊紮成的十字架,標明了蔣的基督徒身份。這裡原是蔣的會客廳,並不寬敞,放下靈梓,顯得很狹窄。蔣的遺言中並沒有關於他身後的安排,蔣經

國和宋美齡根據蔣的平日意願,將靈柩「暫厝桃園慈湖」

陵寢正廳十分肅穆,蔣介石遺像兩邊掛着國民黨黨旗。在正廳東側,蔣介石生前住過的臥室,一切布置保持原狀。書房的牆上掛着宋美齡的畫,書桌上放着一張便條,上面有蔣介石用紅鉛

筆寫的4個字:「能屈能伸」。在正廳西側有一個房間,專門陳列蔣介石獲得的各種勳章、獎章。

由於陵寢當時是為戰時的緊急狀態而建造的,所以占地面積不大,空間有限。若沿着陵寢往周圍走動,經常會發現長滿青苔的廢棄碉堡、水泥辦公室、秘密地道,連廁所都被秘密掩體包

圍。桃園縣政府經過多年的積極規劃和修建慈湖風光,這裡已經成為最負盛名的旅遊觀光聖地。

蔣介石之墓

生命終點

慈湖蔣陵

蔣介石沒想到,「慈湖賓館」建好沒幾年,他就走到了「生命的終點」。1969年8月,蔣介石乘坐的車在陽明山被一名少將的車撞翻,蔣介石的胸口受到嚴重撞擊,心臟部位明顯擴大。從

此,他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心臟病也越來越嚴重。

1975年3月,宋美齡從美國請來醫生為蔣介石做肺穿刺手術,從蔣介石的肺部抽出大量膿水,蔣介石從此高燒不退,心臟多次停搏。3月26日,蔣介石病情轉危,經過3個小時的搶救才得以保

命。蔣介石自知來日不多,口授遺囑,吩咐自己死後,棺木暫時安放在慈湖,將來安葬於南京紫金山麓中山陵旁。

當年4月5日,正值清明節,蔣介石突然發病,搶救無效去世。當年4月16日,蔣介石大殮。當日下午在「慈湖賓館」舉行了安靈儀式。此後,「慈湖賓館」改稱「慈湖陵寢」。

蔣介石病逝後,遺體進行了防腐處理。按照奉化的慣例,在大殮前,蔣經國親自為父親穿衣服,穿了7條褲子、7件內衣,包括長袍馬褂。遺體貼身包裹着絲綿。

(圖片:晚霞滿天的慈湖[1]、慈湖蔣陵[2]、陵園門口的蔣介石紅色坐像[3]、靈堂前的換崗儀式[4]、守衛蔣公靈柩的衛兵[5]、蔣陵門口的衛兵[6]、當年叱咜風雲的北伐軍總司令[7]、蔣

氏雕像有數百座[8]、放置在黑色花崗岩上的銅棺[9]、慈湖蔣陵塑像園[10])

詞條圖冊

慈湖蔣陵慈湖蔣陵 參考資料: 1. 晚霞滿天的慈湖

2. 慈湖蔣陵

3. 陵園門口的蔣介石紅色坐像

4. 靈堂前的換崗儀式

5. 守衛蔣公靈柩的衛兵

6. 蔣陵門口的衛兵

7. 當年叱咜風雲的北伐軍總司令

8. 蔣氏雕像有數百座

9. 放置在黑色花崗岩上的銅棺

10. 慈湖蔣陵塑像園

詞條標籤: 旅遊 文物考古 地理 地點 歷史著作 歷史

視頻

蔣介石之死(上)上傳於 2014-07-08

蔣氏故居:蔣母墓 蔣介石生母王彩玉之墓 墓碑系孫中山所書上傳於 2020-06-10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