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葬禮之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理查德•阿伯內西在死前留下了一大筆財產。在他的葬禮之後,他的妹妹、行為舉止總是頗為奇怪的科拉小姐竟說了這樣的話——「可他是被謀殺的,不是嗎?」次日,科拉在家中的床上慘遭殺害。六個遺產受益人均有作案動機,每個人都恰巧沒有不在場證明!這樁「有趣」的案件令波洛陷入窘境……他能否從和家族成員的對話中抽絲剝繭並發現蛛絲馬跡?迷霧重重,真相直到故事最後才被揭開!

作者簡介

阿加莎•克里斯蒂原名為阿加莎•瑪麗•克拉麗莎•米勒,一八九〇年九月十五日生於英國德文郡托基的阿什菲爾德宅邸。她幾乎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教育,但酷愛閱讀,尤其痴迷於歇洛克•福爾摩斯的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阿加莎•克里斯蒂成了一名志願者。戰爭結束後,她創作了自己的第一部偵探小說《斯泰爾斯莊園奇案》。幾經周折,作品於一九二〇正式出版,由此開啟了克里斯蒂輝煌的創作生涯。一九二六年,《羅傑疑案》由哈珀柯林斯出版公司出版。這部作品一舉奠定了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偵探文學領域不可撼動的地位。之後,她又陸續出版了《東方快車謀殺案》、《ABC 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無人生還》、《陽光下的罪惡》等膾炙人口的作品。時至今日,這些作品依然是世界偵探文學寶庫里最寶貴的財富。根據她的小 說改編而成的舞台劇《捕鼠器》,已經成為世界上公演場次最多的劇目;而在影視改編方面,《東方快車謀殺案》為英格麗•褒曼斬獲奧斯卡大獎,《尼羅河上的慘 案》更是成為了幾代人心目中的經典。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創作生涯持續了五十餘年,總共創作了八十部偵探小說。她的作品暢銷全世界一 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銷量已經突破二十億冊。她創造的小鬍子偵探波洛和老處女偵探馬普爾小姐為讀者津津樂道。阿加莎•克里斯蒂是柯南•道爾之後最偉大的 偵探小說作家,是偵探文學黃金時代的開創者和集大成者。一九七一年,英國女王授予克里斯蒂爵士稱號,以表彰其不朽的貢獻。

原文摘錄

「你真聰明,我想每個人的背影都有特色吧。」 「比臉更有特色。在臉上加幾條紗布和兩道絡腮鬍,再把頭髮稍微擺弄一下,無論你和誰對面相遇,他們也認不出你是誰了——但是你在走開的那一刻要小心。」 莉奇.博登掄起斧頭 砍了父親五十下。 看到自己造下的孽 又砍母親五十一。

書評

1953年的晚期作品,算是晚期作品中少有的佳作。

我個人覺得這是阿婆創作生涯的分水嶺。

因為在這本書之後創作的波洛系列的作品(不算上《帷幕》這本提前寫好的),我覺得除了《死人的殿堂》,就沒有什麼值得推薦的了,甚至就連這本《死人的殿堂》也是有爭議的作品。

當然,我這裡說的並不是在這本書之後出版的作品都不好,看還是能看的,因為阿婆的作品,故事性一般來說都不會太差,只是在此書之後出版的作品,就很難放上推薦位了。

先簡單的來說一下故事劇情吧,就如同書名《葬禮之後》一樣,故事的開頭是在一位老人的葬禮上,死者的妹妹科拉卻在葬禮上,說了一句讓所有人都不寒而慄的一句話,「可他是被謀殺的,不是嗎?」

結果第二天,科拉就被人用一把短柄斧,殘忍得殺害了……

故事的開頭寫得還算是挺吸引人的,或者說吸引人的只是科拉說的那句話。之所以我這麼說,是因為書中前中期那些情節,確實一般,看着可能會比較累。

提到這本書的兇器是斧頭,你就應該知道了,阿婆這本書中又引用了,莉齊·博登命案,她的小說中起碼有超過五本書,提到過這個案例。

書中的那首小詩,讓人印象深刻:「莉齊·博登掄起斧頭,砍了父親五十下,看到自己做了啥,又砍了媽媽五十一下」


話說,你們還記得有哪些作品,提到過這個莉齊·博登命案嗎?

雖然我很喜歡這本書,但是得承認,這本書的故事節奏確實較慢,前中期閱讀體驗並不好。

而且,這本書對國內讀者恐怕不夠友好,出場人物實在是比較多,故事的開篇就直接硬塞給了你十幾個人名,人名比較難記。

而且相似的人名太多,比如:什麼莫德,莫頓,蒂莫西,莫蒂默,我也是看了好一會兒才搞清楚誰是誰。。

你可以想想看,一個女人生了十次孩子,造就了書中如此多的人名,只能說計劃生育是個好東西。

這恐怕是阿婆作品中人物關係最為複雜的一本書了。

人物過多,有時候會導致沒辦法刻畫筆下所有的角色,導致部分角色形象模糊,但我覺得這本書做得已經很不錯了,至少大多數角色都有各自的性格特點,辨識度較高,尤其是書中那個老先生,就差把討人厭這三個字寫在臉上了。

書中的各個角色對於未來,制定的各種計劃,也是一個看點,讓人感覺繼承者都是一副金錢大於親情的面孔,描寫得不錯,等你看到結局再來看這些,也有種不寒而慄的感覺。

在這裡,我就囉嗦幾句,新星版的翻譯其實有點草率,有些地方翻譯選詞不當,會引起歧義。不過,勉強可以算作不影響閱讀吧。

像小說的第256頁最底下,連續有三個波洛說,這裡是新星版校對出錯,中間那個是和波洛交談的女性說的,人文版就沒犯這種低級錯誤。

不過,新星版的家族譜畫得比人文版更加簡單易懂,而且人文版都看不出來,誰是子女,誰是女婿或者兒媳婦之類的,畫得不清楚。

最後,我一點也不喜歡新星版的封面,至於理由,你看完全書後,就會發現……可以說設計這本書封面的人,至少還是看過這本書的。。

作為推理小說,我覺得這本書很不錯,起碼是阿婆二戰結束以後,我最喜歡的波洛系列作品了,可能我只會把《致命遺產》(順水推舟)放在此書前面。

詭計不錯,只是阿婆書中這種類似的詭計,總是會讓人質疑可行性,我個人感覺風險還是比較大的。

線索布設得很好,構思巧妙,尤其是波洛所說的兇手犯下的第二個錯誤,雖然前面多次提到,但還是很難看出與命案有何關係。

誤導還行,紅鯡魚很多,尤其是書中那幾個修女,容易讓讀者搞混,兇手的意外性還是不錯的,也就小說的解答篇幅,我嫌短了點。

只不過,書中有個情節畫蛇添足,因為類似的情節在阿婆作品中多次見到。

如果你接觸過的阿婆作品足夠多,這會導致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這個人身上,那麼,兇手也就顯得不那麼出人意料了。

最後,提一下動機,很多人都說動機牽強,但我覺得是最為簡單,而且最真實的動機,因為,人性如此。

像新星出版社的編輯推薦就是這麼說的:這本書是阿加莎對貪婪最精彩的刻畫,面對利益,人性是如此的不堪。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就是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而衝動殺人,這樣想的話,書中的動機也不難理解,要學會見怪不怪。

有的時候,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可要比書中所描繪的,要瘋狂得多。

比起質疑動機,我更想質疑一下,為什麼兇手要冒着風險回到莊園去?

而且,小說結尾處的「什麼樣的兇手都有」,似乎有點像是阿婆本人,在讓讀者別在糾結動機是否合理了。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