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葵盛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葵盛邨
圖片來自udn

葵盛邨英語:Kwai Shing Estate)是香港政府廉租屋邨的一部份,位於新界葵涌葵盛圍,分開葵盛東邨英語:Kwai Shing East Estate)及葵盛西邨英語:Kwai Shing West Estate)兩部分。重建前的葵盛東邨於1973年落成。而葵盛西邨則於1977年落成。

高盛臺英語:High Prosperity Terrace)是香港的一個由私人機構參與興建的出租公共屋邨,位處新界葵涌葵盛圍188號,建築師為簡陳建築師有限公司,總承建商為協興建築有限公司,其位置原屬於葵樂臨時房屋區,葵樂臨時房屋區於2000年清拆後香港房屋委員會新世界發展(以時泰集團有限公司名義)聯手興建高盛臺,但因停售居屋第23B期,在房委會回購後並無出售,而是作公屋出租,於2003年入伙,有鑑於本邨屬私人參建居屋設計,與其他同區的屋邨相比,租金較昂貴。

說明

重建前葵盛邨一共有19座(1至20座)不設第11座,由前工務司署建築設計處設計,總建築師為Mr.Colin Bramwell, ARIBA,項目建築師為Mr.Thomas Ku, ARIBA;第一期由德榮建築及順興建築負責興建,而第二期由德榮建築承建。

現在,葵盛東邨與葵聯邨均屬於同一個管理處管理,葵盛西邨則由另一個管理處獨立管理。

歷史

根據葵盛政府廉租屋邨計劃,是先興建第12座至第20座(地盤1;而原先規劃的地鐵荃灣線車廠出入線隧道下穿12及20座)。為了配合房屋委員會的成立,當時的葵盛政府廉租屋邨(只有第12-20座)更名為「葵盛邨第1期」,而當時正興建中的第1至10座便分別屬於第2及3期(地盤2及3,其中第1至5座屬地盤3)。1977年,第1至10座全部落成。3月起第1期改稱「葵盛東邨」;而第2及3期則改稱為「葵盛西邨」。西邨和東邨一樣,設有大型升降機塔,方便居民上山。這設備曾被政府大力宣傳,作為公共屋邨最佳設施的「樣板」(意即「模範屋邨」、不是指在北角的模範邨)。

葵盛東邨位於葵涌地區中西部的丘陵地帶上,重建前為政府廉租屋邨,是葵青區第4條政府廉租屋邨(由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興建/不含現為荃灣區之梨木樹邨),樓宇為數9座(第12至20座,即葵盛東邨的前身)。

在設計葵盛政府廉租屋邨第1-10座(葵盛西邨)時,建築師順應既有地形,把樓宇層層遞進地,由山腳的第10座蓋到位於山頂的第1座,逆序依山而築,樓宇錯落有緻,富有層次感。由於樓宇分佈在不同高度的平台之上,高度差多達20-40層,所以邨內設置了行人通道系統,包括在第6座及第9座設置大型升降機塔、架空天橋、有蓋人行道等設施,去連接不同高度的平台之上的各座大樓,方便居民出入,建築設計上與同期的興華(二)邨十分相似。

此外,葵盛西邨由大廈落成至今,一直未有為各大廈更名,與以往興建之徙置區政府廉租屋一樣,都是以編號顯示,且最初開建是由徙置事務處負責設計,故大廈均為俗稱「七型徙廈」(當本邨落成時,徙置區已改稱屋邨,所謂徙廈其實已不復存在)的舊長型大廈。

葵盛西邨全邨至今仍未重建,樓齡已逾43年歷史。為葵青區內第二最舊屋邨(不計石籬中轉房屋),僅次於荔景邨

不設第11座之原因

東邨和西邨興建完成後一起計算,卻沒有了第11座。原因是當初興建葵盛西邨時,預計於現時第6座及第7座間會興建一座20層的建築物,是為「第7座」,但是後來的「第7座」卻改建了巴士總站及商場。所以政府把「第8座」改為現時的第7座。其後各座亦順序改稱,亦即是說,如按設計中興建,現在的第10座就是設計中的第11座。由於第12座至第20座的興建時間比第1至第11座早,所以號碼不變。因此造成了沒有第11座的怪現象。

清拆和重建

自從1990年代,舊批的公屋漸次拆除,尤其葵盛東邨第15座至20座幾座樓宇,被驗出混凝土強度不足後,清拆及重建工程展開。(詳見26座問題公屋醜聞

房屋署曾於1983到84年間,為所有樓齡超過5年的公屋進行全面勘查,發覺有不少大廈的石屎強度均未達標準,當中有26座大廈更低至不能接受的地步,並有即時倒塌危險,這些「問題公屋」需儘快清拆,葵青區屋邨是「問題公屋」的重災區之一,該邨的第18及20座被列入「26座問題公屋」名單當中,因此需於1990年前拆卸。為安置受影響的居民,房委會早於1986年在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對上的山坡興建了盛豐樓及盛喜樓,1989年第一季獲發入伙紙,但直至同年6月所有租戶拿取鑰匙後,才按照「擴展重建計劃」進行清拆工程。餘下的第13-17座及第19座也按照「整體重建計劃」,於1993年至1995年先後拆卸。此外,葵盛西邨1-3及5-9座共八座大廈,亦於同期被驗出石屎強度未達標準(而強度僅為6-9MPa),承建商德榮建築亦因而被房署追討896萬元賠償,是各宗第七型徙置大廈偷工減料案件中,最嚴重的一宗。

餘下的第12座於1995年9月改作中轉房屋,以安置受清拆影響而又不符合資格入住公共房屋租住的居民。2008年7月23日,房屋委員會策劃小組委員會通過,清拆第12座,以解決公屋土地不足和中轉房屋空置問題。第12座於2010年11月27日起拆卸[1],原址原計劃重建為一幢有600個單位的新公屋大廈,其後原址改為重建為葵盛社區公園,並因而保留舊廈東面最低兩層的四個單位及東立面,以作公園舞台及後台設施之用。

而同樣牽涉質量問題的葵盛西邨已經被列入房屋署的22條舊屋邨重建計劃的名單內,邨內有八成居民支持重建。居民指單位內殘舊不堪,天花經常滲水需進行修補,亦曾自費維修鋁窗。但是,政府於2019年5月宣佈將不擬清拆除美東邨白田邨華富邨以外的19條高樓齡屋邨,代表葵盛西邨目前清拆重建無期。

屋邨資料

現存樓宇

葵盛西邨
樓宇名稱 樓宇類型 落成年份 承建商 備註
*第1座 舊長型大廈(第七型徙置大廈) 1977年 德榮建築
第2座
第3座 1976年 實際上是同一幢建築
第4座
第5座
第6座
第7座
*第8座 實際上是同一幢建築
第9座
*第10座 1975年

斜體表示該樓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而強度僅為6-9MPa),承建商德榮建築亦因而被房署追討896萬元賠償,是各宗第七型徙置大廈偷工減料案件中,最嚴重的一宗。

以(*)標示樓宇為2019冠狀病毒病香港疫情中多名確診個案患者居住的大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