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葡萄灰霉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葡萄灰霉病

葡萄灰霉病
原圖鏈接

葡萄灰霉病俗稱「爛花穗」,又叫葡萄灰腐病,是灰葡萄孢霉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普通上的一種病害。葡萄灰霉病主要危害花序、幼果和已經成熟的果實,有時也危害新梢、葉片和果梗。

葡萄灰霉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春季引起花腐,中國各地均有發生。病害流行時花穗發病率可達70%以上。成熟的果實也常因此病在貯藏、運輸和銷售期間引起腐爛。葡萄釀酒時如不慎混入灰霉病的病果,可造成葡萄酒顏色改變、酒質變劣。

基本信息

中文名:葡萄灰霉病

外文名:Grape gray mold

別 名:爛花穗、葡萄灰腐病

為害作物:葡萄、番茄、茄子、黃瓜

為害部位:花序、幼果、新梢、幼葉

葡萄灰霉病
原圖鏈接

病 原:灰葡萄孢霉

病原特徵

葡萄灰霉病的病原為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 Pers),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有性世代為富氏葡萄核盤菌(Botryotinia fuckeliana (de Bary) Whetzel.)。

形態特徵

分生孢子梗自寄主表皮、菌絲體或菌核長出,密集成叢;孢子梗細長分枝,淺灰色,大小為(280-550)微米×(12-24)微米,頂端細胞膨大呈圓形,上面生出許多小梗,小梗上着生分生孢子,大量分生孢子聚集成葡萄穗狀。分生孢子圓形或橢圓形,單胞,無色或淡灰色,大小為(9-15)微米×(6.5-10)微米,菌核黑色,長圓形,1-2毫米,外部為疏絲組織,內部為擬薄壁組織。

生理特性

在5-30℃條件下該菌均可生長,適溫範圍為15-25℃,以20℃對其生長最為有利;5-10℃,菌絲生長緩慢;30℃時菌絲生長完全受到抑制。空氣相對濕度在85%以上,當濕度90%以上時發病嚴重。病菌在pH2-9範圍內均可生長,適宜範圍為pH3-6。

為害症狀

多圖

(1)枝幹:發病冬芽和幼梢可能壞死。新梢二發病的綠色新梢產生淡褐色、不規則形的病斑,病斑有時出現不太明顯輪紋,亦長出鼠灰色霉層。成熟後的新梢為黃白色,並帶有黑色的菌核。

(2)葉片:在4~6月份為害葉片。發病葉片首先在邊沿形成紅褐色病斑,初呈水漬狀,灰褐色斑,上生灰色霉層,然後逐漸引起整個葉片壞死,脫落。病害嚴重時,可引起全部落葉。病害的這種早期侵染與以後在果實上的侵染沒有聯繫。

(3)果實:花穗和剛落花後的小果穗易受侵染,發病初期被害部呈淡褐色水漬狀,很快變暗褐色,整個果穗軟腐,潮濕時病穗上長出一層鼠灰色的霉層,細看時還可見到極微細的水珠,此為病原物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睛天時腐爛的病穗逐漸失水萎縮、乾枯脫落。成熟果實及果梗被害,果面出現褐色凹陷病斑,很快整個果實軟腐,長出鼠灰色霉層,果梗變黑色,不久在病部長出黑色塊狀菌核。葡萄灰霉病帶來的為害是雙重性的:一方面由於果穗的減少而引起產量的降低;另一方面它還給葡萄酒帶來不良味感,同時使葡萄酒不耐陳釀,降低葡萄酒的質量。

(4)全株:苗床上濕度大時,灰霉病菌可布滿葡萄扦插苗枝條,引起扦插苗不能發芽,或者發芽後隨即死亡,發病率高達30%。[1]

傳播途徑

遇雨或濕度大時萌發,借氣流傳播,侵染花穗,病斑上又可形成分生孢子,引起再侵染並引起漿果發病。

發病的適溫度為18℃,相對濕度94%.通風不良,濕度大,晝夜溫差大,偏施氮肥,葡萄易發病。

品種問抗病性差異很大。一年中有2次發病期,第1次在開花前後,此時溫度低,空氣濕度大,造成花序大量被害;

第2次在果實着色至成熟期,如遇連雨天,引起裂果,病菌從傷口侵入,導致果粒大量腐爛。該病的發病溫度為5—31℃,適宜發病溫度為20——23℃,空氣相對濕度在85%以上,達90%以上時發病嚴重。

在春季多雨,氣溫20℃左右,空氣濕度超過95%達3天以上的年份均易流行灰霉病。此外,管理措施不當,如枝蔓過多,氮肥過多或缺乏,管理粗放等,都可引起灰霉病的發生。葡萄在貯藏期間也易發生此病。[2]

流行規律

葡萄灰霉病病菌的分生孢子借風雨甚至空氣流動傳播到花穗及幼果穗上,病菌侵入後常常潛伏不發病,待條件具備時侵染,造成大流行。但在盛夏,隨着高溫季節的到來,該病又停止流行,直到氣溫轉涼時再度發病。一年中葡萄灰霉病有3次發病高峰,第1次在開花前後,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主要危害花及幼果,常引起花序腐爛、乾枯和脫落,並進一步侵染果穗和穗軸;第2次發病在果實轉色至成熟期,病菌最易從傷口侵入,果粒、穗軸上出現凹陷的病斑,很快果穗軟腐、果梗變黑,形成鼠灰色霉層;第3次在采後貯藏過程中,若管理不當會發生灰霉病,發病有明顯的鼠灰色霉層,造成果穗腐爛,損失極大。此外,管理粗放,氮肥用量大,磷鉀肥不足,機械傷、蟲傷較多、樹勢偏弱的葡萄園易發病,地勢低洼、雨後積水多,枝梢徒長鬱閉、通風透光差等,都利於灰霉病的發生。

防治方法

栽培防控

加強水肥管理:增施生物有機肥鉀肥用量,減少化肥使用,每畝用生物有機肥500千克,鉀肥15-20千克,複合肥10-15千克,尿素2-5千克。在果實第一次膨大期(紅小豆粒大小時)澆透水一次,間隔7-10天再澆透水一次,使葡萄幼果得到充分膨大,果實着色期即使遇到雨季果實膨大會放緩,減少裂果現象,從而減輕葡萄灰霉病及其他果實病害的發生。有較好的防控效果。在雨季,雨前地面鋪白色透明塑料布,布下修凹下排水溝,下雨後及時排水,降低果園濕度,可有效抑制病害侵染和擴展。

摘心疏穗控制產量:葡萄整枝定穗初期,在結果枝果穗上保留一片功能葉就進行枝條第一次摘心,使營養集中供應果穗,可自然拉長果穗,使果穗長度增加10-20%,果穗長度可達12厘米左右;定穗疏花,保留小穗長度3-5厘米,整穗保留15個小穗左右進行果穗摘心。副梢長到15片葉時進行第二次枝條摘心,可省工省力。紅寶石品種每穗定粒150-180粒,可有效減少大小粒的出現;果穗成圓柱型,每穗質量500-800克,每畝產量控制在1500-2000千克,這樣對葡萄灰霉病的發生可起到比較好的防控作用。

農業防控

搞好清園:果實採收後及時清除病殘體及雜草,剪除病枝病葉,集中焚燒或深埋,減少越冬菌源。結合清園,於早春對全園樹體及地表噴一遍3-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45%(質量分數,後同)施納寧200倍液,剷除越冬菌源。

提高定干高度:葡萄定干提高到1.5米左右,使樹體通風透光,並防止地面殘體及土壤中病原菌飛濺到果實上,減輕病害的發生。

避免間作其他作物:因灰黴菌寄主範圍廣,除危害葡萄外,還危害草莓番茄茄子黃瓜等470餘種植物。如間作其他作物,易造成交叉重複感染,造成病害大流行,同時增加防治成本。

生物防治

充分利用具有灰葡萄孢霉病菌拮抗作用的微生物源物質抑制灰霉病的發生,可避免病菌產生抗藥性,具有無毒無害、安全環保、長期控制等優點。目前防治灰霉病的拮抗菌有木菌素、螺捲毛殼、單格孢屬、芽孢桿菌、白肽黴素、變構黴素、鏈黴素等。但目前灰霉病拮抗菌防治效果結論多來自實驗室條件下的灰霉病拮抗菌防治效果研究的結果,自然條件下的應用效果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明確。

化學防治

防治時期

葡萄萌芽前3月中上旬及時噴5波美度石硫合劑,全園噴灑,包括植株和地面,消滅或減少園內植株表面的越冬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

要緊緊抓住防治葡萄灰霉病的五個關鍵時期:花期末尾、聚束期、果實成熟初期、採收前三周和採收前,以有效防治手段降低葡萄莖杆、花芽的病菌侵染量,有效控制葡萄漿果中的病菌,同時預防運輸過程中灰霉病的發生。

化學藥劑

防治葡萄灰霉病的保護性殺菌劑有:78%(質量分數,後同)科博可濕性粉劑300倍液、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和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300倍液等。

保護性和治療性殺菌劑有:42.4%唑醚·氟酰胺2500-4000倍液、40%嘧霉·異菌脲懸浮劑1000-2000倍液、38%唑醚·啶酰菌水分散粒劑1000-2000倍液、50%嘧菌環胺水分散粒劑1000倍液、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 1500-2000倍液、50%腐霉·福美雙可濕性粉劑1200-1800倍液、20%氟硅唑乳液3000倍液、40%嘧霉胺懸浮劑或水分散粒劑1000-1500倍液等。

在關鍵時期內每隔2周噴一次,連噴2-4次,交替用藥,避免產生抗藥性。

生化混防

生防製劑綠地康3號是在葡萄健康枝幹、葉片和果實上分離得到的有益內生芽胞桿菌,經過室內對病原菌的抗性篩選,然後到田間進行病害防治試驗,將表現較好的有效菌株,採用現代微生物發酵工程技術發酵配製的具有防病、增產、改善品質效能的液體菌劑。

生防製劑與化學藥劑的混合使用,起到了取長補短的作用。生防製劑中選用的芽胞桿菌,可以在葡萄果實上定植、繁殖,抑制病原菌的侵染。與化學殺菌劑(殺細菌劑和銅製劑除外)和殺蟲劑混合後,芽胞桿菌以休眠體的形式存在,當噴灑到葡萄植株上或果穗上,首先化學藥劑將大量病原真菌殺死,待殺菌劑的有效期過後,芽胞桿菌在葡萄植株上進行大量繁殖,從而抑制病原菌的侵入,達到了良好的防控效果。


相關視頻

連續陰雨天來了,地里的葡萄如何預防灰霉病、白腐病?


葡萄灰霉病預防及防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