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葛根參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葛根參茶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葛根參茶為豆科植物葛的塊根,具有益氣健脾、升清聰耳的功效。

別 名干葛、甘葛、粉葛、葛麻茹、葛於根、黃葛根、葛條根

中文學名葛根參茶界植物界目豆目科豆科種葛

用 法代茶頻飲

形態特徵

葛(《詩經》),又名:雞齊(《本經》),絺綌草(《說文》),鹿藿、黃斤(《別錄》),黃葛藤(《天寶本草》),野扁葛。

多年生藤本,長達10米,全株被黃褐色粗毛。塊根肥厚。葉互生;具長柄;3出複葉,頂端小葉的柄較長,

葉片菱狀圓形,有時有3波狀淺裂,長8~19厘米,寬6.5~18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圓形,

兩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下面較密;側生小葉較小,偏橢圓形或偏菱狀橢圓形,有時有2~3波狀淺裂。

總狀花序腋生,總花梗密被黃白色絨毛;花密生;苞片狹線形,早落,小苞片線狀披針形;

蝶形花藍紫色或紫色,長15~19厘米;花萼5齒裂,萼齒披針形;旗瓣近圓形或卵圓形,先端微凹,

基部有兩短耳,翼瓣狹橢圓形,較旗瓣短,通常僅一邊的基部有耳,龍骨瓣較翼瓣稍長;雄蕊10,

兩體(9+1);子房線形,花柱彎曲。莢果線形,扁平,長6~9厘米,寬7~10毫米,密被黃褐色的長硬毛。

種子卵圓形而扁,赤褐色,有光澤。花期4~8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于山坡草叢中或路旁及較陰濕的地方。

分布範圍

分布於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廣東、

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山西、陝西、甘肅等地。

主要價值

配方 葛根15克,太子參15克,綠茶葉10克。

製法

將葛根、太子參和綠茶放入茶杯內,開水泡荼。

相關介紹

本植物的藤莖(葛蔓)、葉(葛葉)、花(葛花)、種子(葛谷)亦供藥用,各詳專條。[1]

參考資料

  1. 葛根參茶,搜狗, 2017-02-13