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董希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董希源,1964年生於福建詔安縣[1]

,1984年至1986年就讀於上海外國語學院美術專業班[2]

。 中文名 ;  :董希源

出生日期 :1964年

民 族 : 漢族

主要成就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職 業 : 藝術家

出生地  : 福建

國 籍 : 中國

代表作品 : 《高壑覽景圖》、《秋山雲散圖》、《流雲飛瀑圖》

畢業院校 : 上海外國語學院美術專業班

目錄  : 1人物簡介  : 2任免信息  : 3學術活動  : 4作品評價  : 5作品特點  : 6作品簡介

1人物簡介

  1988年至今在共青團福建省委「全國青少年閩台活動營地」工作;1988年當選福建省青年書畫家協會會長;1998年當選福建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海峽書畫研究會研

董希源

究員;1998年、2003年當選福建省八屆、九屆政協委員;1998年當選福建省政協書畫室成員;2003年當選福建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委員;1998年、2003年當選福建省八屆、九

屆青年聯合會常委;2003年當選福建省美協會員。現任福建省青年書畫家協會會長、福建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福建省政協委員、福建省青年聯合會常委。

2任免信息

2018年1月24日,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董希源當選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3學術活動

1986年 在上海舉辦個人畫展;

1987年 在福州舉辦個人畫展;

1996年 應邀赴台灣進行文化交流並舉辦作品展;

2001年 參加全國中國畫展獲優秀獎,入選第十五屆全國新人新作展,參加迎奧運全國中國畫展並獲銅獎,董希源中國畫巡迴展在漳州市、廣州市陸續舉行;

2002年 參加西部中國畫邀請展並獲優秀獎,全國工筆花鳥畫展獲優秀獎,在佛山市、順德市、增城市、清遠市舉辦個人巡迴畫展。

主要學術著述: 《董希源畫集》、《董希源作品精選》、《董希源山水畫選》、《透視董希源》、《名家畫苑——董希源·我學山水畫》、《董希源花鳥畫作品選》等。

4作品評價

董希源山水畫給人最深的印象便是氣韻生動,山川雄偉秀麗,豪邁剛健,很有氣勢,他擅長把握畫面的整體感,如《高壑覽景圖》、《秋山雲散圖》、《流雲飛瀑圖》、《雲涌

春山圖》等,雖然

董希源 2006年作 荷 鏡心

峰巒疊出,婉蜒不絕,溝壑縱橫,目不暇接,同時流雲飛瀑,涌動其間,但卻毫無零碎瑣繁之感,整個山體龍脈互相呼應;渾然一體,給人以大氣磅礴的;仕美質感。

中國山水畫在五代、北宋時期達到一個高峰,如董源《夏山圖》、范寬《溪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雖平遠、高遠、深遠不盡相同,但無不以高山仰止的壯美,展示了祖

國大好河山那巍峨的質感,富有陽剛之氣。同時,古人嘗稱,水、云為山之呼吸,若無水、雲,山無生機。董希源正是把悟了傳統三味,使其所繪山水具有撼人的氣魄和雲水流

動的生機。那堅實的岩壑、飛動的流泉、變滅的煙雲,與點景人物、樹木、村舍,共同構築了富有韻律的、生機勃勃的大自然,可游可居,可親可愛,讓人陶醉其中。 董希源山

水畫另一個特點是構圖飽滿,雖密不透風,卻疏能跑馬。為了突出山水的雄奇峻偉,他以層層疊加的方式使所繪作品產生頂天立地的效果,強悍、雄厚、先入為主,使觀者在綿

延不絕的大山面前領悟氣勢逼人的感受,解讀氣壯山河的妙諦。

毛澤東在《十六字令》詞中稱讚祖國大山道:"天欲墜,賴以柱其間",欣賞董希源的《雲涌春山圖》、《高壑觀景圖》時,此種情感令人油然而生。董希源雖然捨棄了大塊留白

的方式,但他卻沒有捨棄"計白當黑"的優良筆墨傳統,他以如瀉的流泉飛瀑、如幻的嵐氣雲煙,讓凝固的岩壑沉浸在流動的空氣中,泉聲、雲氣,可聞可觀,大自然的呼吸動

靜,是如此地和諧、優雅、秀麗、多變。熱愛生活的董希源,還喜歡在畫面上點綴草帽,着連衣裙的少女倩影,給奇山秀水增添了現代生活氣息,與常用古裝老僧、隱逸點景的

方式相比,別有一番情趣。故而觀其山水,既有崔巍雄奇之美,又有靈巧秀雅之情,

董希源 1993年作 天籟 橫幅

虛實相濟,互得益彰。

5作品特點

董希源

山水畫第三個特點是表現手法靈活豐富,工意兼具,技法全面,他善用大小斧劈皴,去展示山體的剛健;亦好用長短披麻皴,去表現山巒的渾厚;還能用豆瓣皴去寫出岩壑的質

感;董希源並不喜歡一味地放任,而是強調在客觀基礎上的誇張、美化,將元代趙子昂為代表的"文人畫"工意兼具的傳統,予以發揚光大。他在遠景、中景、近景的處理上,更

是體現了這一思想,該寫實處則寫實,該寫意處則寫意,靈活運用,恰到好處。如《秋山雲散圖》,近景之楓樹竹林,丘壑山舍,表現精到;遠處之雲峰氣嵐,水墨淋漓,而全

圖渾然一體,並無生硬做作之弊。在設色、光影的表現上,畫家也十分注意,落筆不苛,既不偷工減料,又不濫用水墨,技藝純熟,層次豐富,收到"咫尺十里"之效,而不讓古

人。 趙子昂曾云:"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何益。"趙氏所說古意,實際是指學習傳統優秀技法,並且在此基礎上予以創新。趙氏的一生藝術實踐,就是很好的註解。而

董希源的繪畫實踐,也向我們闡述了這一真諦。他的畫面上洋溢着傳統的典雅,又充滿着新時代的審美情趣。我們可以看到以線造型、以畫為奇的創作宗旨,和講求畫意中詩情

的傳統標準;又可以看到注重光影效果,色彩明暗,以及對畫面要求飽滿的新觀念:中國傳統水墨畫設色淡雅、清麗,造型似與不似的趣味,也在其中得到體現。

6作品簡介

登上北京天安門城樓的遊人會發現,在城樓正廳的東牆上,有一幅氣勢磅礴的國畫———《山高雲祥》。畫面上,黃山奇峰、雲海松濤相互交錯,氣魄宏偉,境界開闊。這幅國

畫是今年9月24日剛換上的,作者名叫董希源,是福建省政協委員、省青年書畫家協會會長。據了解,新中國成立至今,天安門城樓收藏繪畫作品約400幅,從作者的年齡看,董

希源是其中最年輕的。

董希源一身黑色中式衣褲,腳下黑色圓口布鞋,及肩的頭髮在腦後束成馬尾———「一個傳統與現代的結合者」,這是我的第一印象。董希源1964年生於八閩大地,9歲起跟隨舅

父習畫,自幼便打下了紮實的國畫基礎。1986年,他大學美術專業畢業後,通過研摹古今名家,在繼承前人優秀傳統繪畫的筆墨精華及內涵的基礎上,不斷創新,逐漸形成了自

己獨特的繪畫語言。 當今,一些人拋棄中國文化傳統,用一些前衛的形式取悅觀眾。董希源說:「這種時尚換來的只不過是一陣短暫的掌聲。繪畫不能趕時尚,只有全身心地學

習研究傳統,才能有所創新。」董希源做到了。董希源決不畫應景之作。當許多人遊走於各種筆會、展覽謀名得利時,他更多時候是在工作室中潛心創作。他對每一幅畫都十分

在意,無論是賣、是贈還是捐,只要自己不滿意,斷不出手。董希源的畫室桌面上是一幅丈六匹的國畫,畫中疏密有致的草地上有潺潺溪水流向遠方,9隻仙鶴怡然自得,或引頸

長鳴,或振翅欲飛,或低頭啜飲,或梳羽自憐。畫雖尚未着色,已經氣韻生動、意趣盎然。他說,這幅《鶴鳴天地寬》是應邀為人民大會堂而作的。他應廣東東莞市長安鎮邀

請,要到該鎮舉辦畫展。

參考資料: 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名單--天津頻道--人民網

人民網 2018-01-25 [引用日期2018-01-27] 詞條標籤: 藝術家 美術 人物

視頻

董希源在其家鄉開國畫盛宴2016年06月04日發布

參考來源

  1. 董希源,1964年生於福建省詔安縣,搜狐 - roll.sohu.com/2... - 2013-4-13
  2. 1984年至1986年就讀於上海外國語學院美術專業班,價值中國網 - www.chinavalue.net/...- 2006-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